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浚湜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试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与结构
- 2018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实践范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结构则是实践范畴的内在矛盾历史发展形成的,一共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提出时间虽然不同,论述的领域和相关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些不同的层次中,具有严密的内在关联和统一的核心线索,这就是人类全面解放和发展的原理。本文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与结构,以便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于浚湜杨小龙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逻辑
-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研究
- 2023年
- 随着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全球问题的严峻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树立人类团结意识奠定了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利益,还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舞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合作,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交往功能。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发展出发,揭示了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作用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当代价值。
- 姚欣强于浚湜
- 关键词:交往理论
-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 于浚湜
-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 文献传递
- 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与挑战
- 以知识和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以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而受到世界社会的普遍关注。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必将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于发达国家...
- 于浚湜
- 关键词:知识经济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
- 文献传递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 2023年
- 实现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现阶段,我国乡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等表观现状,其背后的人才缺口、生态缺陷等一系列因素也成为限制乡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且,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开始主动融入全国大市场,城乡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差距也在印证优化乡村经济已经迫在眉睫。
- 刘帆于浚湜
- 关键词:乡村经济发展
- 数字政府建设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模式研究
- 2024年
- 数字政府建设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合,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当前数字政府建设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存在诸多困境,包括理念、法制体系、民主运行结构和数据壁垒等方面的挑战。通过理念更新、制度规范、数字化技术助力和破除数据壁垒等措施,可以促进数字政府建设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实现民主参与的便利性和广泛性,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 于浚湜黄玺桥
- 哲学与教育的双向关系——评《教育的哲学原理》
- 2020年
- 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和根本途径,探究教育模式、达到教育目的,归根结底离不开哲学方法论。哲学研究的范畴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因此,想要真正了解教育,就必须学会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通过深入分析两者间的关联,最终层层剖析出教育本质及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国内外关于教育哲学的研究浩如烟海,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 于浚湜
- 关键词:教育本质哲学方法论民族振兴哲学原理
- 创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形态的途径
- 2017年
-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渐发展,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走向平稳状态,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部署和实施,如何使其完美配合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课题。在当代中国所发展的政治哲学思想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一种新型的发展形态,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党和人民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国的发展国情,促进工作的实质进行。本文从中国的社会政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阐述如何走好政治建设新形态,以供参考。
- 杨小龙于浚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 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 2013年
- 目前,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也渐渐地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转变成为了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除了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要加强人文精神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 于浚湜
- 关键词:知识经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被引量:1
- 2009年
-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价值规定、现实规定、内容规定三层次加以界定。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教人成为社会的人",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其中,政治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创新素质是关键。
- 侯治水潘淑范于浚湜
-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