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慈信

作品数:13 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水稻
  • 5篇互作效应
  • 5篇环境互作
  • 4篇环境互作效应
  • 4篇基因
  • 4篇QTL
  • 3篇稻米
  • 3篇性状
  • 3篇遗传主效应
  • 3篇上位性
  • 3篇QTL分析
  • 3篇
  • 2篇上位性效应
  • 2篇数量性状
  • 2篇位点
  • 2篇矿质
  • 2篇矿质元素
  • 2篇矿质元素含量
  • 2篇基因型
  • 2篇发育动态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篇何慈信
  • 8篇朱军
  • 5篇吴平
  • 3篇石春海
  • 3篇严菊强
  • 2篇杨肖娥
  • 2篇杜应琼
  • 2篇王人民
  • 2篇彭仲明
  • 2篇曹钢强
  • 2篇张名位
  • 2篇高用明
  • 1篇邢永忠
  • 1篇宋佑胜
  • 1篇陈建国
  • 1篇张永鑫

传媒

  • 3篇Journa...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会水...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穗长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QTL遗传研究(英文)被引量:10
2001年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 QTL定位方法研究了由籼稻品种 IR64和粳稻品种 Azucena杂交衍生的DH群体在四个环境中穗长的 QTL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上位性可能是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并揭示了上位性的几个重要特点。在本研究中 ,所有的 QTL中只有两个没有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 ,在参与上位性效应的 QTL中 ,64.7%的 QTL还具有本身的加性效应。因此传统方法对 QTL加性效应的估算会由于上位性的影响而有偏。其它 35.3%的 QTL没有本身的加性效应 ,却参与了上位性互作 ,这些位点可能通过诱发和修饰其它位点而起作用。上位性的特点还包括 ,经常发现一个 QTL与多个 QTL发生互作 ;大效应的 QTL也参与上位性互作 ;上位性互作易受环境影响。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比 QTL的主效应更多次地被检测到 。
曹钢强朱军何慈信高用明吴平
关键词:水稻穗长环境互作效应上位性效应位点
特种稻米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7个特种稻品种及其双列正反杂交F<,1>和F<,2>种子的Fe、Zn、Mn、P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
张名位彭仲明杜应琼何慈信
关键词:特种稻米矿质元素含量遗传方差协方差遗传率
水稻产量因子的遗传主效应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在构建 DH群体 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了产量因子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 .在杭州和海南两地分别种植包括 12 3个 DH原的 DH群体及其亲本 IR6 4和 Azucena,并对产量因子性状进行了测定 .运用调整无偏预测 (AUP)法预测遗传主效应值和 GE互作效应值 ,并用于 QTL定位 .结果表明 ,一些有主效应的 QTL同时具有 QTL×环境 (QE)互作效应 ,而一些没有主效应的 QTL也可以有 QE互作效应 .研究还表明 ,QTL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 ,有的 QTL只能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 ,而另一些 QTL能在二个环境中都检测到 .产量因子包括总粒数和实粒数的 QTL无论是主效还是 QE互作效应均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值 ,这些 QTL在两个环境中起主基因的作用 .
Mebrouk Benmoussa朱军严菊强何慈信吴平
关键词:水稻遗传主效应基因型互作效应QTL
水稻叶挺长发育动态的QTL分析
1999年
何慈信朱军严菊强MebroukBenmoussa吴平
关键词:发育动态QTL分析水稻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分子标记
黑米中矿质元素铁、锌、锰、磷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37
2000年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Fe、Zn、Mn、P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其中,Fe、Zn、Mn含量的种子直接效应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作用更大;P含量则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Fe、Zn、Mn含量的种子直接遗传率较高,在杂种早代分别结合农艺性状选择单株上各元素含量较高的种子可能效果较好;P含量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为中等,对其杂种后代进行单株选择和单粒选择可能均会有一定效果。
张名位杜应琼彭仲明何慈信
关键词:黑米矿质元素含量
水稻叶挺长发育动态的QTL分析被引量:28
2000年
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 ,分析籼型品种 IR6 4和粳型品种 Azucena为亲本的 DH群体 ,对不同时期的叶挺伸长动态进行了 QTL定位。检测到各时期影响叶挺长的非条件 QTL s。随着叶挺的伸长 ,解释叶挺表型变异的所有非条件 QTL s贡献率逐渐增加 ,到测定末期 QTL的贡献率达到 90 .0 %。条件 QTL分析表明 ,H ls1- 2、H ls 3- 3、H ls 2和 H ls4等位点的基因表达 ,在 8月 18日至 9月 7日和 9月 7日至 9月 17日两个时段较为活跃 ,与
