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宏源

作品数:236 被引量:81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篇政治法律
  • 83篇经济管理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7篇天文地球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1篇能源
  • 61篇气候
  • 50篇气候变化
  • 39篇外交
  • 32篇全球治理
  • 19篇地缘
  • 19篇气候治理
  • 17篇能源安全
  • 16篇城市
  • 14篇全球气候治理
  • 13篇政府
  • 13篇环境外交
  • 12篇低碳
  • 12篇地缘政治
  • 12篇新能源
  • 12篇全球环境
  • 12篇可持续发展
  • 9篇谈判
  • 9篇
  • 7篇政治

机构

  • 206篇上海国际问题...
  • 23篇上海国际问题...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上海财经大学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上海社会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21世纪...
  • 3篇中共成都市委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多伦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35篇于宏源
  • 4篇王文涛
  • 3篇汤伟
  • 3篇毛舒悦
  • 2篇朱云杰
  • 2篇李昕蕾
  • 2篇李威
  • 2篇杨剑
  • 2篇连捷
  • 1篇白建华
  • 1篇张栋
  • 1篇张永香
  • 1篇赵隆
  • 1篇胡国权
  • 1篇赵媛
  • 1篇巢清尘
  • 1篇李政
  • 1篇张雪艳
  • 1篇王靓靓
  • 1篇杨宇

