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新忠

作品数:84 被引量:716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历史地理
  • 29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瘟疫
  • 9篇医疗史
  • 9篇晚清
  • 8篇生命
  • 8篇史学
  • 8篇文化史
  • 7篇疫病
  • 7篇社会
  • 7篇清代
  • 7篇中医
  • 5篇新文化史
  • 5篇行政
  • 5篇生行
  • 5篇明清
  • 4篇史料
  • 4篇中西医
  • 4篇中西医汇通
  • 4篇卫生史
  • 4篇卫生行政
  • 4篇文化

机构

  • 82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苏州铁道师范...
  • 1篇铜仁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82篇余新忠
  • 4篇陈思言
  • 2篇杨璐玮
  • 2篇惠清楼
  • 1篇张勇安
  • 1篇杭黎方
  • 1篇王凤展
  • 1篇刘希洋
  • 1篇周正庆
  • 1篇郭方
  • 1篇杨春君
  • 1篇梅雪芹
  • 1篇高国荣
  • 1篇张大庆
  • 1篇郝晓丽

传媒

  • 7篇清史研究
  • 7篇历史教学(下...
  • 6篇历史研究
  • 4篇近代史研究
  • 4篇史学理论研究
  • 3篇中国史研究动...
  • 3篇安徽史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南开学报(哲...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史杂志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历史...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史知识
  • 1篇齐鲁学刊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的民间力量与公共领域——近年中美关于近世市民社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43
1999年
80年代以来 ,美国的一些学者援用西方的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这对概念和理论对中国近世社会历史进行了新的实证性研究 ,并就其是否适用于中国史研究展开了论辩。近年来 ,受此和国内市民社会研究热潮的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在中国史学界逐渐兴起。与美国学者希望借助这一概念与理论来表明中国近世社会存在着其内在发展理路不同 ,中国的研究者大多想借此勾勒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轨迹。本文认为 ,在中国史的研究中引入西方的理论和概念 ,有利于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改进研究方法 ,是可取的。但引进不是套用 ,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以中国比附西方 ,而是要在尽可能发掘本土资源的基础上 ,以西方理论为参照系 ,探索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余新忠
关键词: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实证性研究社会转型近代化
从内在兴趣出发,探究生命的历史——余新忠教授访谈
2019年
采访时间:2019年6月采访地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思言问:余老师,谢谢您接受采访。您在冯尔康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博士论文,冯先生是如何引导您进行研究,您又是如何进入医疗史研究领域的呢?
余新忠陈思言
关键词:大学历史生命博士研究生博士论文
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灾荒研究刍议被引量:14
2014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界有关灾荒史的研究,逐渐由涓滴发展为一股颇具规模的潮流。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迄今涌现的灾荒史研究成果,就数量而言,已远远超过整个20世纪的总和。不夸张地说,灾荒史研究可谓是当下历史研究中炙手可热的主题之一。然而,在成果数量突飞猛进的同时,其质量上的缺陷也在潜滋蔓长。而目前最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研究思路和框架的重复:尽管许多成果的具体内容针对着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灾荒,其面貌却是很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几乎千人一面的“微型叙事”。毋庸讳言,如果不改变这类“微型叙事”盛行的状况,灾荒史研究只能是一种粗放型发展。因此,对以往研究模式的方法论基础进行深入反思,促进研究视角和视野的多元化转换,是遏制这种粗放型势头的关键步骤。本组笔谈的缘起正鉴于此,其首要价值亦在于此。各篇文章论述的主题内容虽相差甚大,但无论是对新兴意味的环境史和新文化史视野的倡导,还是对国际化和国家视角的实践脉络的再发掘,其关怀主旨都是力图开拓灾荒史研究的新视域,以推动其向集约型方向发展。最后要说明的是,本组笔谈的定议,得力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李文海先生的大力支持。因李先生于组稿未完之际不幸去世,故愿借这组笔谈的发表,为李先生献上心香一瓣。
余新忠
关键词:灾荒史新文化史视域主题内容方法论基础
自然灾难史:思考与启示被引量:19
2003年
编者按 :在某种意义上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两条主线的交织延伸 ,一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条是人与人的关系。然而 ,史学家长期忽视前一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尤其是生产关系的历史一度成为史学惟一的主题。虽然这种状况近二十多年来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但意识到史学研究应有生态环境视野的史学工作者依然寥寥可数。实际上 ,人类只有同时处理好上述两类关系 ,才可能有一个“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在科技发达的 2 1世纪 ,SARS尚给人类生活造成如此冲击和影响 ,各类疫情在此前社会中的肆虐状况及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 ,重视和总结以往人类自然灾难史中的经验教训 ,应该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刊编发五位作者的笔谈文章 ,希望有更多的史学同仁关注这一有待进一步开拓和研究的史学新领域。
