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云飞

作品数:226 被引量:1,03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会议论文
  • 103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9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0篇降水
  • 68篇热带
  • 57篇测雨
  • 46篇雷达
  • 35篇热带测雨卫星
  • 35篇测雨雷达
  • 24篇夏季
  • 23篇水云
  • 23篇气候
  • 23篇廓线
  • 21篇青藏
  • 21篇青藏高原
  • 21篇副热带
  • 19篇台风
  • 19篇降水云
  • 16篇反演
  • 16篇TMI
  • 16篇TRMM
  • 15篇星载
  • 14篇层云

机构

  • 217篇中国科学技术...
  • 26篇安徽省气象局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篇佛罗里达州立...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安徽省人工影...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海南省气象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226篇傅云飞
  • 27篇王雨
  • 22篇刘奇
  • 21篇刘显通
  • 21篇冯沙
  • 17篇李锐
  • 16篇杨元建
  • 15篇刘鹏
  • 14篇宇如聪
  • 13篇刘国胜
  • 13篇冼桃
  • 11篇孙亮
  • 10篇曹爱琴
  • 10篇衡志炜
  • 7篇刘勇
  • 7篇陈逸伦
  • 7篇郑媛媛
  • 6篇韩肇元
  • 6篇李昀英
  • 6篇马明

