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钦

作品数:34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航空宇航科学...
  • 8篇建筑科学
  • 8篇理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翼型
  • 10篇气动
  • 9篇流场
  • 9篇PIV
  • 7篇尾流
  • 6篇翼尖
  • 5篇机翼
  • 5篇风洞
  • 4篇大涡模拟
  • 4篇动特性
  • 4篇翼尖涡
  • 4篇翼型流场
  • 4篇气动特性
  • 4篇雷诺数
  • 4篇NACA00...
  • 3篇圆柱
  • 3篇振动
  • 3篇速度场
  • 3篇图像
  • 3篇气动力

机构

  • 34篇上海大学
  • 7篇上海市力学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船舶科学...
  • 1篇上海市应用数...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作者

  • 34篇代钦
  • 9篇杜晓庆
  • 4篇赵莉莉
  • 3篇孙雅慧
  • 2篇康文
  • 2篇赵燕
  • 1篇郭加宏
  • 1篇徐锋
  • 1篇朱建良
  • 1篇王国砚
  • 1篇张志荣
  • 1篇戴世强
  • 1篇杨骁
  • 1篇陆林章
  • 1篇王云飞
  • 1篇王岱峰
  • 1篇夏骏
  • 1篇肖涛
  • 1篇陈芳达
  • 1篇张军

