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彬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69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硅藻
  • 4篇底栖硅藻
  • 4篇养殖
  • 4篇群落
  • 4篇群落结构
  • 4篇象山港
  • 4篇海域
  • 4篇沉积硅藻
  • 3篇古环境
  • 2篇第四纪
  • 2篇群落结构特征
  • 2篇晚第四纪
  • 2篇近岸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1篇单因子指数
  • 1篇单因子指数法
  • 1篇地层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东南

机构

  • 17篇国家海洋局第...
  • 8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海南省海洋与...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海南省海洋开...

作者

  • 17篇兰彬斌
  • 12篇蓝东兆
  • 7篇陈敏
  • 5篇方琦
  • 5篇戚洪帅
  • 5篇吴瑞
  • 3篇任建业
  • 3篇高亚辉
  • 2篇陈淳
  • 2篇沈林南
  • 1篇孙美琴
  • 1篇方琦
  • 1篇李九发
  • 1篇郑斌鑫
  • 1篇石学法
  • 1篇赵广涛
  • 1篇汪卫国
  • 1篇张学雷
  • 1篇郑志昌
  • 1篇曹志敏

传媒

  • 3篇台湾海峡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Marine...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福建省海洋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仑河口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北仑河口水动力状况复杂,受入海径流、潮汐、波浪、沿岸流、风应力等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对北仑河口S1、S2站长序列的海流剖面资料进行数学统计、潮流调和分析和数字滤波,探讨其潮流特征和余流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流性质主要为不规则全日潮流;观测期间S1站实测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39、83 cm/s,S2站分别为52、44 cm/s.研究海域余流流速从表层往底层逐渐减小,其中S1站余流流速主要介于5~10 cm/s之间,流向集中在S-SW向,S2站主要介于0~5 cm/s之间,表、中层以NNE-ENE向为主,底层以偏W向为主.风应力是调查区表层与近表层余流形成的主导因素;西向沿岸流对调查区的余流也有较明显的作用;径流对调查区的S1站有一定的影响,但对S2站影响很小;潮致余流对调查区的余流贡献较小.
郑斌鑫李九发曾志何佳兰彬斌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西菲律宾海盆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本文通过西菲律宾海盆两个区域采集的表层沉积硅藻进行分析,其中,F01区59个表层沉积物样中,共鉴定出硅藻47种和变种,隶属于24属;F04区129个表层沉积物样中,共鉴定出硅藻39种和变种,隶属于17属.西菲律宾海盆硅藻...
陈敏兰彬斌沈林南蓝东兆方琦戚洪帅
文献传递
象山港底栖硅藻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于2005年5月和11月对浙江省象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底栖硅藻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底栖硅藻与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鉴定硅藻4...
吴瑞高亚辉蓝东兆方琦兰彬斌
关键词:象山港养殖表层沉积物底栖硅藻群落结构
西菲律宾海盆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对西菲律宾海盆186个表层沉积硅藻样品进行分析,共鉴定出硅藻68个种和变种,隶属于26个属。西菲律宾海盆硅藻总平均丰度为1 111.5粒/g。硅藻属种主要以外洋暖水种和广温种为主,其中Azpeitia nodulifera的百分含量最高,其次是Hemidiscus cuneiformis,Coscinodiscus africanus,Thalasiosira excentrica和Nitzschia marina,以上5种硅藻占所有硅藻百分含量的88%以上。西菲律宾海盆大部分站位热带远洋种含量均高于20%,这与现今黑潮暖流流经该区相吻合。通过主成分分析,该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可分划为3个区域。此外,整个菲律宾海盆大部分海域都分布有Ethmodiscus rex,但西菲律宾海盆的分布范围更广。
陈敏兰彬斌沈林南蓝东兆方琦戚洪帅
关键词:硅藻
