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乐忠庆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液
  • 6篇血栓
  • 5篇血液流变
  • 4篇血液流变学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下肢深静脉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2篇血浆
  • 2篇血液流变学变...
  • 2篇血液粘度测定
  • 2篇血粘
  • 2篇血粘度
  • 2篇凝血
  • 2篇全血粘度
  • 2篇温度效应
  • 2篇矽肺

机构

  • 9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血液学研...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镇江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航天局

作者

  • 15篇乐忠庆
  • 9篇杨景文
  • 6篇胡钧培
  • 5篇窦红菊
  • 4篇邹丽芳
  • 3篇施永德
  • 3篇王鸿利
  • 3篇杨景文
  • 3篇叶为德
  • 2篇刘方平
  • 2篇陈琼
  • 2篇张培华
  • 2篇邵慧珍
  • 2篇薛以乐
  • 2篇王文龙
  • 2篇林杰
  • 2篇步燕芳
  • 1篇徐济民
  • 1篇熊立凡
  • 1篇王振义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铁道劳动安全...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癌症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5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已酮可可碱对老年高粘血症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1998年
目的采用已酮可可碱治疗10例老年血液粘度增高患者.方法用LIT-11型血液流变仪观察用药前后全直粘度.直浆粘度及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全直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未见下降(P>0.05),但明显改善了红细胞的触变性、粘弹性(P<0.05).结论临床证实已酮可可碱具有降低血粘度,疏通血流,改善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疗效.
乐忠庆扬景文林杰胡钧培窦红菊朱琦
关键词:已酮可可碱老年红细胞血液流变性高粘血症血流
矽肺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对45例矽肺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全血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粘弹性、触变性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表明,矽肺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粘弹性降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以及血浆粘度均增加,其中以矽肺Ⅱ期增高更明显,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粘弹性和触变性以及血浆粘度与矽肺的发病、病情进展呈互为因果的密切相关关系。
王文龙杨景文乐忠庆
关键词:职业病矽肺血液流变学
非线性血液滞后环曲线的连续反应动力学数值解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对非线性血液滞后环曲线应用连续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解.方法 应用力学滞后环的测定技术,将血液样品在三角单波切变率作用下,对其滞后环进行测定,建议其上升线解散为单个红细胞,其下降线由单个红细胞复聚为缗钱体的双相过程中,存在着有中间体出现的过程,应用连续化学反应动力学对非线性血液滞后环的拟合与数值解.结果 得出了8个方程参数来描述整个血液滞后环曲线:即k1(中间体生成的速度常数)、k2(中间体耗竭成为单个红细胞的速度常数)、k3(由单个红细胞复原为中间体的速度常数)、k4(由中间体复原为缗钱体的速度常数)、ηN(牛顿黏度分值)、ηY(屈服应力生成常数)、τ0(屈服应力绝对值)、τM(最大切应力值).从上述8个参数中提取出其中3个具有明显可描述血液滞后环的特点参数,即:k4、ηN、τ0.结论 该文不仅应用连续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解并描写了血液滞后环的性质,而且研究了健康人群和缺血性中风人群血液滞后环参数上的区别,为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资料.
施伟矫树魁杨景文乐忠庆施永德
关键词:血液非线性
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1年
自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期间,我院对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后,全部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的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弹性减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滞环的面积-能量的消耗,两组相比(±SD)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的改变是参与了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杨景文乐忠庆张培华张培华徐济民赵梅金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健康老年人部分止凝血指标的变化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 (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Ag)、抗凝血酶 活性 (AT- :A ) ,和内皮素 - 1(ET- 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同时老年人的 Fg:Ag、v WF:Ag和 ET- 1升高 ,AT- :A下降 。
乐忠庆胡钧培窦红菊邹丽芳叶为德杨景文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栓前状态止血凝血
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在DIC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血浆前体蛋白(TpP)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7例DIC病人、45例Pre-DI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BPC、PT等DIC常规检测,以及包括TpP在内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 DIC患者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01或P<0.05)。Pre-DIC患者组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TpP在DIC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0%,而特异性为96%。结论 TpP可作为DIC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且对DIC的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邹丽芳陈琼窦红菊叶为德乐忠庆胡钧培
关键词:血栓前体蛋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米托蒽醌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米托蒽醌是第三代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1996年11月~1999年5月,采用米西宁(国产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为主的化疗方案共治疗了63例急性血液病患者,并用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来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
胡钧培邹丽芳窦红菊乐忠庆杨景文
关键词:米托蒽醌恶性血液病化疗药物
文献传递
血栓栓塞症患者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抗活化的蛋白 C(APCR)现象在中国人血栓栓塞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 APTT法检测 APCR敏感 比率(APCR-SR)来研究40例深静脉血栓症(DVT)患者、5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用多聚酶 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来检测FV Leiden突变;用免疫火箭电泳测血浆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结 果 正常人的正常化APCR-SR(n-APCR-SR)为0.93±0.32,DVT组和脑血栓组各有6例n-APCR-SR<0.61,APCR发生率分 别为15%和11.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没有检测到FV Leiden突变;DVT组的蛋白S测值与正常人没有显著差 别。结论 APCR可能是中国人群血栓栓塞症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在不同种族中,致病机理不同。
胡钧培乐忠庆熊立凡叶为德杨景文王鸿利
关键词:血栓栓塞DVTAPCR
85例造血系统肿瘤患者纤溶指标的变化
1999年
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纤溶活力的改变,不仅会引起恶性肿瘤患者的出血,而且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85例造血系统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浆纤溶指标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一)健康对照组...
胡钧培刘隽窦红菊乐忠庆乐忠庆杨景文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造血系统肿瘤病理
蝮蛇抗栓酶-3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2
1993年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采用蝮蛇抗栓酶-3(Svale-3)治疗,进行了治疗前后临床观察,血液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检测和作静脉造影比较。结果显示,Svate-3的临床疗效为85.95%,静脉血流再通率46.6%。研究结果表明Svate-3具有提高抗凝血因子和激活纤溶作用。
杨景文乐忠庆张培华邹丽芳王鸿利邵慧珍王振义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蝮蛇抗栓酶抗凝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