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大炜

作品数:4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换热
  • 10篇热管
  • 10篇相变换热
  • 7篇蒸发段
  • 6篇给粉机
  • 5篇涂料
  • 5篇涂料喷涂
  • 5篇喷枪
  • 5篇喷涂
  • 5篇热态
  • 5篇重油
  • 5篇冷凝
  • 5篇冷凝段
  • 5篇管径
  • 5篇不粘性
  • 5篇大管径
  • 4篇烟气
  • 4篇喷涂工艺
  • 4篇煤粉
  • 4篇沉降炉

机构

  • 35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珠海格力电器...

作者

  • 35篇严大炜
  • 20篇陈光
  • 18篇顾明言
  • 10篇李杰
  • 10篇包向军
  • 10篇陈涛
  • 10篇闫丹
  • 7篇邹琳江
  • 5篇王双
  • 5篇汪刚
  • 2篇闫磊
  • 1篇许诗双
  • 1篇许永贵
  • 1篇楚化强
  • 1篇翟笃棉
  • 1篇范煜东
  • 1篇钱磊
  • 1篇陆娟

传媒

  • 2篇冶金能源
  • 1篇节能
  • 1篇制冷技术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定量检测涂层不粘性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量检测涂层不粘性能装置,涉及涂层不粘性能检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定量检测涂层不粘性能装置包括液体加热机构、试样加热机构、倾角控制机构和温度控制机构,框架内部设有横梁,横梁上固定有液体加热机构,试样...
包向军陈光陈涛李杰严大炜闫丹王双汪刚
文献传递
试验用滴管炉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验用滴管炉的使用方法,涉及试验用滴管炉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准备好试验用滴管炉;步骤B:将每个二次进风管的外表面螺纹连接一围在该二次进风管外侧的热管冷凝段上,将热管蒸发段一围在密封垫圈一的外...
严大炜邹琳江顾明言汪嘉伦王东方朱良涛陈金超宋天粟
文献传递
一种鱼雷罐车内壁腐蚀监测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雷罐车内壁腐蚀监测机构,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雷罐车内壁腐蚀监测机构,包括分布在鱼雷罐外壁的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沿横向测温线或纵向测温线分布,温差发电片连接有报警显示装置,显示装...
顾明言楚化强严大炜张超范煜东
文献传递
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被引量:9
2015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热工实验教学存在硬件落后、设置模式及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我们通过改善硬件条件、科学安排实验时间、尝试多样化授课方式、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机制并完善实验考核方法,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严大炜邹琳江许诗双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属于废热发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在发电单元中高温的S‑CO<Sub>2</Sub>工质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发电降温后的S‑CO<Sub>2</Sub>工质进入循环单...
顾明言陈萍严大炜张超陈金超
文献传递
沉降炉恒温取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降炉恒温取样方法,涉及煤燃烧烟气用取样枪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准备好热管相变换热恒温取样枪;步骤B:在控制单元上设定恒温取样的温度预设值,当测温机构检测的温度值大于温度预设值时,控制电磁阀打...
严大炜顾明言陈光汪嘉伦钱佳伟林郁郁陈萍
文献传递
实验用热管相变换热煤粉给粉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热管相变换热煤粉给粉机,涉及实验用煤粉燃烧给粉机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给粉管;煤粉仓;引射器;出粉管,出粉管包括中部的蒸发段贯通部以及位于蒸发段贯通部四周的蒸发段环形空腔,蒸发段贯通部的上端与引...
严大炜顾明言汪嘉伦钱佳伟
文献传递
一种涂层不粘性能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涂层不粘性能检测方法,涉及涂层不粘性能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好定量检测涂层不粘性能装置;步骤二、称量出试样板的质量;步骤三、使盛液器内的升温速度为60~80℃/min;步骤四、将盛...
包向军陈光陈涛李杰严大炜闫丹王双汪刚
文献传递
太阳能吸收式与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比较与发展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对太阳能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制冷工质对、结构和多效/多床系统的综合分析比较,对提高以上2种系统COP的方法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除了使用混合溶液为工质对和聚合集热器之外,运用多效和多床系统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其制冷的效率。
韩超灵邹琳江严大炜闫磊
关键词:太阳能制冷吸收式吸附式COP
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属于废热发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在发电单元中高温的S‑CO<Sub>2</Sub>工质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发电降温后的S‑CO<Sub>2</Sub>工质进入循环单...
顾明言陈萍严大炜张超陈金超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