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涛

作品数:47 被引量:297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植物
  • 6篇植被
  • 6篇种群
  • 5篇生态系统
  • 5篇群落
  • 5篇保护区
  • 4篇生态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阔叶
  • 4篇澜沧江自然保...
  • 3篇地形
  • 3篇地形因子
  • 3篇珍稀
  • 3篇生境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区系
  • 3篇群落特征
  • 3篇蚬木
  • 3篇喀斯特森林

机构

  • 43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西南林学院
  • 3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7篇丁涛
  • 25篇向悟生
  • 23篇李先琨
  • 16篇黄甫昭
  • 15篇陆树华
  • 15篇王斌
  • 11篇文淑均
  • 10篇郭屹立
  • 10篇李冬兴
  • 8篇何成新
  • 6篇曾丹娟
  • 6篇宁世江
  • 5篇吕仕洪
  • 5篇杜凡
  • 5篇周爱萍
  • 5篇黄玉清
  • 4篇和菊
  • 4篇莫凌
  • 4篇唐润琴
  • 3篇何兰军

传媒

  • 7篇广西植物
  • 5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广西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药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第九届全国生...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木本植物胸高断面积分布格局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被引量:23
2016年
森林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是物种分布格局的重要内容。局域尺度内因地形差异引起的生境异质性是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形成的环境基础。本文以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动态监测样地2011年第一次普查数据中每木个体为研究对象,尝试以每20 m×20 m样方内所有个体及不同径级类群的胸高断面积之和为木本植物地上生物量的衡量指标,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对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胸高断面积之和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其对7个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洼地、山坡和山脊3种生境类型中,所有个体的胸高断面积之和山坡最高、山脊最低,且山脊与山坡、洼地的差异均显著;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不同地形因子对胸高断面积之和的解释偏差差异明显,其中海拔、坡向、凹凸度、岩石裸露率对胸高断面积之和的解释偏差依次降低,而干旱度指数、坡度和地形湿润指数解释偏差相对较小。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木本植物胸高断面积之和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及其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胸高断面积之和在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条件重分配影响下的多重响应机制及生长策略。
郭屹立王斌王斌丁涛向悟生黄甫昭丁涛李冬兴陆树华李先琨
关键词:胸高断面积地形因子贡献率
一种促进冷杉育苗快速生长的补光灯
本实用新型属于补光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促进冷杉育苗快速生长的补光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调节安装距离与照射角度的促进冷杉育苗快速生长的补光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促进冷杉育苗快速生长的补光灯,包括有连接板、铰接支架...
丁涛唐健民韦霄邹蓉盘波
新西兰次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调控技术的引进与示范研究
黄玉清何成新莫凌张中峰王新桂刘铭蒋桥生曾丹娟李先琨韦兰英吕仕洪向悟生陆树华丁涛尤业明朱访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是广西科技厅2006年立项,为当年“重大科技成果引进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合同编号:桂科合:0630004-7A-22,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独自承担。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关键词: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牧草生理生态学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ha监测样地的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被引量:61
2014年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northern tropical karst seasonal rain forest)是在我国热带北缘喀斯特地区分布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之一。由于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同时受季风气候影响,该森林呈现群落结构多样、树种组成丰富、特有成分突出等特点。基于大型固定监测样地对该森林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进行的研究,是探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基础。我们于2011年底建立了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监测样地,依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定位并调查了样地内每一棵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表明:(1)样地内有监测树种223种,隶属于56科157属;独立个体总数为68,010株(含分枝为95,471株),平均胸径为4.84 cm;(2)树种科、属的区系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大戟科、马鞭草科、梧桐科等为优势科;(3)个体数最多的11个树种的个体数之和占到总个体数的51.64%,前58个树种的占90.19%;稀有种有75种,占总树种数的33.63%;(4)群落结构稳定且更新良好,主要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无明显断层;(5)树种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等强耐旱型树种分布于山顶周围;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等树种分布于山坡中部;对叶榕(Ficus hispida)等喜湿耐荫型树种分布于山谷周围;(6)胸径>20 cm的个体较多分布在山坡中下部,极少分布在山顶周围;胸径10–20 cm的个体较均匀分布于整个样地;分枝和萌枝较多分布在山顶周围;(7)种–面积散点图在2–7 ha的取样面积下分化形成两条曲线,表明了树种数量组成在空间上具有强烈异质性。研究初步认为:强烈生境异质性及独特地质背景可能是影响该喀斯特森林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王斌黄俞淞李先琨向悟生丁涛黄甫昭陆树华韩文衡文淑均何兰军