余新忠夏明方梅雪芹郭方高国荣
关键词:生命意识
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被引量:23
2015年
如果年轻的学者能掌握更多有利的分析工具、史料,坚持地走下去,未来的医疗史研究就可建立在更深厚的描写与分析上,逐步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天找到医疗史的真正活力所在,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古近代的中国文明。
余新忠
关键词:中国文明
嘉道时期的瘟疫及其社会影响
嘉道之际,霍乱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首度大流行,无疑是嘉道时期疫病史上最令人关注的事件。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变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疫喉等一些疫病也开始在这一时期引起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面对不断频发的新疫病...
余新忠
医疗史研究中的生态视角刍议被引量:8
2013年
由于疾病和医疗,特别是其中的传染病与环境间显而易见的密切关系,故而在目前有关环境史的论述中,往往都会将此囊括在内。不过医疗史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不能简单归于环境史之中,两者之间既自成一体又紧密关联。环境史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意识,一种时时处处将生态纳入考量的生态意识。故医疗史与环境史的关联,不单是研究对象的部分交集,还有理念和视角上的相通。虽然近年来随着医疗文化史的研究日渐兴盛,其与环境史的交集渐趋减弱。然而,环境因子并没有在疾病、医疗的文化范畴中消失,生态意识的适用性,也不曾因为研究的旨趣转向文化而减弱。故而,倡言在医疗史研究中引入和贯彻生态意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发现在关乎人类疾病、健康和医疗的文化内容的环境因子,更真切地体认到历史的复杂性,而且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种种的医疗观念和行为。
余新忠
关键词:环境史生态意识文化转向
“科学”话语下的中医现代化之思——以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的中西医汇通观为中心
2023年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对中医的疗效一直颇为信任,但是他们对中医理论则经历了从积极引介到否认其价值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立场的不同,传教士一直以西方医学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也即“科学”话语在西方社会的日益彰显。中医的现代化应该避免单一地以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视角认识问题,而应当最终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又不完全从属于西方的知识体系。
王沛珊余新忠
关键词:传教士中西医汇通中医现代化他者
中国传统考课制度的困境、意义与现代启示
2019年
考课制度是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循名责实、择优汰劣和澄清吏治。但由于这一制度本身的内在困境,使得其目标几乎只是一种理想。即考核主体的有限与考核对象的庞大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皇权和官僚制之间的张力令考核主体在把握“名、实”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行政事务的复杂性和考核标准的难以统一性与考核力求标准化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实际上该制度在历史上的意义并不在于廉政,其实质不过是一个具有正面引导性和维护官僚体制结构性稳定的制度。这些启示我们:不应赋予官员考核制度不应有的职能;官员考核制度对于官员队伍的稳定和行政体制的有效运作具有结构性的力量,必须着力加强建设;应充分利用现代政治体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优势,努力突破传统考课制度难以解决的困境。
余新忠
关键词:中国传统社会考课制度
中国历代疫病应对的特征与内在逻辑探略被引量:11
2020年
瘟疫是一种古老的存在,中国在长期应对瘟疫的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历史经验。从这些举措和经验出发,通过现实观察和历史省思,探索其对现实的启示,固然是非常有意义且必要的。但若不能将这些举措和经验放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整体史视野下来考察,在全面总结其特点与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来展开省思,可能就会有失偏颇或难得要领。为此,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整体和全局,总结了中国历代应对疫病的特征和内在逻辑。中国历代虽然在疫病应对上积累了丰富而值得重视的经验,但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官方虽然对疫病救疗有相对积极的姿态,但缺乏制度性的建设。在关键性的控制和切断疫病传播方面,少有建树。历代王朝开展疫病防控的出发点更多是展现其仁政和德治,受统治理念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于实效的考量有限,也相对缺少对个人生命及其价值的真正重视。
余新忠
关键词:内在逻辑生命价值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