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洁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正畸
  • 4篇正畸弓丝
  • 4篇弓丝
  • 3篇神经嵴
  • 3篇口腔
  • 2篇氮碳共渗
  • 2篇电源
  • 2篇电源功率
  • 2篇盐浴
  • 2篇盐浴氮碳共渗
  • 2篇正畸治疗
  • 2篇上颌
  • 2篇切牙
  • 2篇颌骨
  • 2篇髁状突
  • 2篇下颌
  • 2篇矫治
  • 2篇工作气压
  • 2篇功率
  • 2篇共渗

机构

  • 18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倪洁丽
  • 12篇马俊青
  • 9篇张阳
  • 6篇王林
  • 6篇张昊
  • 4篇李琥
  • 2篇倪媛媛
  • 2篇侯伟
  • 2篇李媛
  • 2篇李强
  • 1篇邵俊杰
  • 1篇邵胜
  • 1篇刘翔
  • 1篇孟丽
  • 1篇李强
  • 1篇林汤毅
  • 1篇严斌
  • 1篇王震东
  • 1篇王萍
  • 1篇顾月光

传媒

  • 7篇口腔生物医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低摩擦力口腔正畸弓丝及其制备方法
表面低摩擦力口腔正畸弓丝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方法制得:奥氏体不锈钢弓丝表面覆盖有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的纳米类金刚石涂层,工艺参数为:直流偏压60V,射频电源功率100w,依次通入反应气体C<Sub>2</S...
马俊青张昊王林张阳倪洁丽郭舒瑜
文献传递
口腔正畸弓丝表面盐浴氮碳共渗改性方法
口腔正畸弓丝表面盐浴氮碳共渗改性方法,方法步骤为:弓丝表面预处理:依次在乙醇、丙酮、蒸馏水中进行超声清洗10min,去除油渍;将预处理后的弓丝采用奥氏体不锈钢专用渗剂进行盐浴氮碳共渗,盐浴温度565℃,处理时间10~30...
马俊青王林张昊倪洁丽郭舒瑜
文献传递
Rap1b在斑马鱼神经嵴中表达情况的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Rap1b与斑马鱼颅面部发育的关系。方法: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取由神经嵴发育而来的颅面部组织做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时期Rap1b的mRNA表达情况。再通过Rap1b整体原位杂交观察其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情况,并与神经嵴特异性标志基因Crestin原位杂交表达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比。结果: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Rap1b在神经嵴形成、迁移、分化过程中在颅面部均有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p1b与Crestin在斑马鱼中的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重叠。结论:Rap1b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嵴发育参与颅面部发育。
于蕾倪洁丽马俊青陈文静
关键词:神经嵴斑马鱼
江苏地区正常人群上唇三维形态相关指标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江苏地区正常青少年上唇形态并建立上唇三维方向相关测量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受试者104例拍摄锥形束CT和正面相照片。上唇的厚度应用MIMICS 10.0软件直接测量,上唇的高度、宽度及唇红高度用数码照相-计算机辅助测量法测量。选择30个测量标记点,对被研究者的18个线距进行测量。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 17.0分析。结果:上唇指标的三维正常参考值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大部分有统计学差别,且男性组的所有测量指标都高于女性组。不同年龄组相比表明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的测量指标有随年龄增加趋势,但上唇游离处的厚度却有变薄的趋势。对称性研究发现,左、右唇宽度的差值为2 mm,唇峰处唇红高左右差别均值仅为0.4 mm。按差值比例计算得到上唇在横向的不对称程度最大,其次为厚度,最小的为高度。结论:建立了上唇三维方向的正常参考指标,所有指标的均值男性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除唇游离处的厚度有变薄趋势外,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均有增加趋势;上唇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水平向。
倪媛媛马俊青李强王震东李媛李琥倪洁丽张昊王林
关键词:上唇软组织厚度
应用体积分析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后的成骨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的保留十分关键,目前对骨存量的研究多为二维测量,即使部分研究应用三维测量,也仅仅是应用锥形束CT进行单一的测量,测量的成骨量差异较大。目的:通过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探讨牙槽嵴裂患者植骨1年后哪个部位的成骨效果较好,并分析尖牙萌出及术前缺损区大小对骨存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1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髂骨移植1年后患者,采用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分区域测量每例患者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整个牙槽嵴裂缺损区)及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靠近口腔部缺损区),分析这两个区域的成骨效果,并分析尖牙萌出是否对骨存量产生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牙槽嵴裂患者骨移植后,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低,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高;尖牙萌出前缺损区的成骨量高于尖牙萌出后缺损区(P<0.05);牙槽嵴裂缺损区术后成骨效果与术前缺损区体积大小无相关性。②结果表明,牙槽骨部分牙槽嵴缺损区成骨效果高于整个缺损区,临床应以牙槽骨缺损区成骨效果为基准指导后续的正畸及修复治疗;另外,植骨应在尖牙萌出前进行。
顾月光沈剑欢倪洁丽郭舒瑜闫忠义张阳
