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瑜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清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析抗休克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抗休克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入住该院综合性ICU的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且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液体复苏各阶段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个阶段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降钙素原值为:(18.44±6.52),C反应蛋白值为:(140.01±5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但经过液体复苏和抗感染治疗后,两项指标的水平均降低,治疗12h后观察组降钙素原值为:(12.74±2.62),C反应蛋白为:(84.87±22.96);治疗24 h后观察组降钙素原值为:(10.98±3.22),C反应蛋白为:(69.11±32.89);治疗48 h后观察组降钙素原值为:(10.98±3.22),C反应蛋白为:(69.11±32.89),治疗3个时段的两项指标的含量值均低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个阶段变化不同,这与治疗时间及病情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明显升高,经液体复苏等抗休克治疗后,二者浓度均降低,二者水平的变化与感染程度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可以用来判断感染性休克的病情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何世瑜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230例破伤风的诊治
- 1995年
- 破伤风系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死亡率为10%~40%,我院自1973~1994年共收治230例破伤风患者,诊治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30例,男182例,女48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天,新生儿205例,成人25例。 二、感染原因:外伤(如割伤、刺伤、擦伤等)11例,医源性(新生儿旧法接生或消毒不严密,1例在家放避孕环,2例牙科处理消毒不周)219例。 三、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7天(新生儿破伤风),成人病例在2周以内。 四、诊断标准与分型:依据病前有外伤史、或医源性病因,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 (一)轻型: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局部或全身横纹肌痉挛,轻微抽搐或刺激后抽搐者。体温在38.5以内。本组有95例。(41.30%)。 (二)中型: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吞咽困难,并明显抽搐,轻度紫绀,但无窒息,体温在38.5~39.0℃。本组有105例(45.65%)。 (三)重型:除上述症状外,并有频繁的全身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或呼吸衰竭,常有肺部感染等。体温在39.0℃以上。本组有30例(13.5%)。 五、并发症:喉痉挛窒息20例(8.70%),呼吸衰竭10例(4.35%),肺部感染60例(26.09%),硬皮症5例(2.17%),败血症4例(1.74%),心跳骤停15例(6.52%),脑水肿20例(8.70%),褥疮3例(1.
- 郑丁光郭志荣张锦云邹长善林宝英何世瑜郑传瑜
- 关键词:破伤风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100例
- 1998年
-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2~72岁,平均32岁。100例中,25例重叠HBV感染,19例混合HBV感染。对照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7~48岁,平均30岁。其中重叠HBV感染20例,混合HBV感染6例。均参照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 郑丁光何世瑜林文陈云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辨证分型
- 开放式缝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出血38例报告
- 1999年
- 陈祥官黄宗平何世瑜林紫明陈金明陈坚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外科手术
-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思考被引量:4
- 2013年
- 救治1例老年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以“反复咳嗽、发热2d,气喘、气促半天”为主诉,于2013年4月27日09:40入院。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和监测、半卧位、无创通气,给予抗感染、解痉止喘、激素、改善循环、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对症处理,但是患者气喘、气促较前明显加剧,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颜面青紫,伴胸闷、心悸、咯血、咳血水样痰,
- 石俊张雄乐陈绍雄王钦棋何世瑜赖国祥翁钦永
- 关键词:重症患者禽流感抗病毒治疗应激性溃疡反复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