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磊

作品数:60 被引量:1,018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1篇疫苗
  • 19篇接种
  • 13篇麻疹
  • 11篇免疫
  • 11篇接种率
  • 9篇外来儿童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补种
  • 8篇查漏
  • 8篇查漏补种
  • 7篇强化查漏补种
  • 7篇抗体
  • 7篇脊髓灰质炎
  • 6篇疫苗接种
  • 6篇免疫接种
  • 6篇风疹
  • 5篇预防接种
  • 5篇流感
  • 5篇免疫接种率

机构

  • 56篇北京市疾病预...
  • 7篇北京市海淀区...
  • 5篇北京市朝阳区...
  • 4篇四川大学
  • 4篇北京市通州区...
  • 3篇北京市西城区...
  • 3篇北京市东城区...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2篇北京市宣武区...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昌平区疾...
  • 1篇成都市卫生防...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58篇刘东磊
  • 24篇孙美平
  • 23篇卢莉
  • 16篇刘维祥
  • 15篇吴疆
  • 15篇庞星火
  • 14篇曾阳
  • 14篇范晨阳
  • 10篇刘大卫
  • 9篇苗良
  • 9篇马蕊
  • 8篇王凌云
  • 8篇刘爱华
  • 8篇纪文艳
  • 7篇杨洁
  • 7篇徐若辉
  • 6篇索罗丹
  • 6篇陈萌
  • 6篇张雪春
  • 6篇邓瑛

