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娇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马立克氏病
  • 8篇免疫
  • 6篇鸡红细胞
  • 5篇鸡马立克氏病
  • 4篇疫苗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效果
  • 3篇超微
  • 3篇超微结构
  • 3篇超微结构研究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血液白细胞
  • 2篇疫苗免疫
  • 2篇肿瘤
  • 2篇外周血淋巴细...
  • 2篇马立克病

机构

  • 14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王晓欢
  • 14篇张丹瑾
  • 14篇李飞
  • 14篇田文霞
  • 14篇冯娇
  • 14篇孙娜
  • 14篇王会妙
  • 14篇吕天星
  • 14篇王颖
  • 11篇宁官保
  • 3篇王锦
  • 2篇程岩
  • 2篇王洋
  • 2篇张青
  • 2篇程景

传媒

  • 2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立克氏病强毒及CVI988疫苗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引言/目的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最常见的鸡恶性肿瘤病。马立克氏病一直是引起鸡生长障碍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养鸡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关于人类红细胞免疫系统的研究报道比较多,...
田文霞孙娜宁官保李飞王颖张丹瑾冯娇吕天星王会妙王晓欢
马立克氏病强毒及CVI988疫苗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主要研究马立克氏病强毒及CVI988疫苗的腹腔注射和颈部皮下注射对海兰褐鸡生长性能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马立克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预防和治疗本病、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依据,并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田文霞王晓欢孙娜宁官保李飞王颖张丹瑾冯娇吕天星王会妙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海兰褐鸡
鸡马立克氏病及疫苗免疫对外周血液白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
引言/目的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传染力很强,被感染鸡产生肿瘤和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来,为了预防马立克氏病的发生,人们对该病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突出的是在疫苗方面,研制出的...
田文霞王晓欢宁官保孙娜李飞王颖张丹瑾冯娇吕天星王会妙
马立克病强毒株及CVI988疫苗株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研究马立克病强毒京-1株和疫苗株CVI988对鸡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影响,试验将108只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C组)、京-1株攻毒组(V组)、疫苗株CVI988腹部免疫组(IA组),在接种后的3,6,10,15,20,26,35,45,60天分别检测T、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V组除6,20天,IA组除3,6天外,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而V组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除10,20天外,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IA组;V组阳性B淋巴细胞百分率始终高于C组,在6,15,60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而IA组始终高于V组,除3,6,60天外,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说明京-1株和疫苗株接种鸡阳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一致,强毒京-1株感染后细胞免疫可能起直接作用,疫苗株接种后体液免疫对清除病毒可起辅助作用。
张丹瑾冯娇田文霞王颖吕天星孙娜李飞王晓欢王会妙
关键词:B淋巴细胞
鸡马立克氏病CVI988疫苗不同免疫部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观察CVI988疫苗不同部位接种鸡各阶段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对二者免疫效应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依据。通过实验表明不同部位免疫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而影响免疫效果的,且腹部免...
田文霞王晓欢王会妙宁官保孙娜李飞王颖张丹瑾冯娇吕天星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疫苗接种方式免疫效果
鸡马立克氏病CVI988疫苗不同免疫部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引言/目的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目前采用疫苗接种仍是当今预防其发生,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对疫苗的开发、免疫机理、免疫效...
田文霞王会妙宁官保孙娜李飞王颖张丹瑾冯娇吕天星王晓欢
马立克氏病强毒及CVI988疫苗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马立克氏病强毒及疫苗的不同免疫途径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28羽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马立克强毒攻毒组(V)、马立克疫苗腹腔注射免疫组(PI)和颈部皮下注射免疫组(HI),在试验不同阶段,每组各取4羽鸡称重、采血、剖检。通过红细胞计数试验,RBC-CR1、RBC-IC花环率试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攻毒组体重明显低于未攻毒组,在26日龄剖检时开始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红细胞数量下降,在35 d时降到最低,RBC-IC花环率偏高,RBC-CR1花环率偏低,但在26 d稍高于对照组;腹腔免疫组RBC-CR1花环率高于颈部皮下免疫组,且红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和颈部皮下免疫组;电镜下可见红细胞黏附酵母菌。由此可知,马立克氏病可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红细胞数量下降,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先下降,后有所升高,腹腔免疫可适当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孙娜宁官保李飞王颖张丹瑾冯娇吕天星王会妙王晓欢程岩张青程景王洋田文霞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CVI988红细胞
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试验研究了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活性及其超微结构。选用40羽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C)和马立克强毒攻毒组(GD),在26、34、35、44日龄从每组中各取4羽鸡采血、取肝脏,分离肝组织细胞,通过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试验及其扫描电镜观察,检测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表明,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因受机体调节存在动态变化,在攻毒后期,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和自身血浆混合后免疫黏附率接近对照组,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免疫黏附率在34、35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在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中,红细胞免疫黏附在机体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鸡红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王锦宁官保王颖孙娜李飞张丹瑾冯娇吕天星王会妙王晓欢程岩张青程景王洋田文霞
关键词:鸡红细胞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肝肿瘤细胞扫描电镜
鸡马立克病CVI988疫苗不同接种部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探讨鸡马立克病CVI988疫苗不同的接种部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将96只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成对照组(C)、腹腔注射接种组(PI)和颈部皮下接种组(HI),C组腹腔注射0.2mL疫苗稀释液,PI组和HI组注射0.2mL CVI988疫苗。在第3、6、10、15、20、26、35、45天对3组各4只鸡进行心脏采血,制作血涂片,分别进行ANAE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观察血液中阳性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免疫早期(3日龄~6日龄),免疫组的阳性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阳性B淋巴细胞在第3天就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免疫中后期,免疫组的阳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基本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PI组的阳性T淋巴细胞高于或显著高于HI组,阳性B淋巴细胞在第15天显著高于HI组。由此可见,CVI988疫苗接种第3天产生体液免疫效应,10d后细胞免疫效应高于对照组,即早期免疫效果主要靠体液免疫,腹部免疫接种效果优于颈部免疫,为马立克病更有效的免疫接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会妙田文霞宁官保孙娜李飞王颖张丹瑾冯娇吕天星王晓欢
关键词:鸡马立克病疫苗免疫效果
马立克氏病强毒及CVI988疫苗毒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本试验对强毒和CVI988疫苗毒接种后外周血T, B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做对比观察,研究强毒和疫苗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深入了解宿主对马立克病强毒和疫苗毒的免疫应答机制。
张丹瑾冯娇田文霞王颖吕天星孙娜李飞王晓欢王会妙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