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洪艳

作品数:63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厌氧
  • 17篇废水
  • 13篇反应器
  • 11篇环境工程
  • 10篇污泥
  • 9篇垃圾
  • 8篇硝化
  • 8篇环境工程学
  • 7篇钝顶螺旋藻
  • 7篇厌氧反应
  • 7篇厌氧反应器
  • 7篇螺旋藻
  • 6篇渗滤
  • 6篇渗滤液
  • 6篇啤酒
  • 6篇啤酒废水
  • 5篇沼气
  • 5篇污染
  • 5篇反硝化
  • 5篇CLR

机构

  • 63篇江南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农业农村部环...
  • 1篇苏州首创嘉净...
  • 1篇无锡马盛环境...
  • 1篇罗地亚(中国...

作者

  • 63篇任洪艳
  • 56篇阮文权
  • 33篇缪恒锋
  • 26篇赵明星
  • 13篇黄振兴
  • 7篇徐富
  • 6篇邵尤炼
  • 5篇严群
  • 5篇谢利娟
  • 4篇王雪飞
  • 3篇施万胜
  • 3篇关国强
  • 3篇符波
  • 3篇王涛
  • 3篇徐倩
  • 3篇李姿
  • 2篇张光生
  • 2篇张云霞
  • 2篇廖家林
  • 2篇陈燕

