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安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油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结石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手术后发生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肝切除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223例,术后发生结石残留42例(结石残留组),未发生结石残留181例(无结石残留组),对两组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18.8%(42/2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切除术后结石残留与急性胆管炎、II型肝胆管结石病、肝门胆管狭窄、手术方式和肝切除范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结石残留的主要危险因素是II型肝胆管结石病、肝门胆管狭窄和肝切除范围(OR值分别为3.947、4.203、3.573,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病肝切除术后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肝胆管结石病分型、肝门胆管狭窄和肝切除范围可能是造成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对预防术后结石残留有一定指导意义。
- 何彦安向鑫严超王鑫陈庆唐波祝立刚陈尧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肝切除结石残留
- 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胆囊癌患者在根治术中应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并对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18例胆囊癌按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6例。应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行胆囊癌根治术14例:均行切除胆囊床的2cm肝脏部分Ⅳb段+Ⅴ段肝切除;扩大根治术4例:行Ⅳb段+右半肝切除1例,Ⅴ段+左半肝+肝外胆管切除1例,行Ⅴ段+左半肝+尾状叶+肝外胆管切除2例。平均切除时间为(65±30)min,出血量为(217±105)ml。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发生胆汁漏4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18例患者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衰竭、伤口感染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4±11)d。结论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具有安全、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丁辉何彦安姜怀芜曾勇蔡宇
- 关键词:胆囊癌根治术安全性
-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77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70例,良恶比为1:10。常见的症状为腹痛(80.52%)和体重减轻(55.84%);病理类型包括:腺癌56例(72.73%);恶性胃肠道间质瘤8例(10.38%);腺瘤5例(6.49%)、恶性淋巴瘤3例(3.90%)。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6例(7.79%)、降部65例(84.42%)、水平部5例(6.49%)、升部1例(1.30%)。术前纤维内镜确诊率为84.62%,上消化道钡餐检出率为92.16%,CT检出率为85.11%,B超检出率50.75%。7例良性肿瘤患者中,6例行手术治疗;7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根治切除率与未手术率均为34.29%,捷径手术占22.86%,姑息手术占8.57%。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以降部最多见,以腺癌为主。临床上无特定症状,全面细致的内镜检查,结合上消化道钡餐、CT和其他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术前定位的准确率。
- 何彦安叶明新雷正明
-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外科手术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均行LC联合LCHTD治疗。对可能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中,术后1年累积复发率为2.43%,3年累积复发率为8.10%,5年累积复发率为14.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是否行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与术后结石复发有关(P<0.05);性别、病程、胆总管结石类型、结石直径与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cm、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结石数量、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与术后结石复发无关(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联合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认真评估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 蔡宇何彦安
- 关键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结石复发
- 以胆管炎控制量化指标抉择肝胆管结石肝切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量化的胆管炎控制指标抉择合并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施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油市人民医院10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规范治疗达到胆管炎控制的量化指标后,所有合并胆管炎的患者才行肝切除术。依据有无合并急性胆管炎及胆管炎的程度分为无胆管炎组(n=33)、轻度胆管炎组(n=56)、中重度胆管炎组(n=18)。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指标。结果三组男女比例、年龄、结石分布、手术方式和肝切除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持续时间(F=0.081)、术中出血量(F=0.920)、术后住院时间(F=0.131)、术后结石残留率(χ^2=0.400)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1.9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管炎组术中肝门阻断比率明显高于轻度胆管炎组和无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1%(11/18)vs 19.64%(11/56)vs 18.19%(6/33);χ^2=13.699,P<0.01];中重度胆管炎组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明显高于轻度胆管炎组和无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0±7.75)min vs(32.09±10.59)min vs(46.36±11.20)min,F=7.110,P<0.01)。结论经规范治疗达到胆管炎控制的量化指标后,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择期行肝切除是安全有效的;但对合并中重度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需加强术前出血评估和术中出血控制。
