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立巍

作品数:74 被引量:43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板蓝根
  • 14篇甜菜碱
  • 13篇病毒
  • 12篇活性
  • 12篇教学
  • 11篇中药
  • 11篇肿瘤
  • 11篇抗病毒
  • 10篇细胞
  • 9篇学成
  • 9篇化学成分
  • 6篇抗肿瘤
  • 5篇单纯疱疹
  • 5篇单纯疱疹病毒
  • 5篇血清
  • 5篇药理
  • 5篇药学
  • 5篇药学专业
  • 5篇应用型本科
  • 5篇肿瘤标志

机构

  • 57篇南京中医药大...
  • 16篇哈尔滨商业大...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黑龙江商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江苏省中药炮...
  • 1篇国家教育部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73篇何立巍
  • 22篇李祥
  • 16篇陈建伟
  • 15篇季宇彬
  • 12篇孙东东
  • 10篇张宇金
  • 8篇董伟
  • 6篇杨婧妍
  • 6篇张军峰
  • 5篇高世勇
  • 4篇杨海军
  • 4篇詹瑧
  • 4篇范方田
  • 3篇陈璟
  • 3篇徐晓芳
  • 3篇房方
  • 3篇吕志阳
  • 3篇张阿琴
  • 3篇吴健
  • 3篇杨红丹