传媒

  • 12篇环境工程学报
  • 7篇上海环境科学
  • 7篇安全与环境学...
  • 7篇食品与生物技...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工业水处理
  • 3篇大众科技
  • 2篇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2009中国...
  • 1篇第四届中国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景观水系混凝除磷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混凝除磷试验考察了不同混凝剂对微污染的校园景观水系中痕量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硫酸亚铁强化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及聚丙烯酰胺的助凝作用。小试结果表明硫酸亚铁的除磷效果最好,最适投加质量浓度为8 mg/L,最佳pH为7,在投加质量浓度为2 mg/L时就能将水体中各形态的磷有效去除。示范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处理效果稳定、除磷率高,是经济有效的除磷混凝剂。
钱丽莉任洪艳缪恒锋阮文权
关键词:混凝除磷景观水系
AnMBR处理高脂肪废水的运行特性和污泥性质研究
2020年
高脂肪废水是一类性质较为复杂的废水,在传统厌氧处理中面临污泥漂浮和流失问题。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对高脂肪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运行特性和污泥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AnMBR处理高脂肪废水可获得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强健的稳定性,COD去除效率可达99%,挥发性脂肪酸(VFA)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然而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发现消化效率下降。此外,原水中较高浓度的脂肪导致其水解产物-长链脂肪酸(LCFAs)在体系内发生累积,可能对消化效率及污泥性质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监测其污泥性质发现污泥粒径从26.5μm下降至6.5μm,而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MP)质量分数则由47.7 mg/g累积至98 mg/g,污泥的相对疏水性从28.2%上升至68.1%,表明污泥性质发生恶化,从而导致了膜过滤性能下降,膜通量从32 L·(m^2·h)^-1衰减至10 L·(m^2·h)^-1。皮尔逊相关性测试表明,膜过滤性能与污泥粒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SMP和污泥相对疏水性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肖小兰施万胜施万胜许之扬黄振兴任洪艳许之扬阮文权
关键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性质
IC厌氧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厌氧污泥颗粒化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颗粒污泥是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和高效能的载体。以IC厌氧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啤酒废水为例,采用城市污水厂的好氧剩余污泥启动IC反应器,培养过程分为3个阶段:驯化启动期、颗粒污泥出现期和颗粒污泥成熟期。污泥完成颗粒化后,IC反应器OLR负荷稳定在10kg(COD)/(m3·d),COD去除率为75%左右。讨论了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沉降性能、污泥活性等性质。以期为培养国产的厌氧颗粒污泥积累经验。
徐富邵尤炼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阮文权
关键词:IC反应器啤酒废水
胞外多聚物在厌氧污泥颗粒化成核过程中的特性被引量:6
2014年
以模拟啤酒废水为底物在IC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污泥颗粒化培养,并对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胞外多聚物(EPS)的主要成分变化及其与细胞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此来阐述EPS对污泥颗粒化成核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好氧剩余污泥在经过56 d的培养后,平均粒径由接种时的54.72μm增长到103.46μm,实现了厌氧污泥颗粒化成核过程;EPS蛋白质含量(PN)在颗粒化过程中逐渐由接种时的18.1 mg/g增至54.3 mg/g,而EPS多糖含量(PS)则无明显变化;此外,PN/PS与污泥平均粒径、细胞表面疏水性(RH)以及Zeta电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7、0.9593和0.9274。由此可推测:厌氧污泥颗粒化成核过程的主要作用成分为胞外蛋白质,其可以改变污泥细胞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从而在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邵尤炼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阮文权
关键词:胞外多聚物ZETA电位
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效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在35℃下连续运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通过不断提高进水容积负荷,研究不同运行负荷下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废水的运行情况,并探讨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与其活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IC反应器效能分析表明其最大进水容积负荷(以COD计)可达20 kg.(m3.d)-1,COD去除率为85%以上,最大比产甲烷活性(以VSS计)可达210 mL.(g.d)-1;污泥脱氢酶活性与细菌DGGE图谱表明反应器中脱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细菌DGGE条带总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DGGE图谱中细菌条带的总光密度值可作为厌氧体系中生物量的一个参考指标;辅酶F420与古细菌DGGE分析表明,污泥中辅酶F420含量与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sp.)的相对丰度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在低负荷条件下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 mazei)优势地位比较显著,随着负荷的提高,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sp.)优势地位逐渐显著,且辅酶F420含量随之升高,当最大负荷为20kg.(m3.d)-1时,辅酶F420的含量(以VSS计)达到0.16μmol.g-1,而此时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sp.)占据尤为明显的优势地位;聚类分析(UPGAMA)和Shannon指数也表明在不同反应负荷下,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明显.
朱文秀黄振兴任洪艳阮文权
关键词:IC反应器PCR-DGGE脱氢酶
Fenton法深度处理木糖废水及显色物质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Fenton法对某糖醇厂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H2O2投加质量浓度80 mg/L,Fe2+投加质量浓度80 mg/L,pH=3.5,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废水COD、TOC及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1.0%、79.2%、90.6%,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GC-MS分析结果表明,Fenton氧化后废水中有机物种类和数量均大幅减少,推测导致色度的物质可能为含苯环类物质、酸类物质以及醛类物质。
吴玉清任洪艳阮文权陈添敏
关键词:木糖废水FENTON深度处理
影响钝顶螺旋藻固碳的环境因子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提高钝顶螺旋藻生长过程中的固碳速率,从CO2浓度、温度和光周期3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在2 L三角瓶中培养时,最佳培养条件为10%CO2,温度30℃,光周期16/8。最佳培养条件下,钝顶螺旋藻对数生长期内比生长速率与固碳速率均达到峰值0.512 d-1和42.506 mg/(L.h)。此外,钝顶螺旋藻的底物消耗表明培养液中的N、P足量,其初始添加量可以满足藻体的生长需要;生长过程中补加10%CO2一方面补充钝顶螺旋藻可吸收碳源,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培养液pH升高对藻生长的影响。
杨玉娟任洪艳缪恒锋阮文权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CO2浓度温度光周期固碳
工业化城市(无锡)的低碳发展浅析
当前,无锡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热电联产企业、建筑、交通、新能源将成为无锡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围绕转型、规划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工业化城市 (无锡) 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难得...
任洪艳冯小平张云霞阮文权
关键词:低碳经济交通规划节能建筑热电联产
文献传递
IC厌氧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被引量:5
2015年
在(35±1)℃条件下,采用IC厌氧反应器对天津大港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研究了COD的去除效果、容积负荷、沼气产量和污泥的颗粒化,分析了循环比、上升流速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经60 d的启动运行后,达到300 m3/d的设计水量,进水容积负荷达到17.7 kg COD/(m3·d),水力停留时间3.7 d,COD去除率高于80%,出水挥发酸(VFA)低于1 500 mg/L,平均每去除1 kg COD产沼气0.42 m3,适宜的上升流速和循环比为2.0~5.0 m/h、8∶1~20∶1。启动结束后,厌氧消化污泥明显出现颗粒化,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达到了67.5~96.0 m/h,0.3~1.0 mm的颗粒污泥量占有74%。
王涛李保桂阮文权黄振兴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
关键词:IC厌氧反应器垃圾渗滤液上升流速循环比
厌氧氨氧化颗粒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厌氧氨氧化菌较长的倍增时间导致了厌氧氨氧化颗粒反应器启动慢,作者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对厌氧氨氧化颗粒反应器的快速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人工配水作原水(TN=200 mg/L、pH=7.5~7.8)、以常温放置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为种泥,在33~35℃条件下,通过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经过68 d的运行,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氨氮、亚硝酸盐氮消耗量与硝酸盐氮生成量之比为1∶1.08∶0.26。反应器运行稳定高效,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有机负荷为1.2 kg/(m3.d)的条件下,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90%、99%。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颜色逐渐由黑色变为红棕色,所形成颗粒污泥具有极好的沉降性能,沉降速度达20~78 m/h。
李媛阮文权任洪艳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水力停留时间UASB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