传媒

  • 16篇中国计划免疫
  • 7篇中国疫苗和免...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2007年<7岁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策略实施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 评价北京市2007年〈7岁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策略实施效果,探索流动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管理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07年强化查漏补种的区(县)上报数据和现场质量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7岁流动儿童233888人,强化查漏补种前流动儿童建卡率为88.6%,建证率为95.6%,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率为1.8%,漏种率为5.5%,麻疹减毒活疫苗(MV)、风疹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零剂次免疫率为2.1%~8.2%。强化查漏补种后的接种率评价显示,1~2岁流动儿童建证率、建卡率均〉99.0%,OPV、DPT、MV、HepB基础免疫(初种)率均〉97.6%,MPV初种率为99.2%。结论 全市〈7岁流动儿童总数继续增长。强化查漏补种后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聚集地区、年龄较大、在当地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仍为重点人群。强化查漏补种新模式的成功运行,为探索流动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管理奠定了基础。
马蕊孙美平曾阳卢莉刘东磊王凌云刘维祥张菁徐若辉黄胜天侯文骏
关键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预防接种接种率
北京市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9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3
200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9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状况,比较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接种率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8个区(县)中,每个区(县)抽取2个普通乡、1个流动人口聚集乡和1个集贸市场,调查对象为1999-2002年出生的儿童。结果常住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建证率均〉99%,卡证符合率、五种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减毒活疫苗(MV)]基础免疫(初种)合格接种率与OPV、DPT、MV加强免疫(复种)合格接种率均〉95%,除HepB基础免疫及时接种率为87%外,其它四种疫苗基础免疫及时接种率〉90%;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达78%、75%、93%、93%,MPV、JEV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87%、76%。与常住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与卡证符合率各平均低15个百分点,而建证率相近;五种疫苗各针次合格接种率、五种疫苗基础免疫针次及时接种率与其它疫苗针次合格接种率平均分别低19、28、35个百分点。除建证率外,其它各项指标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五种疫苗针次中以超期接种多,而其它疫苗针次中以未种多。结论北京市常住儿童五种疫苗各针次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流动儿童的接种率水平显著低于常住儿童。需摸清影响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接种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免疫空白,提高接种质量。
刘大卫孙美平刘维祥范晨阳卢莉刘东磊曾阳王凌云张雪春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不同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评价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不同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在北京居住的≥2月龄(60~89d)婴儿,分为1剂IPV和2剂OPV序贯(I-O—O,122名)、2剂IPV和1剂OPV序贯(I—I-O,103名)、IPV全程(I—I—I,114名)、OPV全程(O—O—O,106名)共4组,分别在2、3、4月龄时接种。检测其血清中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以及接种1剂和2剂IPV后的抗体滴度,计算各组保护率。结果完成基础免疫后,O—O—O组I、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788.32、738.42、631.17,I-I-I组分别为212.02、262.30、537.52,I-O-O组分别为940.35、929.72、940.35,I-I-O组分别为901.09、1102.68、111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71、53.84、9.81,P值均〈0.01);各组3个型别的抗体保护率为98.1%(104/106)~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第1剂IPV后,I-O—O组I、Ⅱ、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8.88、37.77、24.64,保护率为82.6%(122/138)。96.4%(133/138);接种第2剂IPV后,I—I-O组I、Ⅱ、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77.03、168.25、321.86,保护率为99.1%(108/109)~100.0%(109/109)。结论IPV与OPV序贯接种后,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GMT比单独接种3剂IPV或3剂OPV高;序贯程序中,接种2剂IPV后抗体保护率达到较高水平,有利于减少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为维持高水平免疫屏障并避免VAPP发生,可采用IPV与OPV序贯程序,并以2剂IPV的序贯程序为首选。
卢莉李晓梅刘东磊张合润张朱佳子王海红刘芳宁召起张丽文褚平解艳涛许颖李娟庞星火邓瑛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免疫活性
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被引量:21
2002年
为了解国产轮状病毒疫苗在北京市儿童中的使用效果和人体反应 ,在东城区和西城区选择 112名 7月龄~ 4岁儿童为对象。所用疫苗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服疫苗前和服苗 4~ 5周后采血 ,用中和试验检测轮状病毒Ⅰ、Ⅱ、Ⅲ、Ⅳ型和LLR型抗体。服苗前、后双份血清检测均合格者 5 3人 ,此 5 3人服苗后各型抗体阳转率为6 3 16 %~ 76 47% ,≥ 4倍增长率为 45 2 8%~ 6 0 38% ,各型中和抗体免疫前后平均值增长 2 77~ 3 72倍。 112人服苗后的副反应观察表明 ,低热反应发生率为 6 2 5 % ,高热发生率为 1 79%。本次观察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各型均有较稳定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7~ 11月龄婴儿对轮状病毒疫苗有成熟的免疫反应能力。
刘东磊杨洁李安黄辉王玉梅和京果毕桂英彭丽燕张莉莉丁长芳孙美平
关键词: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腹泻儿童
北京市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5
2002年
为了评价麻疹的免疫预防效果 ,对北京市 2 0 0 0年的麻疹疫情进行了分析。北京市 2 0 0 0年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的分析结果表明 ,北京市本市人口麻疹发病率以近郊区为高 ,为 3 31/10万 ;其次是城区 (2 0 6 /10万 )和远郊区 (0 86 /10万 )。麻疹发病高峰在 4月 ,北京市成人发病高峰在≥ 2 5岁人群。而外来人员的麻疹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北京市人口 ,也是近郊区发病率最高 (2 2 70 /10万 ) ,其次是远郊区 (13 79/10万 )和城区(11 4 0 /10万 )。成人发病高峰为≥ 2 0岁。人口密度、人群易感性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接种麻疹疫苗既能预防发病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成人发病占相当比例 ,且有明显发病高峰 ,应采取适当免疫干预措施。
刘东磊范晨阳孙美平卢莉辜荫华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疫情分析
北京市学龄前流动儿童聚居地监护人免疫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聚居地区监护人免疫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设计适宜的免疫预防信息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朝阳、海淀、丰台、大兴、通州5个区流动儿童数>1500的行政街乡中外来儿童数位居前三位的69个行政村居,...
曾阳孙美平马蕊刘东磊王凌云刘维祥钱海坤李小梅虞瑞纪文艳
关键词:流动儿童监护人免疫预防
文献传递
北京市通州区6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8月龄婴儿的比较,分析6月龄婴儿的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阳转率。结果免疫前IgG滴度,6月龄免前麻疹IgG滴度高于8月龄,只有6.06%的6月龄婴儿处于低保护水平;免疫后6月龄、8月龄婴儿麻疹IgG滴度平均分别为751.44mIU/ml、1076.14mIU/ml,8月龄的免后麻疹IgG滴度高于6月龄(P=0.003);6月龄、8月龄免后麻疹IgG阳转率分别为93.55%、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结论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处于麻疹易感状态,在现有2剂(8月龄、1.5岁)麻疹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将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既能保证麻疹疫苗的高覆盖率,又能减少小年龄组的麻疹发病率。
宁召起申强王宝兰马燕玲刘东磊
关键词:麻疹疫苗免疫儿童
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
: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大规模人群预防接种中的安全性. 方法:对接种后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北京市2009年9-12月接种210万余人,共报告321例不良反应,与疫苗相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反应...
苗良卢莉吴疆索罗丹刘东磊孙美萍庞星火邓瑛王小莉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疾病预防疫苗接种
北京市外来儿童强化查漏补种方法 标准与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孙美平曾阳刘爱华范晨阳刘维祥刘东磊
关键词: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免疫接种率人口流动免疫预防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2009年9月北京市重点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逐步将接种范围扩大到全人群。截止2009年12月31日估算接种率为12.58%。为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此次调查。
庞星火刘东磊芦莉王小莉杨镇张朱佳子邓瑛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