传媒

  • 10篇江苏科技信息
  • 7篇中草药
  • 7篇中国药房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哈尔滨商业大...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药材
  • 2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蓝根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活性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研究和分析板蓝根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方法:板蓝根水提醇沉后经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多糖;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各均一多糖的纯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经UV,IR,NMR,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法研究各多糖的化学结构,MTT法检测各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分离纯化得到板蓝根多糖A,B,C,D,E,各多糖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 000 kDa,1 757.1,1 342.7,955.6,11.7 kDa。板蓝根多糖A主要由阿拉伯糖组成,多糖E的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多糖B,C,D均由葡萄糖组成。多糖A,B,C,D,E主要为α糖苷键。多糖A~E中存在1→2,1→3,1→4,1→6多种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板蓝根多糖C,D,E,对巨噬细胞的刺激增殖指数(SI)分别为5.31,4.76,5.17表现出较强的免疫促进作用。结论:板蓝根多糖A~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分支多糖。
何立巍李祥王洪兰陈建伟孙东东王明艳
关键词:板蓝根多糖
板蓝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将板蓝根的95%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吸附,不同溶剂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得5个化合物:β-谷甾醇十二烷酸酯(Ⅰ)、十七烷酸(Ⅱ)、棕榈酸(Ⅲ)、豆甾醇(Ⅳ)、β-谷甾醇(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
孙东东李祥陈建伟何立巍吴健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
应用型本科药学类专业基础医学“三理”课程的整合教改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结合应用型本科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整合药学专业基础医学"三理"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知识体系。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紧扣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药理学教学内容和目标拟定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设计上以"生理功能—病理模型—药物干预"为基本思路开展"三理"综合实验;最终使药学专业学生系统的认识和掌握"三理"课程,并使其充分地体会到"三理"课程对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范方田何立巍
关键词: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研究板蓝根Isatidis Radix抗病毒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单体成分的活性。方法板蓝根水提物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10%、50%乙醇洗脱的有效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板蓝根水提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1)、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异落叶松脂醇(3)、异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4)、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落叶松脂素-4,4′-二-O-β-D-二葡萄糖苷(6)、2-羟基-1,4-苯二甲酸(7)、D-甘露醇(8)、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9)、3-[2′-(5′-羟甲基)呋喃基]-1(2H)-异喹啉酮-7-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2、4、7、8、10为首次从菘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具有明显的抗HSV-2型病毒作用,治疗指数(TI)为6.07;化合物1、5、6对HSV病毒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何立巍董伟杨婧妍李祥李伟
关键词:板蓝根抗病毒丁香苷
甜菜碱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钙通道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甜菜碱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与钙通道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BALB/c小鼠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后体外培养的方式获得小鼠脾淋巴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ConA组、甜菜碱0.04,0.4,4,20mmol.L-1组。分别采用MTT法观察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及加入不同钙通道阻滞剂后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结果:4,20mmol.L-1甜菜碱体外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12h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0.04,0.4,4,20mmol.L-1甜菜碱分别体外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24,48h均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以4mmol.L-1甜菜碱作用24h效果最好;4mmol.L-1甜菜碱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4,6,18,24h能促使小鼠脾淋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并以18h效果最为明显;4mmol.L-1甜菜碱作用于淋巴细胞6,12,18h,脾淋巴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P<0.01),以6h效果最明显;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咪贝地尔、金雀异黄素对甜菜碱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没有影响,而维拉帕米、新霉素、肝素、普鲁卡因能阻断甜菜碱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甜菜碱通过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促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主要通过2个途径:影响G蛋白介导的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α亚单位而引起外钙内流;影响胞内钙库的IPR钙通道和RyR钙通道而引起内钙释放。
季宇彬高世勇冯小燕何立巍
关键词:甜菜碱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内CA2+钙通道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95%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吸附,不同溶剂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氯仿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Ⅰ)、香草醛(Ⅱ)、甘露醇(Ⅲ)、琥珀酸(Ⅳ)、苯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东东何立巍李祥陈建伟丁丽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
板蓝根有效部位的抗病毒药效研究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后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活性。方法采用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试验,比较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结果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后的存活天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P<0.01)。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的保护作用较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作用较佳。
程妍李祥陈建伟何立巍王莹莹
关键词:板蓝根抗病毒活性
通光藤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提取分离并筛选通光藤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化学结构。方法系统溶剂法对通光藤药材进行化学部位分离,并利用色谱法对正丁醇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MTT法筛选所得化学成分体外对8种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在通光藤正丁醇部位中得到3个化学成分单体分别为:牛奶菜醇(化合物1)、通光藤苷元B(化合物2)、大叶牛奶菜苷丁(化合物3),化合物2对于MGC-803肿瘤细胞抑制作用较强,IC50为80.3μg·mL-1,而化合物3对于ISMMC-7721肿瘤细胞液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IC50为40.7μg·mL-1。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到的苷元成分。化合物2、3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何立巍陆兔林毛春芹杨婧妍
关键词:通光藤化学成分抗肿瘤
昆布多糖硫酸酯化及其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昆布多糖进行硫酸酯化,并对产物的纯度与结构进行分析,为研究其生物活性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利用氯磺酸-吡啶法对昆布多糖进行硫酸酯化,并使用HPLC-ELSD法测定反应产物的纯度与分子量;采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昆布多糖硫酸酯中SO42-的含量,并利用波谱法研究其结构。结果:昆布多糖硫酸酯的纯度为96%,其分子量为16315,SO42-含量为41.30%;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均显示硫酸酯化多糖的光谱特征,13C-NMR谱显示多糖的2位羟基为SO42-的主要取代位置。结论:利用氯磺酸-吡啶法对昆布多糖进行硫酸酯化,该方法所得产物的纯度和酯化率高。
邹明畅何立巍蔡宝昌谢卫红
关键词:昆布多糖昆布多糖硫酸酯
甜菜碱对HepG_2人肝癌细胞[Ca^(2+)]_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甜菜碱对肝癌HepG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Fluo-3/AM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Ca2+]i,TMRE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甜菜碱能够升高HepG2细胞[Ca2+]i,降低细胞膜电位。升高[Ca2+]i的强度具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随甜菜碱剂量的增大而升高。甜菜碱50、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甜菜碱1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给药48h时间段内细胞内的[Ca2+]i升高的幅度较大,72h升高幅度相对较小。而降低膜电位上,在48h时间段内,甜菜碱50、25、12.5mg/mL各组膜电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72h时间段内甜菜碱1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甜菜碱通过开放细胞膜上的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从而升高HepG2细胞[Ca2+]i,启动细胞凋亡机制,诱导HepG2细胞凋亡。
季宇彬杨红丹高世勇何立巍
关键词:甜菜碱细胞膜电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