传媒

  • 23篇能源
  • 22篇绿叶
  • 14篇上海城市管理
  • 9篇当代世界
  • 8篇国际观察
  • 8篇国际展望
  • 8篇电力与能源
  • 8篇国际关系研究
  • 7篇太平洋学报
  • 7篇欧洲研究
  • 7篇学术前沿
  • 4篇世界经济与政...
  • 4篇社会科学
  • 4篇当代亚太
  • 4篇山东工商学院...
  • 4篇公共外交季刊
  • 4篇区域与全球发...
  • 3篇人民论坛
  • 3篇现代国际关系
  • 3篇世界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7篇2022
  • 18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16篇2018
  • 17篇2017
  • 18篇2016
  • 16篇2015
  • 12篇2014
  • 15篇2013
  • 22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缘政治与全球市场:全球资源治理的两种逻辑被引量:8
2021年
地缘政治博弈与全球市场化是当前全球资源治理体系演变的两个基本逻辑。基于地缘政治思维的资源治理一直在全球资源政治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由于资源治理要素发生变化,与资源治理相关的地缘政治从生产国与消费国的二元博弈模式逐渐转向多中心化模式。同时,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资源市场不断发展,基于市场化的灵活治理体系也在不断演进,主要体现为金融化、多利益攸关方的深度参与,以及市场路径下资源治理目标的多元化。地缘政治与全球市场这两个逻辑之间并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其背后是"主权"与"全球产业链"的冲突与协调,且两个逻辑在历史进程中并未割裂,而是呈现从"强地缘政治—弱市场"到"强地缘政治—中市场"再到"强地缘政治—强市场"发展趋势,要确保当前的全球资源治理体系的顺利运作,需要处理好两个逻辑的混合发展趋势。中国正面临着全球资源政治经济体系转变过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当积极适应这一趋势,深化相关参与路径,尽可能引领规则制定,推动资源治理向更加公平与合理的方向发展。
于宏源
关键词:地缘政治市场化
气候变化问题的二元博弈视角及启示
本文引入了能源约束和环境容量这两个概念,以此为出发点分析气候变化催生的二元化博弈,即一方面,气候变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挑战,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对未来排放额度限制或环境容量进行博弈和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因气候变化...
于宏源
关键词:能源约束环境容量环境经济学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美合作领导结构:源起、搁浅与重铸被引量:5
2018年
在多边气候治理难以突破的情境下,大国的合作领导对于打破困境至关重要,而合作能力、合作意愿以及合作分歧成为影响大国能否形成合作领导的关键因素。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重要的行为主体,中国、美国和欧盟具有相对突出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意愿。虽然三者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都存有分歧,但是中美两国在约束机制设计等技术性问题上更具共识,所以中美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初步实现了合作领导。然而特朗普总统执政后,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全面倒退,其气候政策也全面回调,全球气候治理的中美合作领导结构受到严重冲击,受此影响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力赤字再次扩大。对此,中国气候外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短期内尽可能维护现有合作成果,而在更长时段中继续寻求中美合作,进而尝试重塑全球气候治理的中美合作领导结构。
宋亦明于宏源
关键词:气候治理
全球发展治理进程与中国角色转型
2022年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北发展失衡、大国地缘竞争失序、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等挑战日趋上升。如何应对发展赤字、如何改革和加强联合国发展治理体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关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全球发展赤字的复杂局面,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行动导向”。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和落实凸显了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于宏源
关键词:全球公共产品角色转型全球治理发展失衡
德班会议和我国面临的碳减排挑战被引量:1
2012年
分析了在2011年年底的德班会议上三大阵营,即欧盟、伞形集团、"77国集团+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表现以及我国在谈判中受到的压力和起到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上升,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大国,在许多国际问题的对话中获得了很大的话语权,但是在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中,我国面临的发展压力更加严峻,在德班会议上受到巨大的碳减排压力。我国必须继续加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协调,共同争取在气候能源合作中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建设低碳社会是时代的趋势,节能减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把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发展机遇,在进一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占领经济发展的国际战略高地。
陈大元于宏源
关键词:气候谈判二氧化碳减排话语权
2014年上海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评议
<正>自上海学者提出"上海学派"、"共生理论"等诸多概念以来,2014年上海学者在国际问题领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贡献。上海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支点,在我国的思想性崛起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学派"从理论上发展了中...
于宏源
文献传递
话语权、能源博弈和国际体系变迁被引量:5
2017年
国际能源竞争一直伴随着整个国际体系的演进历史。世界能源供应链是否连续而完整、价格的波动能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等能源安全问题不仅关乎着国际能源安全体系未来的发展态势,也关乎着能源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的切身利益。纵观工业化时代后的国际关系史,对能源的争夺、开发、利用和占有一直是国际体系变迁的主要脉络,英、美这两个国际体系的霸主同时也处于能源安全体系的中心地位。当前,全球能源资源供需基本上总体平衡,历经21世纪前十年油气投资发展和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目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步入经济转型调整期,既要注重改善能源安全环境,又要掌握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权力。
于宏源
关键词:能源安全国际秩序全球治理
科技创新纽带和中美城市合作对上海发展的启示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技术革命的迭代,科技创新纽带为国家间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在能源、经贸、环保、教育、服务等领域形成新一轮浪潮。因此,"一带一路"和中美城市合作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围绕科技创新纽带,就"一带一路"和中美城市合作展开讨论,结合中国地方发展趋势差异及改革趋势,根据上海金融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核心枢纽功能,从整合金融资源、推动"自贸区"改革、拓展国际城市交流等方面切入,为上海在"一带一路"中的科技创新纽带建设提出建议。
朱云杰李光明于宏源
多元与竞合:气候治理中的大国领导模式变革被引量:1
2023年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气候领导力竞争格局也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欧盟已经在新一轮的气候博弈中取得一定先发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气候新政,以巩固或扩大自身的气候领导力。中国的气候领导力建设路径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相比,既存在同质化倾向,也呈现出一定差异,双方演化成竞合并存的逻辑关系。当下全球气候治理仍有很多尚未解决的关键议题,这为中国塑造气候领导力留存了一定空间。一方面,中国国际力量的跃升需要匹配适格的气候领导力身份;另一方面,在当前气候领导多元竞争的国际格局下,中国在国际气候领导力方面的突破与形塑,需选择理念型、制度型和方向型等统筹兼顾的路径。
于宏源张潇然李坤海
关键词:气候治理竞合关系
地缘政治与全球市场:全球资源治理的两种逻辑
2021年
地缘政治逻辑与市场化逻辑是影响当前全球资源治理最突出的两个因素。国内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地缘政治或者市场贸易单一视角,而当前,国际秩序不断变化,地缘政治逻辑和市场化逻辑的互动及其综合影响正在全球资源治理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于宏源
关键词:地缘政治市场化逻辑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