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浩颖

作品数:14 被引量:8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伊蚊
  • 4篇消毒
  • 4篇白纹伊蚊
  • 3篇登革热
  • 3篇病毒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蚊幼
  • 2篇蚊幼虫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媒介
  • 1篇地震
  • 1篇毒剂
  • 1篇疫点
  • 1篇疫情

机构

  • 13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13篇伍浩颖
  • 9篇江毅民
  • 7篇李晓宁
  • 6篇梁雪莹
  • 5篇严子锵
  • 5篇刘远
  • 4篇胡志刚
  • 4篇麦伟麟
  • 4篇贺征
  • 3篇赵正阳
  • 2篇李成铃
  • 2篇钟贤武
  • 2篇李成玲
  • 2篇胡世潮
  • 2篇陈宗遒
  • 2篇罗雷
  • 1篇李美霞
  • 1篇傅雪松
  • 1篇刘于飞
  • 1篇徐建敏

传媒

  • 8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的监测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总结、评价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媒介的监测情况。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等方法监测和调查白纹伊蚊密度,同时对监测和调查所采集的白纹伊蚊样本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结果反应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呈下降趋势。布雷图指数从2002年的11.99降到2008年的4.59,标准间指数从2003年的4.45降到2008年的0.73。但在登革热高发季节,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指数仍处于危险的阈值范围;流行年份白纹伊蚊密度高于非流行年份,且密度高峰提前。从采自多个地点的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登革病毒核酸,经分型鉴定为登革病毒1型。结论采用多种方法和密度指标,有利于客观地评估白纹伊蚊的密度及其防治效果,而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监测则有助于对登革热流行趋势的评估和防控策略的调整。
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李成铃伍浩颖麦伟麟胡世潮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白纹伊蚊
2020-2021年广州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与杀虫剂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11个行政区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标《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中的诊断剂量法之成蚊接触法对2020-2021年采自全市各区的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后进行检测。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19年广州市病媒生物防治相关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爱卫办、街道消杀站、PCO公司等)使用卫生杀虫剂的种类、数量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白纹伊蚊成蚊接触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08%高效氯氰菊酯、0.03%溴氰菊酯、0.4%氯菊酯、0.05%残杀威、0.2%噁虫威、0.2%杀螟硫磷、0.5%马拉硫磷、2%毒死蜱的药膜1 h后,其24 h死亡率分别为9%~76%、10%~87%、6%~70%、2%~79%、8%~68%、92%~100%、88%~100%、87%~100%、86%~100%、96%~100%。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呈抗性水平者占95%,可能抗性水平者占5%。对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呈可能抗性水平者占41%,敏感水平者占59%。对有机磷类药物呈可能抗性水平者占27%,敏感水平者占73%。近年来广州市使用的杀虫剂以拟除虫菊酯类为主。结论广州市白纹伊蚊成蚊普遍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呈抗性,考虑与近年来该类杀虫剂使用量大有关。白纹伊蚊防制应坚持综合治理原则,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发展。
梁雪莹江毅民伍浩颖何时雨黄炯今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杀虫剂
2018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飞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飞行监测结果,了解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监测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标准间指数、人工小时法两种监测方法定期对广州市各辖区疾控中心上报的白纹伊蚊监测数据进行现场复核检查。结果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飞行监测结果风险等级与各区上报的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结果风险等级整体符合度较低(标准间指数一致的占38.46%,成蚊密度风险等级一致的占20.52%),各区符合度差异较大,其中一致率最高的为从化区,较高的为海珠区、越秀区。标准间指数和成蚊密度高度风险所处环境类型占比最高的均为居民区,其次为公园。结论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监测需要提高监测质量。
刘杰宋玮琦伍浩颖麦伟麟李晓宁梁雪莹陈宗遒贺征江毅民
关键词: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广州市蚊虫种类与分布调查
2019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蚊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广州市各种环境类型水体中的Ⅲ~Ⅳ龄蚊幼虫并带回实验室单独饲养至成蚊,待成蚊羽化1~2 h后处死制成针插标本并进行蚊种鉴定。结果捕获蚊虫种类5属7种,分别为库蚊属:致倦库蚊、褐尾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白纹伊蚊;按蚊属:中华按蚊;巨蚊属:华丽巨蚊;阿蚊属:骚扰阿蚊。2018年调查发现的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58.36%),且其在所调查的4个区中都是优势种。从化区、增城区蚊种构成比占比第二高的蚊种均是三带喙库蚊,花都区是华丽巨蚊,南沙区是致倦库蚊。结论本次调查所发现的蚊虫种类数较1990-1993年发现的种类数少,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
刘杰江毅民张金宇赵正阳李晓宁梁雪莹伍浩颖刘远杨智聪罗雷
关键词:蚊虫本底调查
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及其媒介防治情况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分析、评价广州市近年来4次登革热疫情及其媒介防治的情况与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叮刺率等方法监测和调查白纹伊蚊密度。结果4次流行共发生2286例本地病例,疫情最早首发于5月,最晚终止于12月,发病高峰在8—10月,共出现40个暴发疫点,累计流行614d。经过积极的防治,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呈下降趋势。布雷图指数从2002年的11.99降到2007年的4.64,标准间指数从2003年的4.45降到2007年的0.54。但在登革热高发季节,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指数仍处于危险的阈值范围。使用速杀型杀虫剂对疫点进行超低容量喷雾灭蚊,对成蚊的杀灭率达98.2%。对农村、城中村、社区等3种类型疫点的控制历时分别为10.3、49.4、56.6d(P〈0.01)。结论登革热疫情的控制,必须坚持以及时、快速、全面、反复地杀灭媒介伊蚊成蚊为主导,辅之以全面落实清除、控制孳生地的措施。要不断探索、完善对媒介伊蚊(尤其是成蚊)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以客观、科学地评估防治的效果。