- 何彦安陈庆严超唐波祝立刚王鑫陈尧何永红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肝切除术出血控制
- 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胆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7年3月193例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分为胆漏组(23例)和无胆漏组(170例).对可能与术后胆漏发生有关的黄疸、胆汁性状、泥沙样结石等21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从而判定影响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 全组胆漏发病率11.92%(23/1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管炎、黄疸、胆汁性状、泥沙样结石、结石数量、结石嵌顿、乳头开闭蠕动情况与术后胆漏的发生相关(x2或Z值=2.537,2.122,81.834,50.709,13.242,26.958,90.2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汁性状、泥沙样结石、结石嵌顿和乳头开闭蠕动情况是术后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s=14.002,8.899,6.577,5.582,P<0.05).结论 胆汁性状、泥沙样结石、结石嵌顿和乳头开闭蠕动情况是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何彦安蔡宇唐华明祝礼刚陈庆何永红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胆总管胆漏
- 胆管结核误诊为壶腹周围癌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胆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胆管结核误诊为壶腹周围癌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腹痛加重伴黄疸6 d入院。入院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胰头部不规则实性占位性病变,胆囊增大并胆总管扩张;腹部CT示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增大。拟诊为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核。术后予抗结核治疗,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胆管结核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 何彦安丁辉蔡岷曾勇蔡宇何永红
- 关键词:黄疸误诊
- 基于B/S架构肝胆管结石疾病远程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肝胆管结石,病程迁延反复,导致患者的诊疗依从性及医生的诊疗可持续性较差。为加强医患沟通桥梁构架,增强医患互信,有效的储存和管理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本文利用wampserwer集成平台建立基于B/S构架的医患双方可共享的肝胆管结石疾病远程管理系统,总结了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及总体设计情况,分析了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情况,旨在方便临床管理和随访,提高我院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治和科研水平。
- 陈庆何林胡坤严超何彦安祝立刚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远程管理
- 胆囊黏膜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表达与胆囊结石致石胆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BAR1)表达与致石胆汁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胆囊结石病和15例无胆石对照患者的胆囊黏膜、囊壁、胆汁、静脉血。HE常规染色病理检查胆囊壁,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胆囊壁GPBAR1、黏蛋白1(MUC1)和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水平;RT—PCR反应检测胆囊黏膜GPBAR1、MuC1和MUC5AC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术前血清和胆囊胆汁的主要脂质成分等。结果胆囊结石组胆囊HE染色均呈慢性炎症表现;胆囊结石组GPBAR1、MUC5AC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1.34±8.06比43.05±7.83,P〈0.01;52.11±9.62比45.05±9.27,P〈0.05;0.87±0.07比0.80±0.09,P〈0.05;1.04±0.22比0.8±0.17,P〈0.01)。胆囊结石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胆汁总胆固醇浓度、总胆固醇摩尔百分比、胆固醇饱和指数、黏蛋白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07±1.64比3.62±1.42,P〈0.01;17.23±3.67比12.47±2.31,P〈0.01;7.47±0.65比5.05±0.24,P〈0.01;1.03±0.58LL0.69±0.38,P〈0.01;92.02±20.89比76.36±19.71,P〈0.05);而胆汁总胆汁酸浓度、胆汁酸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62.68±20.19比180.21±26.05,P〈0.05;71.28±1.84比73.29±0.96,P〈0.01)。胆囊结石组胆囊GPBAR1 mRNA表达与胆汁总胆汁酸水平负相关(γ=-0.341,P〈0.05),GPBAR1表达与胆汁总胆汁酸水平和总脂质水平均负相关(γ=-0.365,P〈0.05;γ=-0.403,P〈0.05)。结论GPBAR1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表达增强,介导胆汁酸吸收,可能与致石胆汁形成有关。
- 何彦安雷正明叶明新唐华明付文广向鑫
- 关键词:胆囊胆汁
-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总结本地区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病因分类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64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诊治经过和临床转归。结果:全组有24例细菌性肝脓肿(<3 cm)行单纯内科保守治疗,30例行超声介导下肝脓肿穿刺抽脓或引流,15例行开腹/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其中有5例行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后疗效不佳而再行剖腹手术治疗。2例患者(3.13%)死亡。结论:本地区细菌性肝脓肿以胆源性为主,常合并有肝胆管结石等胆道疾患,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多发的小脓肿,致病菌常为多重耐药,治疗上常因超声介导下穿刺引流效果不佳而需剖腹/腹腔镜下手术。
- 蔡岷何彦安丁辉蔡宇何永红陈庆
- 关键词:肝脓肿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