关键词:牙槽嵴裂植骨术上颌骨MIMICS软件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口腔正畸学线上实验课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实验教学是口腔正畸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以往以面对面授课为主。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积极整合线上与线下学习资源,在2018级五年制和2018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108名学生中开展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混合式教学的口腔正畸学线上实验课教学,并通过实验课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学生实验课成绩为(88.71±7.69)分,51名(47.2%)学生成绩优秀(≥90分)。43名(54.4%)学生认为在线实验教学学习效率高,54名(68.3%)学生认为在线实验教学更能提高自学能力。可见,基于SPOC混合式互动教学在口腔正畸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自主性,但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阳闫行之倪洁丽郭舒瑜曹丹严斌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互动教学
成年骨性Ⅱ类正畸患者气道三维结构和髁状突矢状向位置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成年骨性Ⅱ类患者气道三维结构和髁状突相对于关节窝的矢状向位置,探讨下颌后缩程度与气道及颞下颌关节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骨性Ⅱ类患者73例,行CBCT检查,利用Dolphin Imaging11.9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头影测量常用数据,气道相关数据(包括上气道上平面和下平面矢状向距离、横截面积、上气道三维体积、最小横截面积、气道上折角、气道下折角、气道折角),髁状突位于关节窝矢状向位置前、中、后间隙并得出线性比率LLR、RLR。采用GraphPad Prism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观测下颌后缩程度对上气道体积、截面积、矢状径和折角等的影响。结果:成年男性骨性Ⅱ类正畸患者下颌后缩组相比于下颌正常组,气道下折角Ai、气道折角A、左侧关节后间隙LDp、左侧关节线性比LLR、右侧关节后间隙有统计学差异。女性骨性Ⅱ类正畸患者下颌后缩组相比于下颌正常组,上气道上折角As、上气道下折角Ai有统计学差异。成年男性骨性Ⅱ类正畸患者ANB角与上气道下折角Ai、上气道折角A有相关性,与左侧髁状突线性比率LLR有负相关性。成年女性骨性Ⅱ类正畸患者ANB角与气道上折角As呈负相关性,与气道下折角Ai有相关性。结论:成年骨性Ⅱ类正畸患者下颌后缩与气道折角、髁状突矢状向位置密切相关。
倪洁丽吴雯孟丽方梦如李琥张阳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气道
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小鼠胚胎头部发育差异表达基因及验证研究
目的检测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迁移末期(E9.5)和神经嵴细胞衍化时期(E13.5)头部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小鼠颅神经嵴细胞迁移和衍化的分子机制以及颅面发育的基因调控。方法采用全基因组表达...
倪洁丽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
文献传递
凸面型成年女性正畸治疗后切牙与唇位置变化的CBCT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凸面型成年女性正畸拔牙矫正后切牙位置和唇组织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9例2017—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凸面型年轻女性,采用正畸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CBCT进行3D重叠,测量分析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正畸治疗后,SNA、U1-SN、上下唇到E线距离及鼻唇角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上中切牙内收量与治疗前上中切牙唇倾度、上唇到E线距离呈正相关;下唇内收量与治疗前下唇到E线距离呈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上唇内收量=0.174×上切牙内收量+1.103,下唇内收量=0.520×下切牙内收量+1.590。结论基于3D影像重叠分析,初步证实对凸面型成年女性患者进行正畸拔牙治疗,并通过控制切牙位置,可以有效改善唇部和面部突度,改善软组织面型,塑造唇部和侧貌美观。
倪洁丽吴青蘅侯伟蔡华阳张阳郭舒瑜
关键词:拔牙正畸治疗
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及成年恒牙釉质表面微观形貌及性质的变化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酸蚀时间对年轻及成年恒牙釉质表面性质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新鲜前磨牙90颗,其中年轻恒牙(患者年龄为12~17岁)45颗,成年恒牙(患者年龄≥18岁)45颗。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恒牙与成年恒牙釉质表面微观形貌的差异,分析釉质表层元素含量。显微硬度。托槽抗剪切强度。残留粘结剂指数(ARI)等性质的变化。结果:镜下形貌观察显示,年轻恒牙酸蚀15 s后柱间质已开始出现溶解,酸蚀30 s后釉柱宽度及高度均有降低,随着酸蚀时间的增加,釉柱间质溶解不断增多,釉柱正常结构逐渐被酸蚀破坏,酸蚀60 s后釉质表面正常结构几乎消失;成年恒牙酸蚀30 s后柱间质溶解逐渐明显,随酸蚀时间的延长,釉质表面形貌特点无明显差异。经检测,成年恒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值明显大于年轻恒牙。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及成年恒牙托槽粘结后抗剪切强度均无显著差异,年轻恒牙钙磷含量和Ca/P比值无统计学差异,成年恒牙酸蚀60 s后釉质表层磷含量明显〈 45 s组,Ca/P比值〈 30 s。45 s组。结论:为了减少酸蚀对釉质表面的损害,年轻恒牙正畸临床酸蚀处理时间可适当减少至15 s,成年恒牙可延长至30 s。
张昊马俊青李强倪洁丽倪媛媛王林
关键词:年轻恒牙酸蚀时间牙釉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