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琴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婴儿
  • 6篇儿童
  • 5篇皮炎
  • 5篇马拉色菌
  • 4篇皮肤
  • 4篇疗效
  • 3篇特应性
  • 3篇特应性皮炎
  • 3篇脓疱
  • 3篇疗效观察
  • 2篇带菌
  • 2篇新生儿
  • 2篇性疾病
  • 2篇脓疱疮
  • 2篇皮损
  • 2篇糠秕马拉色菌
  • 2篇急性
  • 2篇病例
  • 1篇带菌率
  • 1篇蛋白

机构

  • 18篇成都市儿童医...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9篇冉琴
  • 14篇王敏
  • 11篇徐海涛
  • 9篇蔡文玉
  • 5篇陈丽
  • 4篇冉玉平
  • 3篇熊琳
  • 3篇周夕湲
  • 2篇李乐平
  • 2篇蒋献
  • 1篇王振远
  • 1篇李煊
  • 1篇陈明
  • 1篇刘莉
  • 1篇向丹黎
  • 1篇汪盛
  • 1篇蒋存火
  • 1篇周培媚
  • 1篇林翘
  • 1篇路永红

传媒

  • 4篇皮肤病与性病
  • 3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西藏医药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26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冉琴刘莉
关键词: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
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附149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8年住院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治疗方面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两组,45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90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比较其触痛消失时间、红斑水疱停止发展时间、红斑消退出现脱屑时间、治疗时间、病程等情况。结果新生儿并不多见仅有占4.7%。患病集中与1~3岁占43%,>5岁患病并不少见占16%。本组患儿中98例(65.8%)有明确的感染因素,其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免疫功能检查52例,40例(76.9%)显示IgA低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全部治愈,但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临床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并不局限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较大儿童患病也较多。加强免疫、防止和治疗感染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抗菌素治疗疗效不佳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冉琴王敏徐海涛蔡文玉
关键词: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
儿童异位性皮炎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结果及禁食后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患儿童异位性皮炎与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及针对性对不耐受食物进行禁食后的疗效。方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食物不耐受的程度。并将阳性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其未禁食组与禁食干预组第2、4周、3、6个月的疗效积分比较。结果43例中40例为阳性,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为93%,两种以上不耐受率为70%。其中前4位分别是蛋清/蛋黄(72.09%)、牛奶((58.14%)、鳕鱼(16.23%)、大豆(11.63%)。禁食组在第4周、3、6个月疗效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未禁食组。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异位性皮炎有密切的相关性,根据测定结果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对诊治是有意义的。
冉琴徐海涛王敏蔡文玉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儿童异位性皮炎禁食疗效
婴儿皮肤马拉色菌带菌及菌种调查
2010年
目的了解1-6个月婴儿皮肤马拉色菌带菌情况和菌种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胶带法粘取1-6个月婴儿额部皮肤处鳞屑,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马拉色菌,并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①75例婴儿皮肤标本有54例培养出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为72%;②共分离出56株马拉色菌,以糠秕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为主;③按月龄、性别、生产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组,结果不同月龄、性别婴儿皮肤马拉色菌阳性率及菌种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产方式婴儿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菌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拉色菌是婴儿皮肤的常驻菌;婴儿皮肤马拉色菌以糠秕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为主。婴儿皮肤马拉色菌阳性率不受月龄、性别、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婴儿皮肤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受月龄、性别影响。
王敏冉琴周夕湲熊琳冉玉平徐海涛蔡文玉陈丽
关键词:婴儿马拉色菌
院内死亡新生儿74例临床分析
1996年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50%左右,尤其生后第一周死亡者所占比重更大。分析死亡因素是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在院内死亡的74例新生儿的资料进行死亡因素回顾性分析,从中了解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治重点和建议,以利提高新生儿患者的存活率,减少致残率,保证人类素质。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资料源于我院1984年1月~1994年12月入院的新生儿,共入院2774例,在院内死亡74例,死亡率为3%。
张冠南冉琴
关键词:死亡病例早产儿新生儿死亡足月儿新生儿患者感染性疾病
178例儿童脓疱疮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脓疱疮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比较敏感株与耐药株的DNA指纹差异。方法对成都地区178例儿童脓疱疮患者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1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进行2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162株金葡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从脓疱疮患儿皮损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80株,其中金葡菌162株,占90.00%。162株金葡菌中,148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1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62株金葡菌进行21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前5位分别为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前5位分别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唔唑、四环素。未发现对夫西地酸、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喹奴普汀、替考拉宁及米诺环素耐药。按DNA条带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分型,共分为8种基因型,基因型Ⅲ最多占31.48%;基因型Ⅱ占26.54%;基因型Ⅵ占25.93%,这3种基因型占总数的65.43%(106/162)。148株MSSA的基因型有8种,基因型Ⅲ占33.78%,基因型Ⅵ占26.35%,基因型Ⅱ占22.30%。14株MRSA的基因型只有3种,分别为基因型Ⅱ10株(71.43%),基因型VI3株(21.43%),基因型Ⅲ1株(7.14%),以基因型Ⅱ为主。结论成都儿童脓疱疮皮损中病原菌以金葡菌为主,对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及喹奴普汀等高度敏感。其RAPD指纹共分为8型,以基因型Ⅲ最多。
卞彩云路永红周培媚王敏陈明蒋存火蔡琦李煊张大维冉琴徐海涛陈前明刘艳吴波王振远陈娜伊向丹黎黄旭蕾保勇吕燕尹亚菲
关键词:脓疱疮微生物敏感性试验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了解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98例患儿均为出生至6个月的婴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我院自制的氧化锌搽剂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给予普通婴儿牛奶奶粉喂养;治疗组51例在以上外用治疗的基础上将普通婴儿牛奶奶粉改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的低敏婴儿牛奶奶粉,分别在就诊第1天和第14天疗程结束时记录临床指征及评分并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有效率对照组29.78%,治疗组6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有明显疗效。
王敏徐海涛冉琴蔡文玉陈丽
关键词:婴儿特应性皮炎
婴儿脂溢性湿疹糠秕马拉色菌带菌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经检查87例脂溢性湿疹的皮损,在54例的皮损上的鳞屑中发现有糠秕马拉色菌孢子,总带菌率62%。
王敏冉琴
关键词:婴儿糠秕马拉色菌
药物性皮疹住院患儿104例临床分析
2008年
冉琴王敏
关键词:药物性皮疹住院患儿过敏性疾病年龄分布皮疹类型致敏药物
婴儿头面部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带菌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患头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婴儿与正常婴儿头面部马拉色菌带菌情况及来源分析。方法采用胶带法粘取脂溢性皮炎患儿头面部皮损及其母亲胸前皮肤、正常婴儿额部皮肤及其母亲胸前皮肤等处鳞屑,接种于含菜籽油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马拉色菌,并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①4组150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01株马拉色菌;②脂溢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婴儿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以及菌种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脂溢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婴儿分别与其母亲的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以及菌种构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菌种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差。结论马拉色菌是患儿皮肤的常驻菌;脂溢性皮炎患儿及正常婴儿皮肤马拉色菌可能部分来源于母亲。
王敏周夕湲冉琴熊琳冉玉平徐海涛蔡文玉
关键词:婴儿皮炎脂溢性马拉色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