胡志刚严子锵江毅民李成铃伍浩颖麦伟麟胡世潮龙芝美
关键词:登革热
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方法分析地震灾区四川平武县南坝镇的地震现场情况和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受对地震灾区各种情况的掌握程度、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器械等条件不适应,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才能达到效果。结论对地震灾区相关信息的掌握和充分估计,及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物质的充分准备,可更为有效地开展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
严子锵肖新才刘于飞伍浩颖
关键词:地震消毒病媒生物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点终末消毒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点终末消毒工作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调查表方式收集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疫点终末消毒工作信息,对消毒前准备、现场消毒操作和重点部位消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3月14日,广州市11个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疫点累计开展终末消毒351次,疫点终末消毒执行率为100%,现场消毒操作流程基本符合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中心城区执行消毒次数较多,占76.6%;消毒环境以病例家居为主,占76.6%;执行单位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次数最多,占45.9%;累计消毒面积达26.1万平方米,消毒容积为69.7万立方米。结论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疫点终末消毒工作基本符合规范程序。
钟贤武李晓宁刘杰周金华伍浩颖陈宗遒贺征何荣张岩刘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源地消毒消毒剂
广州市鼠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2006-2012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广州市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鼠笼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每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餐饮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监测类型。结果广州市2006-2012年平均鼠密度为3.43%,主要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次为小家鼠、黄胸鼠,构成比分别为69.55%、12.46%、11.26%。冬季鼠密度相对较低,其他月份鼠密度均值为3.66%,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不同环境类型的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农村最高,达4.54%;黄胸鼠的比例高于小家鼠,在9-10月份有一个密度高峰。结论近年来广州市的鼠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鼠传疾病增加可能与此有关,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鼠密度,以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
李成玲胡志刚江毅民伍浩颖麦伟麟严子锵
关键词:鼠密度种群构成
普小仰蝽捕食白纹伊蚊幼虫的初步观察
2020年
目的了解普小仰蝽的生态习性及其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捕食能力,探讨将其用于白纹伊蚊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方法采集自然环境中的普小仰蝽并在实验室饲养,观察它在不同温度和水质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普小仰蝽可生活在较清洁的水体中,温度适应范围广。1只中等体型的普小仰蝽平均一昼夜可捕食十余只Ⅳ龄白纹伊蚊幼虫或更多的低龄期幼虫,也可捕食蚊蛹。结论普小仰蝽对白纹伊蚊幼虫及蛹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利用普小仰蝽捕食白纹伊蚊可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尝试。普小仰蝽作为蚊虫的天敌之一,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开发的资源。
江毅民梁雪莹伍浩颖刘杰赵正阳李晓宁
关键词:天敌白纹伊蚊生物防治
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参与疫情处置的PCO公司现场灭蚊过程及效果评估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通过评估区级蚊媒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过程及效果,来发现处置过程中的问题,为科学灭蚊以及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以广州市真实登革热疑似病例疫点为研究现场,召集区级蚊媒应急队伍进行核心区处置。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灭蚊过程和灭蚊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现场灭蚊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本次实地疫情演练共有11个区130名有害生物防制员参与,共回收问卷129份。各个区现场处置平均得分为75.41分,其中器械展示、孳生地调查、处置前准备、现场喷雾和处置后评估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7.12、77.88、48.18、74.14和72.73分。LSD法两两比较发现,除效果评估项目外,其余项目与处置准备项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害生物防制员的认知总正答率为76.24%。不同区县、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年限对防制员白纹伊蚊防控知识总得分及生态习性和蚊媒监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孳生地调查与生态习性的平均分和蚊媒监测的最高分相关,(r分别为0.707和0.744,均P<0.05);效果评估与生态习性、灭蚊操作知识和认知总得分的最高分相关(r分别为0.679、0.734和0.753,均P<0.05)。结论区级蚊媒应急队伍有相对较高的人员素质和一定的灭蚊操作知识和技能,但各个区队伍能力差异较大,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维度的技能和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更好的现场防控效果。
李晓宁刘远江毅民刘杰伍浩颖梁雪莹赵正阳梁琳琳张金宇罗雷
关键词:登革热灭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