福建东山湾1954~2008年间的海底冲淤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通过对比东山湾20世纪50、70、90年代和2008年等不同时期的海图和实测水深资料,对东山湾内近50 a间的海底冲淤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4~2008年间,东山湾经历了从淤积向冲刷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东山湾内滩涂和水下浅滩主要呈淤积特征,并以0、2 m等深线变化最大;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东山湾内滩涂、水下浅滩及潮汐通道的水深和位置变化均较小,仅局部略有调整;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东山湾整体呈冲刷状态,并以东北部和西南部最为明显.总体来看:东山湾内近50 a间的海底冲淤变化区域主要发生在水动力较弱的滩涂和水下浅滩区;东山湾口门潮汐通道处,长期处于冲淤动态平衡中.除了自然因素,漳江上游峰头水库的建成、东山湾东北部围垦、西南部八尺门海堤的建成及21世纪以来湾内海砂开采是近50a间东山湾局部冲淤变化的控制因素.
梁群峰汪卫国赵蒙维赖志坤兰彬斌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冲淤变化
中越边境北仑河口地区缝舟藻(Rhaphoneis)新变种记录
2010年
通过对中越边境北仑河口地区我国一侧表层和钻孔沉积硅藻的鉴定和研究,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卡氏缝舟藻(Rhaphoneis castracanei)的4个新变种和双角缝舟藻四角形变种(Rhaphoneis amphiceros var.tetragona)的1个新变形,为沿岸和潮间带古环境研究如海平面变化和河口地区盐度的变化等提供新的基础材料。
陈敏蓝东兆任建业兰彬斌戚洪帅
关键词:硅藻新变种中越边境
我国东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组合被引量:4
2012年
对采自我国东南近岸海域18个站位78个表层沉积样品进行了硅藻鉴定分析,根据硅藻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的分布特征,划分出3个组合和两个亚组合,其较好地对应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和东海等3个近岸海域。统计数据表明,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受大陆入海径流的影响微乎其微,随着水深的增加,我国东南近岸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减小,底栖种、潮间带种减少而浮游种增加;组合Ⅰ的分布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域明显受黑潮流等外洋水团的影响,可应用组合Ⅱ1和组合Ⅱ2中优势种和特征种硅藻来指示水深,两亚组合面貌的差异是对冬夏两季海峡两侧受不同性质海流控制的响应;组合Ⅲ受沿岸流控制比较明显,而遭受黑潮等外洋水团的影响很弱。
陈淳赵广涛陈敏兰彬斌蓝东兆方琦
关键词:硅藻近岸
西江三角洲岩芯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三角洲是海陆相互作用最活跃,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因而,该区域的环境演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存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海域的两个钻孔沉积物样品的硅藻、粒度、碎屑矿物...
兰彬斌
关键词:晚第四纪古环境钻孔沉积物
文献传递
渤海、黄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对2011年内采自我国长江口以北渤海和黄海近岸海域11个站住6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硅藻鉴定分析,共鉴定出硅藻118个种和变种,隶属于30个属。主要以近岸广布种为主,海水种和半咸水种占绝大多数。硅藻平均丰度为7198粒/g,其中渤海为4674粒/g、黄海北部为22427粒/g、黄海西部为6342粒/g,总体明显低于长江口以南近岸海域。根据硅藻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的分布特征,在长江口以北近岸海域共划分出6个硅藻组合和2个亚组合。
陈敏陈淳兰彬斌蓝东兆戚洪帅
关键词:硅藻近岸
象山港潮间带底栖硅藻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08年
于2005年5月和11月对浙江省象山港潮间带底栖硅藻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底栖硅藻与水温、营养盐、潮汐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鉴定硅藻33属124种.硅藻数量分布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细胞丰度高于秋季.主要优势种为柱状小环藻(Cyclotella stylorum),春、秋季平均占总细胞数的25.8%.种类的季节变化反应硅藻对水温的适应性,潮汐、盐度、pH值对底栖硅藻组成影响并不明显.秋季营养元素含量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
吴瑞蓝东兆高亚辉陈长平兰彬斌
关键词:象山港养殖潮间带硅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