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荣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影像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心态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分析
  • 2篇文人
  • 2篇文人心态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结核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肺炎
  • 2篇艾滋病
  • 2篇北齐
  • 2篇T淋巴细胞
  • 2篇CD4
  • 2篇CT影像
  • 2篇病毒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任荣
  • 6篇李敏
  • 5篇刘静
  • 4篇朱怡
  • 1篇陈光强
  • 1篇刘杰
  • 1篇沈兴华

传媒

  • 2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苏州地区出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以帮助诊断,评估疗效以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我院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的影像资料,动态观察患者的早期、进展期和转归期胸部CT表现,并对病变分布、形态、密度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肺叶受累程度在三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初次就诊时):病变多位于外周或者胸膜下,以双侧肺受累多灶性磨玻璃影为主。进展期(入院4~6天):病变多以外周向中央进展,以双肺受累为主,病变形态多呈多叶多灶性,密度主要为磨玻璃影合并实变的混合型。转归期(入院≥10天):肺部病变范围均较前缩小,形态上仍以多叶多灶为主,实变明显减少,索条影明显增多。肺部病灶范围占全部肺叶比重进行评分显示各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均无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为分布多发、胸膜下多见,磨玻璃影、实变影为主,各期的病变分布、形态和密度会有不同变化,不同分期的肺部病变范围占肺叶比重评分有差异。CT能够帮助COVID-19的诊断、观察肺内病变的动态变化,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任砚任荣刘荣荣朱怡刘静李敏
关键词:影像学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阳转阴前后CT影像对比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检测阳转阴前后的CT影像,探讨CT影像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32例COVID-19核酸检测末次阳性前及首次转阴后的胸部CT影像,对比观察其CT表现;并对病灶范围半定量评分,使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2020第一版)》判断32例核酸首次转阴后CT影像是否进入转归期。结果32例COVID-19核酸阳转阴前后的CT影像均表现为病毒性肺炎,病灶以双侧、非对称性、胸膜下分布为主。在核酸首次转阴后,24例(75.00%)病灶范围减少,7例(21.87%)增加,1例(3.13%)变化不明显;13例(40.63%)病灶密度减低,12例(37.50%)增高,7例(21.88%)变化不明显。核酸阳转阴前后的网格征、支气管空气征、血管增粗分别为87.50%/84.38%、96.88%/87.50%、46.88%/34.38%。核酸首次转阴后肺内总体病灶范围较末次阳性时减小,核酸阳转阴前后的病灶范围半定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核酸首次转阴后CT影像进行诊断,27例(84.38%)进入转归期。结论COVID-19患者核酸检测阳转阴性前后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核酸首次转阴后的CT影像多诊断为转归期,能够帮助临床进行诊疗效果的评价。
朱芸仙刘静任砚吴敏昱任荣朱怡姚文妍李敏
关键词:核酸
艾滋病合并粟粒性肺结核的CT影像与CD4^(+)T淋巴细胞低下 程度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粟粒性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与其CD4^(+)T淋巴细胞低下程度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艾滋病合并粟粒性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Ⅰ、Ⅱ、Ⅲ组(分别为1~50个/μl、51~100个/μl、101~200个/μl),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结果①Ⅰ组中粟粒结节的大小、密度、分布表现为“三不均匀”者的发生比例高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斑片状影、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和肺外结核的发生率也均高于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病患者中,Ⅰ组的2R、3A区淋巴结及不均匀或分隔强化发生率高于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本组随访中3例(6.1%)患者在3个月CT复查时粟粒结节吸收;46例(93.9%)患者粟粒结节吸收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新发病灶。结论CD4^(+)T淋巴细胞数目越低,艾滋病合并粟粒性肺结核的CT影像中粟粒结节的大小、密度、分布越不均匀,纵隔淋巴结结核、肺外结核、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的发生率越高。
任荣程晰刘荣荣袁功玲刘静姚文妍李敏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CD4+T淋巴细胞
苏州地区5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前后CT征象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前后的胸部CT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2月在我院集中收治的59例达到出院标准的COVID-19患者在出院前后复查的CT影像学资料,对其病灶的分布、形态及吸收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病变分布:发生于左肺上叶尖后段、左肺舌段、右肺上叶尖段、两肺下叶背段及下叶基底段的病灶较出院前明显吸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灶形态:实变、斑片状、纤维条索状、淡片状、磨玻璃+实变影、磨玻璃+条索影、磨玻璃+网格影、胸膜增厚、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及铺路石征的征象明显少于出院前,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出院后15~30d复查CT表现,12例(20.34%)病灶已完全吸收,47例(79.66%)病灶吸收变淡。结论:COVID-19患者两肺下叶及肺外带或胸膜下的病灶吸收较快,且与有无基础疾病相关。胸部CT影像动态变化对临床随访、预后判断和疫情监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任荣李敏刘荣荣程晰刘静任砚周碧霞姚文妍袁功玲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随访
北齐汉族文人心态初探
2005年
