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 作品数:85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脂肪肝和肝细胞癌中自噬相关分子表达下调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陈其奎赖宇王思仪于涛
- 环杷明抑制SHH通路在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腺前体细胞中的作用
- 目标:胚胎干细胞有极强的多项分化能力。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环杷明(Cyclopamine)抑制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内胚层细胞中的SHH通路,体外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胰腺前体细胞。方法:用悬滴培养法培育雄性ES-E14TG2a细...
- 陈其奎于涛邓娜周慧敏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内胚层分化
- 文献传递
- 基于大位阻空间电荷转移的TADF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位阻空间电荷转移的TADF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其可通过先得到2位取代的氟代或溴代的中间体,再将和相对应的硼酸通过Sizuki反应或者与相对应的芳香胺通过取代反应得到最终产物;或者先得到对应的硼酸...
- 杨湛毛竹赵娟陈晓洁杨志涌于涛郑世昭刘四委张艺池振国许家瑞
- 通过AOM及AOM联合DSS建立C57BL/6J小鼠结肠癌诱导模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使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及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中不同药物剂量、给药周期及暴露时间对C57BL/6J小鼠建立结肠癌诱导模型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予低、中、高浓度AOM(10、15、20 mg/kg,每周1次,共4周,每组24只,AOM对照组24只)或AOM(10 mg/kg)联合DSS(一、二、三循环,小鼠数量分别为50、41、29只,DSS对照组40只)干预,对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的小鼠结直肠进行大体与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单独使用AOM可使小鼠结肠产生异常隐窝灶(ACF),随着AOM药物浓度和(或)暴露时间增加,ACF数量显著增加(P均<0. 05)。AOM联合DSS可使小鼠结肠形成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比DSS一循环,DSS二、三循环可显著增加肿瘤发生率、平均成瘤数量、荷瘤小鼠平均成瘤数量及肿瘤体积(P均<0. 05或0. 008)。结论C57BL/6J小鼠结直肠ACF随AOM给药浓度及暴露天数增加而增加,AOM联合DSS可加快结直肠癌模型的发生,增加DSS循环可增加成瘤效率。
- 曾一文黎洁瑶田旷怡于涛许稷豪陈其奎
- 关键词: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癌
- 小鼠拟胚体中定型内胚层的比例对小肠吸收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悬浮状态下小鼠拟胚体中定型内胚层的分化比例对其体内小肠吸收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标志分子检测不同阶段胚体中定型内胚层的分化及ActivinA对其分化的促进作用.随后,接种含高比例定型内胚层的胚体至裸鼠皮下培育移植瘤,研究移植瘤中吸收细胞的分化.结果:培养5d的胚体中定型内胚层的比例较1、3、7d高(Gsc:0.9809±0.1001vs0.5435±0.0821,0.5525±0.0786,0.2234±0.0425;Tm4sf2:0.9231±0.1121vs0.0017±0.0007,0.0176±0.0058,0.6542±0.0742;Gpc1:0.8639±0.1098vs0.5882±0.1027,0.7112±0.0956,0.4239±0.0874,均P<0.05),50μg/L的ActivinA可使其分化比例进一步升高(均P<0.05).诱导组胚体细胞所形成的皮下移植瘤中,小肠吸收细胞标志分子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含有较多表达Fabp2的细胞团及腺样结构.结论:ActivinA可通过提高悬浮状态下小鼠拟胚体中定型内胚层的分化比例促进其小肠吸收细胞的体内分化.
- 邓娜于涛石柳兰绍阳周慧敏陈浩陈其奎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活化素A分化
- 一种非掺杂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掺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器件结构包括衬底、阳极层、有机功能层及阴极层,有机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由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构成:①由靠近空穴传输层的具有热激...
- 赵娟陈晓洁杨湛杨志涌于涛郑世昭池振国张艺刘四委许家瑞
- 文献传递
- 含呋喃衍生物三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呋喃衍生物三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其在传统三苯乙烯光致变色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共轭性更好的呋喃及其衍生物基团,并优化合成路线,极大扩展了材料的可调控范围,合成方法工艺简单,容易纯化...
- 于涛王乐宇詹天涯谢宗良杨志涌郑世昭赵娟刘四委张艺池振国许家瑞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小鼠小肠原代Lgr5阳性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吸收细胞和潘氏细胞的观察研究
- 陈其奎许稷豪王思仪于涛
- 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长期稳定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给药方案研究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法建立稳定且长期维持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优化给药方案。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5个模型组(n=10),其中,多次低剂量给药法(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5 d)3组,STZ剂量为60、70和80 mg/kg;一次性给药法(药物一次性腹腔注射)两组,剂量分别为160、200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监测各组小鼠不同时期随机血糖、饮食量、体重、成模率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各模型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的表现,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80 mg组和200 mg组1周成模率分别为100%和70%,但随着时间延长,死亡率明显增加,12周两组成模率均为30%;160 mg组小鼠血糖水平相对较低,1周成模率仅为40%,12周成模率为0;60 mg组4周成模率为70%,但后期血糖水平下降,12周成模率仅为30%,并且血糖波动较明显。70 mg组1周成模率为100%,12周时成模率仍高达70%,而死亡率仅为20%,显著高于其他模型组,且平均血糖水平波动很小,一直稳定保持在20 mmol/L以上。结论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可以很好地诱导小鼠血糖升高,多次低剂量(70 mg/kg)给药方案是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糖尿病小鼠模型较优的诱导方案。
- 闵筱辉陈其奎于涛周慧敏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模型小鼠
- 雷贝拉唑对非甾体抗炎药诱导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药物雷贝拉唑对非甾体抗炎药(NISADs)吲哚美辛诱导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PPIs雷贝拉唑对吲哚美辛诱导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HO-1的相关性。给予小鼠口服吲哚美辛10 mg/kg,24 h后处死。在给予吲哚美辛前30 min,口服雷贝拉唑30~100 mg/kg和奥美拉唑30~100 mg/kg;在给予吲哚美辛或雷贝拉唑前10 min,肌内注射HO-1抑制剂锡-原卟啉(Sn PP)30 mg/kg。结果吲哚美辛引起小肠出血性损伤,侵袭性肠道杆菌数量增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雷贝拉唑以剂量依赖性保护吲哚美辛引起的肠损伤,并且MPO活性上升受到抑制,而奥美拉唑无该作用。预处理Sn PP能够加重吲哚美辛引起的小肠损伤,并拮抗雷贝拉唑的保护作用。结论雷贝拉唑能够保护吲哚美辛诱导的小肠损伤,并与雷贝拉唑通过上调黏膜中HO-1/CO的表达而抑制i NOS表达。
- 袁宇红于涛钟娃陈其奎
- 关键词:雷贝拉唑非甾体类消炎药小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