传媒

  • 5篇水动力学研究...
  • 5篇实验流体力学
  • 3篇振动工程学报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实验力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 1篇第九届全国现...
  • 1篇第六届全国流...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 1篇中国科协第五...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图像分割的两相流PIV/PTV测量技术被引量:6
2008年
介绍了采用图像分割技术,将密度较低的大悬浮颗粒和高浓度的示踪粒子共存的两相流场图像进行分离(相分离),对经过分割的悬浮相图像和连续相图像分别进行PTV和PIV运算,以实现对两相流动各个相速度场的同时测量。而后将基于相分离的PIV/PTV程序应用于对液固两相冲击射流流场的实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而验证了相分离程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图像分割的PIV/PTV程序在两相流速度场测量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代钦康文
关键词:图像分割两相流动冲击射流
缆索承重桥并列索尾流致气弹失稳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研究表面粗糙度和雷诺数对并列索尾流致气弹失稳的影响规律,以圆心间距为4D(D为圆柱直径)的双圆柱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在风向角α=0°~20°、雷诺数Re=18000~168800,研究下游圆柱发生尾流失稳的起振条件、振动幅度及运动轨迹等振动特性,分析增大阻尼比对尾流失稳的减振效果,探讨了圆柱表面粗糙度和雷诺数对尾流失稳的作用效应。研究表明,下游圆柱在不同的风向角及风速条件下会出现尾流驰振和尾流颤振2种气弹失稳形式;增大阻尼比对尾流驰振有明显的减振效果,但对尾流颤振的影响较小。尾流致气弹失稳有明显的雷诺数效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下游圆柱的振动形式会由尾流驰振转变为尾流颤振。增加上游圆柱表面粗糙度对下游圆柱气弹失稳的影响较小;而增大下游圆柱表面粗糙度,则会明显降低下游圆柱出现尾流失稳的可能性,并会使发散性振动转变为"限幅限速"振动。
杜晓庆吴葛菲林伟群代钦
关键词:缆索承重桥风洞试验雷诺数效应
自由表面附近小攻角翼型流场的PIV实验测量
本研究介绍了在实验段为1.7m ×0.4m×0.4m 的小型风浪槽中进行的自由表面附近,小攻角翼型流场分离特性的PIV 实验结果。实验测量了NACA0012 翼型在10°攻角下与自由表面多种不同间距时,翼面附近速度场,而...
代钦赵莉莉
关键词:流场结构气动特性翼型
文献传递
Gurney襟翼对机翼地面效应气动特性和流动结构的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介绍了加装Gurney襟翼的NACA0012机翼在地面效应下的升/阻力、翼尖涡和尾流场的风洞实验结果,以探讨其气动特性与流场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加装Gurney襟翼后,与自由空间机翼相比,在相同攻角下地效机翼升力增加明显。与净NACA0012机翼相比,Gurney机翼阻力会显著增加,从而导致在约2°以上攻角时升阻比小于NACA0012机翼,但机翼升阻比变化没有明显的峰值和升降趋势,表明机翼的纵向稳定性得到改善。在地效的作用下,翼尖涡强度被抑制,而且会向机翼外侧偏移,从而降低了诱导速度,引起机翼升/阻力的变化;此外,采用PIV技术,观察到了Gurney襟翼周围的速度场在地面效应下的分布状态。
肖涛代钦
关键词:GURNEY襟翼七孔探针翼尖涡
串列双方柱气动干扰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澄清串列方柱的气动干扰效应,以串列双方柱为研究对象,在雷诺数Re=8.0×10^4、间距比P/B为1.25~5(其中P为方柱中心间距、B为方柱边长)条件下,通过风洞试验同步测得上下游方柱沿周向和展向的表面风压,研究了上下游方柱的风压和气动力特性、两方柱之间气动力的柱间相关性、各方柱气动力沿展向的柱内相关性等随方柱间距的变化情况,分析并给出了干扰条件下非高斯风压沿方柱周向的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串列双方柱的临界间距比P/B处在3和3.5之间,在临界间距前后,两个方柱的气动性能均会发生突变;气动力的柱间相关性和柱内相关性随方柱间距变化剧烈,间距比P/B=1.25的串列方柱的气动力柱内相关性远强于单方柱;串列双方柱的风压非高斯区域随间距比的变化较大,下游方柱表面风压的非高斯特性较单方柱更为显著。
杜晓庆许汉林马文勇代钦
关键词:风洞试验非高斯特性
自由表面对小攻角翼型流动分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该文介绍了在实验段为1.7m×0.4m×0.4m的小型风浪槽中进行的自由表面附近,小攻角翼型流场分离特性的PIV实验结果。实验测量了NACA0012翼型在10°攻角下与自由表面多种不同间距时,翼面附近速度场,而后将各间距下连续采集的约500副瞬态流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翼面时均速度场等信息,讨论了时均流场结构和速度分布随翼型与水面间距的变化规律及水面对翼面流场分离特性的影响。实验的雷诺数Re=5.7×104。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翼型与自由表面间距的不同,翼型表面流动结构和气流在翼型表面的分离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其明显的变化特征为,随着翼型从无水面干扰的工况向水面接近的过程中,上表面的分离先逐渐增强,而后被抑制,该流动演化特性进而可引起作用于翼型的气动特性的变化。
代钦赵莉莉
关键词:NACA0012翼型
自由表面附近翼型尾流速度场的PIV测量
本文介绍了在风浪槽中进行的近自由表面翼型的流场PIV实验测量和结果.实验分别测量了翼型与自由表面不同间距的多种工况下,零攻角翼型尾流速度场,并进一步获得了同一间隙条件下尾流的时均速度场、涡量场等,用于对比分析翼型与自由表...
代钦赵莉莉
关键词:NACA0012翼型尾流
文献传递
导管螺旋桨内流场的PIV测量被引量:14
2007年
内流场对于导管螺旋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利用随车式PIV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拖曳水池进行了导管螺旋桨的内流场测量。使用标靶技术建立了物像对应关系,从而修正导管曲率和厚度产生的图象畸变。使用同步控制器实现螺旋桨相位、CCD摄像和激光器的精确同步控制。试验分别在三个不同进速系数J=1.2,1.0和0.8下进行。试验结果很好地反映了螺旋桨梢涡、毂部涡、以及螺旋桨上下表面脱落的旋向相反的尾涡,以及近导管内壁、桨毂壁面涡层等流动特征。试验表明,涡强都随着进速系数的减小而增加。与螺旋桨前流动相比,导管内螺旋桨后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的不均匀性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导管厚度与曲率都空间变化的导管螺旋桨,应用PIV技术进行内流场测量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张军张志荣朱建良徐锋陆林章代钦
关键词:导管螺旋桨内流场PIV
高雷诺数下错列双圆柱气动干扰的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进一步澄清小间距错列双圆柱的气动干扰机理,该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高雷诺数下(Re=1.4×105),研究了间距为2倍圆柱直径的错列双圆柱的气动性能和流场特性随风攻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两个圆柱气动力系数相关性,探讨了下游圆柱气动力与流场结构的内在联系,对下游圆柱平均升力的流场机理提出了新的解释。研究表明,大涡模拟得到的结果与风洞试验值吻合良好;下游圆柱的气动性能、流场结构和两个圆柱气动力相关性均会随风攻角发生剧烈变化;风攻角在0°~10°时,下游圆柱受平均负阻力作用,其原因分别为两圆柱间的回流区和间隙流;风攻角在10°附近时,下游圆柱受很大平均升力作用,风压停滞点偏移、两圆柱间高速间隙流、下游圆柱间隙侧剪切层的提前分离和再附是平均升力出现的三个因素。
杜晓庆王玉梁赵燕孙雅慧代钦
关键词:大涡模拟高雷诺数气动干扰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并列索尾流激振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近距离并列索(并列吊索和并列斜拉索)在大跨度缆索承重桥中应用广泛,下游索常会发生尾流致涡激共振、尾流驰振和尾流颤振等尾流激振。以间距为4 D(D为圆柱直径)的串列和错列双圆柱的尾流致涡激共振和尾流驰振为研究对象,在风攻角为0°~20°的条件下,主要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下游圆柱发生尾流激振的起振条件、振动幅度和运动轨迹,研究了提高结构阻尼比的减振效果,讨论了尾流驰振的雷诺数效应,结合静止双圆柱绕流场的大涡模拟结果对尾流干扰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某些风攻角下,下游圆柱的尾流致涡激共振振幅远大于单圆柱涡激共振振幅;在0°以外的其他风攻角下,下游圆柱均发生大幅尾流驰振,但小攻角(5°和10°)与大攻角(20°)下的尾流驰振现象有明显差别,很可能存在不同的流场激励机理;风攻角为15°时,下游圆柱的尾流驰振有明显的雷诺数效应,其动力响应特性与经典驰振不同,下游圆柱起振后的振幅和运动轨迹随雷诺数(风速)的增大呈现复杂的变化形态;提高结构阻尼比可有效抑制下游圆柱的尾流致涡激共振,但对尾流驰振的减振效果不佳。
杜晓庆蒋本建代钦王国砚孙雅慧
关键词:尾流激振风洞试验雷诺数效应振动控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