北齐汉族文人始终处于鲜卑皇族和武人的压迫之下,高氏政权排斥汉族文化,轻侮汉族文人,造成北齐汉族文人与皇族的疏离心态和文化本位的失落;而战争的频繁、政局的混乱、统治者的暴虐,又造成北齐汉族文人惧讥畏祸、止足全身的忧惧心态。
任荣
关键词:北齐皇族汉族文化文人心态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
本论文以东魏北齐文人的心态为研究对象,试图用王锺陵先生提出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为指导原则,对东魏北齐这一历史阶段的文人心态做一个尽可能逼进历史原貌的勾勒。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导论简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
任荣
关键词:文人心态
文献传递
3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肺部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的肺部CT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肺部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3至31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33例2019-nCoV感染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20~70(50±12)岁。轻型3例,普通型27例,重型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肺部术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各1例。运用SPSS 25.0软件对各肺叶分布及分布范围与临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9-nCoV感染者肺部无异常3例(9.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30例(90.9%)。COVID-19在分布上累及双肺29例(87.9%),累及单侧1例(3.0%)。病变在各肺叶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分布范围与临床分型之间相关系数为0.819,两者具有高度相关。胸膜下区病变30例(90.9%),其中合并中央区同时存在17例(51.5%)。病变表现为多种病变及合并存在,磨玻璃密度影25例(75.8%),实变16例(48.5%),间质改变12例(36.4%),小叶间隔增厚18例(54.5%)。22例复查者,病变增多10例,病变无变化6例,病变减少6例。结论2019-nCoV感染者多有肺部炎症,CT表现为多部位、胸膜下区或外中带多见、磨玻璃密度和实变多见或共存;部分合并胸膜增厚或小叶间隔增厚。CT影像能够提示COVID-19诊断,对早期发现和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刘荣荣朱怡吴敏昱刘静任荣曹巧玲沈兴华陈光强李敏
关键词:肺炎
35例某卫浴企业陶工尘肺Ⅰ期患者胸部CT影像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陶工尘肺Ⅰ期患者胸部CT影像特征,为陶工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1月受理的某卫浴企业陶工尘肺Ⅰ期患者35例,均为男性,年龄范围为40~60岁,平均(49.9±4.0)岁。对CT影像上病灶特点、分布及合并症征象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T峰值采用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结果CT表现小结节密度浅淡22例(62.9%),CT值峰值为(-736.7±53.3)HU。小结节<3 mm为主,34例(97.1%);不清29例(82.9%)。MPR图像冠状面两肺上叶优势分布32例(91.4%),MPR图像矢状面两肺上叶后部优势分布22例(62.9%)。有纤维灶19例(54.3%),其中右肺上叶9例(25.7%),两肺上叶都出现7例(20.0%),两肺上叶合并其他肺叶3例(8.6%)。小结节有融合趋势14例(40.0%),合并胸膜增厚10例(28.6%)。纵隔淋巴结密度增高/结节样钙化31例(88.6%)。合并肺部基础性疾病12例(34.3%),其中肺大泡9例(25.7%),右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2.9%),肺结核2例(5.7%)。结论陶工尘肺Ⅰ期患者胸部CT图像上小结节密度以浅淡为主,两肺上叶优势分布,两肺上叶可见纤维条索灶及小结节融合趋势,胸膜下透亮带及纵隔淋巴结密度增高或钙化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这些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陶工尘肺Ⅰ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姚文妍刘荣荣刘杰李敏朱怡任荣朱芸仙吴敏昱
关键词:陶工尘肺
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艾滋病并发肺结核CT影像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艾滋病并发肺结核与HIV阴性肺结核的CT影像的不同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并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或临床确诊的51例艾滋病并发肺结核(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μL以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1例痰涂阳性的HIV阴性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病变分布:两组研究对象中,两肺各叶均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上叶尖后段、上叶前段、左肺舌段、下叶背段、下叶基底段的病灶发生率分别为25.5%、17.6%、15.7%、7.8%、23.5%,均低于对照组的80.4%、54.9%、35.3%、52.9%、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病变CT征象:研究组片状、斑片状、结节、条索、支气管扩张、多发空洞、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8.2%、74.5%、62.7%、33.3%、11.8%、13.7%,均低于对照组的54.9%、100.0%、94.1%、82.4%、92.2%、39.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粟粒样结节、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27.5%、11.8%、70.6%,均高于对照组的3.9%、0.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结核类型:研究组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肺外结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HIV阴性肺结核相比,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艾滋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病灶分布范围广,多累及两肺各叶,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肺外结核发生比率明显增高,粟粒样结节、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征象更常见。
程晰任荣周碧霞姚文妍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计算机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