关键词:区系分析种-面积曲线径级结构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群丛数量分类及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34
2014年
以弄岗15 ha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各样方的相对海拔、坡度、坡向、凹凸度和物种重要值数据为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将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森林群落分为8个群丛。同时,按乔木层、亚乔木层优势种为主,灌木层指示种为辅的方法分别把8类群丛命名为:(A)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和空气的湿度都较大的谷底边缘;(B)对叶榕(Ficus hispida)–苹婆–董棕(Caryota obtusa)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伴有季节性水淹、土壤和空气湿度都很大的谷底;(C)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a)–广西牡荆–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较长、水分条件中等偏旱的中下坡阳坡地带;(D)垂茉莉(Clerodendrum wallichii)–苹婆–广西棋子豆(Cychidendron guangxiensi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稍短、水分条件适中的中下坡阴坡地带;(E)米仔兰(Aglaia odorata)–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的中上坡半阴坡地带;(F)割舌树(Walsura robusta)–闭花木–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比较陡峭的半阳坡地带;(G)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广西牡荆-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坡度缓和、太阳直射的时间较短、水分条件适中的垭口部位;(H)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i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到太阳直射时间最长、岩石裸露度最大、气温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不足的山顶及其周围。群丛划分说明该区域植被差异主要源于相对海拔和坡向变化,各群丛物种组成并不存在明显界限,而是随环境梯度逐渐变化,反映了植被分布具有连续性,间断只是相对的。
黄甫昭王斌丁涛向悟生李先琨周爱萍
关键词:地形因子植被分类
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在1991-2006年间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代表人工植被的灌木林(果园、竹林及灌丛)景观的面积指数增加迅速 (2)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乔木林景观类型虽然总体面积变化不大,但是一些面积较大的乔木林景观斑块的面积出现了较明显的缩小 (3)草丛植被景观退化明显,表现出较高的破碎度和分离度 (4)植被景观总体的复杂程度减小,景观多样性降低 (5)由于景观多样性降低和景观结构配置不合理,植被景观功能出现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价值均出现下降。
向悟生李先琨丁涛黄玉清何成新陆树华
关键词:植被景观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hm^2样地木本植物萌生特征被引量:18
2015年
萌生更新是种子植物更新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动态监测样地第1次普查数据中萌枝(根萌和枝萌)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Torus-translation检验法分析了萌生能力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差异性,及其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样地中有190个物种具有萌生现象,平均每公顷1831株萌生个体;不同生境类型间萌生能力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山顶周围萌生能力较强,山坡周围萌生能力较弱,此外萌生能力的生境关联性还与萌枝的径级大小有关;萌生能力与海拔、凹凸度、坡度和坡向的余弦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体胸高断面积之和呈显著负相关。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萌生更新较为普遍,其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间存在一定关联。为了深入揭示萌生更新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学过程和维持机制,长期动态监测尤为必要。
郭屹立王斌向悟生丁涛陆树华文淑均黄甫昭李冬兴李先琨
取样方式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区森林种-面积关系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格局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区域最优种—面积关系模型的选择和取样调查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广西北热带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保护较好的有喀斯特区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分别在两个保护区中建立典型群落的调查样地,对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取样调查。为了明确该区域典型森林的优选模型,探讨取样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采用组合样方法建立对数模型、逻辑斯蒂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并用秩相关分析检验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不同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模型在两种区域均为优选模型,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种—面积关系的模型均有影响,但不同模型对取样方式变化的敏感性不一致;逻辑斯蒂克模型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模型,可用于描述广西北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森林树种种—面积关系;在种—面积关系研究和模型的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取样方式的影响。
向悟生陆树华文淑均丁涛王斌周爱萍黄甫昭李先琨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300~2540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500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540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和菊杜凡王娟杨宇明丁涛石明
关键词: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蚬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
向悟生王斌何兰军丁涛李先琨陆树华黄甫昭卢清柏
关键词:蚬木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谱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