传媒

  • 29篇气象学报
  • 13篇大气科学
  • 13篇暴雨灾害
  • 10篇第33届中国...
  • 9篇第32届中国...
  • 8篇高原气象
  • 8篇气候与环境研...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气象学会...
  • 4篇大气与环境光...
  • 4篇中国气象学会...
  • 4篇第35届中国...
  • 4篇第34届中国...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2008年度...
  • 2篇实验力学
  • 2篇遥感学报
  • 2篇第四届苏皖两...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17篇2016
  • 17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21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21篇2008
  • 14篇2007
  • 15篇2006
  • 5篇2005
  • 11篇2004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型中的缓慢扰动I:对称和反对称于赤道的运动被引量:6
2001年
文中讨论了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简单模式中的热带海气耦合扰动 ,指出参数 KH,KS和α决定着耦合扰动性质 。
林一骅傅云飞
关键词:热带稳定性赤道
基于GPM与ERA5数据的北太平洋冬季风暴路径降水个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北太平洋风暴路径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研究北太平洋风暴路径区域降水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风暴路径对全球大气的水汽和热量输送作用。本文利用全球测雨卫星(GPM)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WMF)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以2014年12月20-24日发生在北太平洋风暴路径区域的一次温带气旋过程为例,选取该气旋带来的3个降水片段,分析其降水结构和云参数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个降水片段的环流背景场相似,其水汽分布存在南北差异,造成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不同,致使各片段降水强弱不一,降水均集中在气旋中心的东南侧;通过对比温带气旋中降水强度和水汽含量的关系发现,更多可降水量并不一定带来更大降水强度,但气柱中水汽含量决定降水强度的上限。3个降水片段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上均存在明显的冰水转换层,但各片段冰水转换层分布存在差异。由双频测雨雷达(DPR)得到的3个降水片段的粒子谱可知,各片段有效粒子半径强度分布与反射率因子强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粒子数浓度则与其他两者并不一致,其中的机理仍有待研究。基于GPM与ERA5的融合数据能更好地推断出北太平洋风暴路径上降水事件前后的大气环流背景,以此解释其降水分布,可为缺乏地面观测数据区域的降水研究提供参考。
王立羽傅云飞
关键词:降水结构北太平洋
基于TRMM PR探测资料的青藏高原东坡降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6年7月6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坡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坡夏季(6—8月)的降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坡较强降水个例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降水环境背景场中,雨带呈东北-西南分布,最大降水强度超过20 mm·h^(-1)。对流降水回波顶高超过17 km,层状降水回波顶高低于15 km,6.5 km高度存在亮带,且外形也似非高原地区的层状降水垂直结构。统计分析表明在高原东部偏南区、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区南部的夏季降水频次高,而在高原东部偏北及四川盆地的降水频次、对流和层状降水频次均比上述地区小;多年夏季的日均降水量分布大体与降水频次分布类似。降水反射率因子的垂直结构具有地域性特点,高原东部偏南和偏北区的回波垂直结构相似,因受到地形高度的压缩,其降水垂直结构与非高原地区的不同;而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接区的降水垂直结构外形,介于高原与非高原之间;四川盆地的对流降水和层状降水垂直结构与中国东部平原及热带副热带洋面的相近,但层状降水的亮带高度高出1 km。
李函璐孙礼璐杨柳罗晶傅云飞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降水结构
基于TRMM PR资料和NHC'最佳路径'资料对飓风结构与风压关系的研究
飓风中心位置、结构以及飓风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我们分析和预报飓风强度及路径、建立合符实际情形的飓风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测雨...
刘显通刘奇傅云飞
关键词:测雨雷达
文献传递
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仪器及其探测结果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降水遥感和探测,简要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方法和被动微波遥感方法,着重讨论了热带测雨卫星及其搭载仪器。随后介绍了热带测雨卫星多仪器探测结果的应用,并以夏季热对流降水为例,分析了其降水结构、云顶高度和雨顶高度及其与地表降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利用热带测雨卫星和测雨雷达长时间资料,来分析亚洲地区降水的气候分布。最后对卫星主动微波探测降水的发展做了简要展望。
傅云飞刘奇王雨孙亮李锐马明刘国胜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降水
连续台风对海表温度和海表高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多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9月3个连续台风前后的海表温度(SST)和海表高度距平(SSHA)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3个台风引起了强烈的上升流(1×10-5~150×10-5 m/s),海表显著降温(1~6℃),海表高度也有不同程度降低(10~50cm);(2)台风引起的SST最大降温中心与SSHA负值或中尺度冷涡的区域中心十分吻合,同时台风使得先前存在的海洋中尺度冷涡得到加强;(3)同一区域台风对SST影响程度大小受台风的强度、移动速度以及台风对海面强迫时间等因素控制;(4)在原先SSHA为正值的海域,3个台风连续强迫下使得局地洋面形成一个SSHA为负值的中尺度涡,这与单一"打转"台风强迫海洋生成中尺度涡的现象不同。因此,对于西北太平洋海域而言,频发的台风在中尺度涡生消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应不容忽视。
杨元建冼桃孙亮傅云飞荀尚培
关键词:台风海表温度中尺度涡
全球对流层顶层长期变化趋势
尽管全球温室气体含量仍有所增长,但全球变暖的趋势却在21世纪初显著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全球变暖停滞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并将其被称为hiatus。对流层顶层是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过渡区域,它具有强烈的热力、动力和化学...
冼桃傅云飞
关键词:探空数据
文献传递
气溶胶粒子的降雨清除被引量:18
1999年
讨论了雨滴在云下对气溶胶粒子的清除,考虑了气溶胶粒子和雨滴之间的碰并系数,雨滴谱以及气溶胶粒子谱对清除系数的影响。在01< r< 10 μm 范围内,利用不同的碰并系数表达式算得的降雨对该区间内气溶胶粒子的清除系数相差很大,但对总质量清除系数影响不大;雨滴谱的改变对总质量清除系数有很大影响;不同的气溶胶粒子谱对总质量清除也有一定影响。雨滴谱用Marshall- Palm er 分布;气溶胶粒子谱用Junge 分布n(r)= arb 算得清除系数与雨强关系为Λ= 051I078,而气溶胶粒子谱改用三参数分布(r)= arbe- cr得到清除系数与雨强的关系为Λ= 025I077。
姚克亚郭俊傅云飞刘勇
关键词:雨滴谱
陆气通量对副高内热对流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AREM数值预报模式,对发生在2003年8月2日、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的中国浙江等省的热对流降水进行了较成功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五个敏感性试验,检验了降水的水汽来源、地表感热、潜热输送对降水时段...
李昀英宇如聪傅云飞叶成志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典型下垫面通量印痕特征分析
2023年
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影响地气通量观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青藏高原复杂下垫面通量印痕分布的研究对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模拟及其天气气候影响均具有重要意义。印痕分析是研究通量观测信息空间代表性的重要方法,通量印痕模型FFP(Flux Footprint Prediction)为计算通量印痕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西藏珠穆朗玛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西藏纳木错高寒湖泊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和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5个台站2013年观测数据,利用FFP模型对通量印痕进行了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了不同站点通量印痕分布的时空特点、具体影响因素,进而对观测台站架设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通量印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观测高度、风速、风向,下垫面类型为常绿针叶林的林芝站对观测高度、行星边界层高度较其他台站敏感。在青藏高原,使用三维超声风速仪观测数据得到的通量印痕的空间尺度为250~500 m。5个台站中珠峰站白天稳定层结时次最少,占白天数据点的15.69%,阿里站夜间不稳定层结时次最少,占夜间数据点的13.32%。在青藏高原5个台站夜间通量印痕比白天通量印痕范围更广、面积更大;夏季由于季风的影响,通量印痕轴线更趋向一致;纳木错站湖陆风是影响通量印痕的主要因素,珠峰站冰川风是影响通量印痕的主要因素,林芝站在5个站点中年平均风速最小,通量印痕最小,在5个站点中观测代表性最佳。为提高观测数据代表性,可考虑在珠峰站、纳木错站降低观测仪器高度。
王紫昕仲雷马耀明马耀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