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守仁

作品数:26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大麦
  • 5篇育种
  • 5篇小麦
  • 5篇二棱大麦
  • 4篇羊草
  • 4篇硬粒
  • 4篇硬粒小麦
  • 4篇山羊草
  • 4篇糖含量
  • 4篇偏凸山羊草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型
  • 4篇Β-葡聚糖含...
  • 3篇调节剂
  • 3篇性状
  • 3篇杂种
  • 3篇生长调节剂
  • 3篇倍体
  • 2篇冬大麦
  • 2篇双二倍体

机构

  • 17篇浙江农业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3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农科院

作者

  • 26篇丁守仁
  • 6篇谢志新
  • 5篇肖建富
  • 4篇张国平
  • 4篇黄继荣
  • 3篇汪军妹
  • 3篇李承道
  • 3篇陈锦新
  • 2篇徐绍英
  • 2篇陆国权
  • 2篇陆美琴
  • 1篇杨煜峰
  • 1篇陈钢
  • 1篇李秀玲

传媒

  • 7篇浙江农业大学...
  • 6篇大麦科学
  • 4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麦品质育种研究与进展(1)被引量:45
1996年
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大麦品质育种的成就特别是对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啤酒大麦品质育种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了回顾。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和赖氮酸、粒重、浸出率、糖化力等若干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与选择手段作了综述,还就目前我国大麦品质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谢志新丁守仁
关键词:大麦育种
长江下游地区二棱大麦理想株型育种的分析被引量:5
1991年
以长江下游地区五十年代以来种植的15个二棱大麦代表品种为材料,研究理想株型育种的进展。结果表明,品种更替中,株高结构渐趋合理,株高构成指数(I_L)接近黄金分割值(0.618);较高的I_L值可作为大麦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最后三叶变短、变小,单株叶面积下降,叶面积重心上移。近期高产品种叶片氮浓度、叶绿素a/b值较高,但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均无显著改善。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没有提高。最后讨论了理想株型育种的选择指标。
李承道丁守仁叶选廉黄若平
关键词:大麦株型育种光合作用二棱大麦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和环境效应被引量:14
2000年
汪军妹张国平陈锦新丁守仁
关键词:大麦环境效应
二棱大麦粒重、皮壳率和粒形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1991年
用半双列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棱大麦(Hordeum distchum L.)9个品种及其杂种F_1的籽粒重、皮壳率和粒形性状。结果表明,F_1的粒重、粒长和粒宽有正向平均优势,粒厚和皮壳率有负向平均优势。在性状遗传上。粒重、粒长和粒宽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高达83.24~90.63%,粒厚主要受超显性基因控制,皮壳率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共同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5.66%和60.36%。粒长的显性基因起增值作用,其它性状的显性基因作用方向不一致。粒厚与皮壳率相关不显著,其它性状间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指出,粒宽对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P_(2Y)=0.8036),粒长次之(P_(1Y)=0,3022)。
陆美琴丁守仁
关键词:二棱大麦粒重皮壳率大麦
温光条件对大麦空壳率的影响被引量:3
1993年
一、引言我国冬大麦主产区——长江中下流域常因早春气候变化剧烈,大麦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大麦空壳已成为年份间影响大麦单产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黄继荣丁守仁
关键词:大麦温度光照空壳率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棱大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氮代谢特性的演变
1993年
自5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二棱大麦品种更替中,品种的产量平均每10年提高9.2%,但生物产量并没有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是收获指数从0.31~0.35提高到0.44的结果。品种更替中,品种的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增加,氮素吸收能力增强,并能更有效地运转到籽粒中去。但每穗实粒数和单穗粒重下降。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敏感,利用氮素较经济;近期品种的耐肥性较强。品种对氮肥的反应与其硝酸还原酶的活力有关。最后讨论了该地区今后大麦高产育种的努力方向。
李承道丁守仁
关键词:大麦
缩节胺与乙烯利对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1996年
作者就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与乙烯利对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缩节胺单独处理还是与乙烯利联合处理均可显著抑制大麦幼苗的生长,根系生长对缩节胺的反应远较地上部敏感,但对芽鞘的生长无显著的抑制作用.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田间生长条件下。
谢志新吴森炎丁守仁
关键词:大麦幼苗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乙烯利
甘薯钾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被引量:30
2001年
陆国权丁守仁
关键词:甘薯钾素基因型利用效率
迟播大麦覆膜效应研究
1992年
在杭州进行的两年田间试验资料表明,秋季迟播的冬大麦播后采用普通塑料薄膜覆盖2周,能有效地促进种子萌发和出苗进程,缩短播种至出苗所需的时间,并通过促进早期分蘖而达到增穗增产的目的,尤其是对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可望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谢志新丁守仁
关键词:迟播大麦覆膜分蘖能力增产效果验资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被引量:11
1998年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①汪军妹张国平陈锦新丁守仁(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Variationinβ┐GlucanContentamongBarleyGenotypesandItsRelationshipsw...
汪军妹张国平陈锦新丁守仁
关键词:大麦葡聚糖基因型差异性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