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松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脂血症状态白细胞流变性的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利用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研究了白细胞粘附性及白细胞荧光光谱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家兔随喂食高脂食物时间的延长,血清胆固醇浓度逐步升高,同时白细胞粘附性明显增高(P<0.01),白细胞荧光光谱两特征峰面积之比值随血清胆固醇浓度升高而明显降低(相关系数r=0.927,0.01<P<0.02)。
- 佟松金永娟朱文云刘键张兆雷陈文杰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
- 蒲黄对家兔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0年
- 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而血脂的升高是其主要危害因素之一。本文用血液流变学的方法,观察蒲黄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的影响,以期在分子水平及细胞水平上探讨蒲黄对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结果表明,蒲黄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降低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克分子比值(ch/pl),从而改善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的作用。由此可见,蒲黄可望成为降血脂及活血的良药。
- 金永娟佟松高世嘉朱文云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血液流变学
- 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 1995年
- 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综述/佟松审校/金永娟,陈文杰淋巴细胞与血管壁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是淋巴细胞进入组织的关键第一步。淋巴细胞不仅与炎性内皮细胞粘附极强,在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而且以精确的调节方式与正常的内皮细胞产生粘附作用,进而迁移进淋巴及...
- 佟松
- 关键词: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免疫反应
- 白血病细胞膜相关的降低红细胞滤过率因子的初步分离
- 1992年
- 粒单型人白血病细胞系J6-1的培养液、冻化液可明显降低正常红细胞滤过率,J6-1细胞冻化液及膜冻化液经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及快速蛋白液相层析(FPLC)Mono Q,初步分离J6-1细胞膜上存在的降低红细胞溶过率的活性物质,分子量为13 KD~19KD,具糖结合蛋白性质。此物质对红细胞滤过率的改变是由其变形性改变所致。
- 饶青佟松金永娟吴克复
- 关键词:白血病红细胞变形性
- 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缚着分子与信号分子
- 1994年
- 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需要调节这两种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这些前粘附分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和表达机制,既可将两种细胞缚着在一起又可作为信号诱发依赖于激活的粘附事件。缚着分子与信号分子联合调节内皮细胞与粒细胞在内皮表面的相互作用。
- 佟松
- 关键词: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
- 缺血──再灌注状态白细胞粘附性变化及针刺的作用被引量:4
- 1995年
- 本文利用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了白细胞粘附性的变化以及针刺对缺血及再灌注状态下白细胞粘附性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切变率(15、30、60、150、300s ̄(-1))作用于白细胞,随切变率的增大,白细胞粘附率逐渐下降,较之对照组,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白细胞粘附率均有所下降,切变率为150s ̄(-1)时,对照组为0.65±0.32,缺血组为0.49±0.27,缺血再灌注组为0.38±0.36;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及再灌注组白细胞粘附性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 佟松金永娟陈文杰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白细胞脑缺血
- 维脑路通对红细胞聚集及微循环影响被引量:3
- 1989年
- 维脑路通系太原第二制药厂生产,由中药提取有效成分经半合成而制成的中草药制剂。应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冠心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管通透性异常引起的水肿等,收到显著的疗效。近年来,又有报道应用常规血管扩张药的基础上加用维脑路通治疗高血压,其疗效有所提高。为探讨维脑路通的作用机理。
- 钱冠清黄媚娥佟松刘晓凌梁克军
- 关键词:维脑路通红细胞聚集微循环
- 白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1994年
-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粘附的糖蛋白,其种类繁多,作用非常广泛,在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免疫识别、肿瘤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它还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白细胞粘附作用是炎症反应的最初现象,并且与免疫反应、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对白细胞粘附分子的分类及其结构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 佟松
- 关键词:白细胞粘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