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华

作品数:166 被引量:6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27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药物
  • 24篇荧光
  • 24篇分子
  • 19篇色谱
  • 16篇纳米
  • 16篇光谱
  • 14篇相色谱
  • 13篇沙星
  • 12篇蛋白
  • 12篇色谱法
  • 11篇代谢
  • 11篇萃取
  • 11篇光谱法
  • 10篇液相色谱
  • 10篇相互作用
  • 10篇离子
  • 10篇分子印迹
  • 9篇手性
  • 9篇环糊精
  • 6篇印迹聚合物

机构

  • 164篇中国药科大学
  • 21篇教育部
  • 14篇南京大学
  • 7篇浙江科技学院
  • 6篇盐城卫生职业...
  • 5篇东南大学
  • 4篇巴黎第五大学
  • 2篇杭州市第一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2篇环境保护部南...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66篇何华
  • 29篇肖得力
  • 25篇柳晓泉
  • 14篇彭军
  • 14篇袁丹华
  • 12篇李卉
  • 12篇戴昊
  • 8篇倪坤仪
  • 8篇余江河
  • 7篇李洁
  • 7篇王羚郦
  • 7篇裘兰兰
  • 7篇何佳
  • 7篇刘铁兵
  • 6篇焦庆才
  • 6篇左朋礼
  • 6篇徐存华
  • 6篇戚雪勇
  • 6篇郝琨
  • 6篇王晓蓉

传媒

  • 19篇药学进展
  • 15篇中国药科大学...
  • 7篇分析化学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药学学报
  • 5篇化学学报
  • 5篇海峡药学
  • 4篇药物生物技术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计算机与应用...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化学进展
  • 3篇中国药业
  • 3篇药学教育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现代应用药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新型炭材料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15篇2015
  • 14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JoVE科教视频数据库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我国药物研发由仿制向原研的转型,对药学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提高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将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科教视频库与现有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体系相结合,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拓展“第二课堂”学习空间。结果表明,JoVE科教视频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成功率,增加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胡巍郑啸何华刘昊晨刘李郝海平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评价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心脏毒性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代谢平衡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阿霉素心脏毒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累积剂量8 mg/kg)和高剂量组(累积剂量15 mg/kg),分别于第1、4、7、10天腹腔注射给药并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B型脑钠肽(BNP)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酶活力,基于上述标记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用于评价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代谢平衡相图和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的结果提示,阿霉素导致体内多个生物标记物发生明显改变,引起代谢失衡,且代谢失衡的程度与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代谢平衡模型为整体评价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江慧勇严颐丹刘昊辰郑运思王艺璇何华柳晓泉
关键词:阿霉素心脏毒性生物标记物
淀粉铁的制备及其铁含量的测定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改进淀粉铁的制备方法 ,建立淀粉铁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邻二氮菲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淀粉铁产品中铁 (III)的含量。对淀粉铁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pH值、保温温度和原料比例 )进行了探讨 ,并对淀粉铁在水溶液、酸溶液和碱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发现在 pH 3的条件下 ,淀粉的酸水解液与铁 (III)能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 ,其水溶性较好。结论 本工艺路线方法简单 ,原料易得 ,适合工业化生产。
何华宋慧娟马红容孙成王晓蓉
关键词:铁含量稳定性分光光度法
一种基于磁性微球的左氧氟沙星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微球的左氧氟沙星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磁性微球的制备,分子印迹材料在微球上的包覆以及模板分子的洗脱。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较为简便,制得的磁性微球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对左氧氟沙...
何华肖得力戴昊袁丹华彭军孔素妹
文献传递
拟除虫菊酯及其异构体环境行为基础研究
拟除虫菊酯由于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在正常情况下对哺乳动物无害;它不仅能防治农业害虫,而且能消灭某些地方病(如疟疾)的传病媒介、保护贮藏期种子以及防治卫生害虫,被认为是一类理想的杀虫剂。然而,它们在室外不稳定,不能经济有效...
何华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农药污染生态毒理学土壤降解
文献传递
环丙沙星-铽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铽(Tb3+-CI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铽(Ⅲ)与环丙沙星反应形成的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作用,进行扫描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并用改良后的荧光猝灭方程求算出Tb3+-CIP与DNA的结合常数。结果Tb3+-CIP的紫外吸收光谱随DNA浓度增加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在290nm处形成一等吸收点。DNA能显著增强Tb3+-CIP体系的荧光,结合常数KA=1.43×104L.mol-1。结论Tb3+-CIP可以与DNA相互作用,作用方式存在静电和插入两种模式。
何华王羚郦张明焦庆才PHAM-HUY Chuong
关键词:荧光探针
氨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2012年
氨基化碳纳米管不仅保持了碳纳米管的独特结构,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纳米材料,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综述近年来氨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江丽李丽丽何华肖得力刘铁兵
关键词:碳纳米管氨基化药物载体基因载体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可选择性抑制与肿瘤生长和增殖相关的酶、信号通路及生长因子受体,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因其具有疗效显著、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小且耐受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作为定量描述"血药浓度-时间-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有力工具,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对于阐明药物作用物质基础、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优化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PK/PD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
周小庭刘昊晨何华柳晓泉
关键词:分子靶向药物新药研发个体化给药
α-·β-·γ-环糊精对Temazepam手性识别的分子模拟筛选
2011年
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采用α-、β-和γ-CD作为手性拆分试剂,对Temazepam手性拆分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的环糊精在识别Temazepam对映体分子时有不同的手性识别能力:α-CD>γ-CD>β-CD。说明在这3种环糊精中,α-CD最适合作为溶剂对Temazepam对映异构体进行拆分,计算机模拟筛选为今后合理选用手性拆分试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铁兵张志强潘和蹇方慧生何华
关键词:环糊精分子模拟手性识别TEMAZEPAM
核糖霉素和新霉素组分的薄层分析被引量:2
1991年
核糖霉素与新霉素均可能含有杂质新霉胺。新霉胺既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又是核糖霉素与新霉素B、C的降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成品中控制新霉胺含量很有必要。中国药典和英国药典制定了新霉素中新霉胺的限度检查方法,沈国孚等曾用薄层色谱法对新霉素组分分析进行了初步探讨,但还未见薄层色谱法分析核糖霉素的报道,我们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核糖霉素和新霉素中新霉胺进行了定量。 新霉素中B、C为差向异构体,结构虽极相似,但它们的生物活性和毒性却有很大差异,C的生物活性只为B的二分之一,但耳毒性却为B的两倍。Bacsa等曾报道用薄层法分离B、C,但我们反复试验,未能重现,后经摸索选出一展开系统,较成功地分离子B、C,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粗略对其定量。
倪坤仪唐旸何华
关键词:核糖霉素新霉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