何慈信朱军严菊强Mebrouk Benmoussa吴平
关键词:发育动态基因座位
全文增补中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英文)被引量:43
1999年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工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3个性状的遗传主效应以母体效应为主,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遗传主效应则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在环境互作效应中,所有外观品质性状均以母体互作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是影响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表现的主要因子,而糙米宽和糙米厚则主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浙协2号A、协青早A、V2oA、测早2-2等是改良杂交后代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良好条本,其中浙协2号A亲本的外观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一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石春海何慈信朱军陈建国
关键词:稻米
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2
1998年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籼稻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各碾磨品质性状除了受制于种子基因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等遗传主效应外,还会明显受到各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精米重和精米率两个性状的表现主要是以遗传主效应为主,而糙米重和糙米率则以基因型x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在各遗传体系中,除了精米率性状的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略大于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外,其他碾磨品质性状的母体植株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种子基因。细胞质x环境互作效应对精米重和糙米率的影响也较为重要。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P7和P8两个亲本的遗传主效应表现突出,可以明显改良杂交后代多数碾磨品质性状。P1和P2两个亲本的碾磨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上述亲本在水稻品质育种中可加以利用。
石春海何慈信朱军
关键词:稻米碾磨品质环境互作效应
水稻株高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QTL遗传研究(英文)被引量:21
2001年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QTL定位方法研究了由籼稻品种IR64和粳稻品种Azucena杂交衍生的DH群体在4个环境中的QTL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上位性是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并揭示了上位性的几个重要特点。所有的QTL都参与了上位性效应的形成,64%的QTL还具有本身的加性效应。因此传统方法对QTL加性效应的估算会由于上位性的影响而有偏。其他36%的QTL没有本身的加性效应,却参与了48%的上位性互作,这些位点可能通过诱发和修饰其他位点而起作用。上位性的特点还包括,经常发现一个QTL与多个QTL发生互作;大效应的QTL也参与上位性互作;上位性互作受环境影响。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比QTL的主效应更多地被检测到,表明数量性状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影响。
曹钢强朱军何慈信高用明吴平
关键词:数量性状位点上位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水稻株高QEQTL
水稻永久F_2群体抽穗期QTL的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被引量:38
2004年
利用源于杂交水稻汕优 6 3的重组近交系 (RI) ,进行系间随机交配构建了水稻永久F2 (IF2 )群体。采用QTL作图软件QTLMapper2 0对IF2 群体的抽穗期性状进行了分析 ,共发现了 2 1个QTLs ,分布于 10条染色体上。对抽穗期QTL的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加×加、加×显、和显×显上位性效应进行了估计 ,对遗传主效应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作了预测。结果表明 ,鉴别出的QTL中 ,加×加上位性显著程度最高 ,其次是加性效应。加×加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以及加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预测值 ,显著性程度相对较高 ;加×显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预测值均不显著 ;显性、显×显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预测值只有很少达到显著。本文讨论了构建IF2 群体的困难及其对QTL作图可能产生的影响。
高用明朱军宋佑胜何慈信石春海邢永忠
关键词:水稻永久F2群体抽穗期QTL上位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