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裕强

作品数:120 被引量:494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细胞
  • 16篇综合征
  • 14篇窘迫综合征
  • 14篇呼吸窘迫
  • 14篇呼吸窘迫综合...
  • 13篇脓毒
  • 13篇肺损伤
  • 12篇重型
  • 12篇重型颅脑
  • 12篇重症
  • 12篇颅脑
  • 11篇多酚
  • 11篇急性肺损伤
  • 11篇急性呼吸
  • 11篇急性呼吸窘迫
  • 11篇茶多酚
  • 10篇心肌
  • 9篇利奈唑胺
  • 9篇内皮
  • 8篇衰竭

机构

  • 80篇温州医学院附...
  • 37篇温州医科大学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0篇龚裕强
  • 79篇孙来芳
  • 53篇孔万权
  • 48篇应斌宇
  • 37篇陈大庆
  • 32篇王征
  • 20篇魏大臻
  • 19篇庄荣
  • 18篇程碧环
  • 18篇胡公义
  • 17篇胡雪珍
  • 11篇曾潍贤
  • 11篇李志涛
  • 9篇王志翊
  • 9篇齐艳红
  • 8篇张弩
  • 8篇汤鲁明
  • 6篇徐俊南
  • 6篇金胜威
  • 6篇林丽娜

传媒

  • 14篇中华危重症医...
  • 5篇中国急救复苏...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心脑血管病防...
  • 3篇2007年浙...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9篇2011
  • 12篇2010
  • 16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免疫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状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SHI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营养组和早期免疫营养组,各15例。早期营养组采用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免疫营养组除采用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外,同时给予谷氨酰胺颗粒10g,3次/d。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治疗第1、7和14d,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结果①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对照组第7和14d,CD3+水平较低(P<0.05),CD4+水平较低(P<0.01);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早期营养组和早期免疫营养组第7d,CD4+水平较低(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营养组第14d,CD4+水平、CD4+/CD8+比值较高(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免疫营养组第7d,CD3+、CD4+水平、CD4+/CD8+比值较高(P<0.05),第14d,CD3+水平、CD4+/CD8+比值较高(P<0.05),CD4+水平较高(P<0.01)。②免疫球蛋白指标: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对照组第7和14d,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低(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营养组和早期免疫营养组第14d,IgG水平较高(P<0.05)。③营养代谢指标: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对照组第7d,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低(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免疫营养组第7d,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结论 SHI患者急性期存在蛋白质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抑制。在加强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营养或者早期免疫营养,尤其是早期免疫营养,能促进SHI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恢复。
龚裕强魏大臻林丽娜孙来芳程碧环齐艳红陈慧陈大庆张弩应斌宇
关键词:免疫营养谷氨酰胺重型颅脑损伤
萝卜硫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化损伤及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萝卜硫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表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剖腹和关腹操作,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治疗组大鼠在术后立即通过腹腔内注射给予50 mg/kg的萝卜硫素注射液,其余两组注入等量等渗NaCl溶液。于术后24 h右侧颈总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标本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APE1的表达。结果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水肿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严重,而治疗组肺组织损伤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三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3.49±0.26、5.56±0.20、4.96±0.15)、动脉氧合指数(453±23、232±22、332±11)、GSH[(8.57±0.26)、(4.36±0.08)、(6.23±0.20)mg/g]及SOD表达水平[(91.0±3.0)、(55.5±2.5)、(72.1±2.4)NU/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7.897、128.676、275.863、183.797,P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上升(P均<0.05),治疗组肺组织湿/干比较模型组下降(P<0.05);而模型组、治疗组动脉氧合指数及氧化损伤指标GSH和SOD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较模型组均上升(P均<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三组大鼠肺组织APE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991,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APE1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萝�
汤鲁明王林霞孙来芳潘小东龚裕强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脓毒症氧化应激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研究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方法 2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保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药物治疗。两组同时给...
孙来芳孔万权龚裕强潘利伟
文献传递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中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救中心及急诊ICU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入院后第1、7、14天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按病情好转与未好转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异同。同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2组脓毒症患者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脓毒症患者之间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好转组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随着治疗时间变化逐渐得到纠正,在第14天时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未好转组无明显改变。结论脓毒症患者可以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CD3+、CD4+、CD4+/CD8+比值的下降,且其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CD3+、CD4+、CD4+/CD8+比值可以作为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疾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李志涛龚裕强王盛标金胜威孙来芳王征胡雪珍陈莹徐俊南齐艳红连庆泉
关键词:脓毒症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
孔万权王征夏轶姿齐艳红孙来芳龚裕强
2017年中国ICU患者营养治疗实施状况横断面调查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国内ICU收治患者的营养治疗实施状况。方法对国内116家医院的118个ICU内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实施状况的横断面调查。以2017年4月26日0时所有在ICU内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2017年4月25日(即调查日)的营养实施和胃肠道耐受情况,以及患者的28 d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调查共收集病例1953例,女631例(32.4%),男1306例(66.9%),缺失16例(0.7%);年龄(64.1±19.3)岁(1950例)。患者GCS、SOFA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76±4.35)分(1749例)、(5.65±3.52)分(1783例)、(17.14±7.31)分(1792例)。28 d临床转归存活1483例(75.9%),死亡312例(16.0%),失访+缺失158例(8.1%)。除身高和体重(P=0.000)外,男性与女性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28 d临床转归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53例患者中,胃肠功能评估为正常或轻度损害占73.7%(1440例),中-重度损害占10.8%(210例),衰竭占1.7%(33例),13.2%(258例)的患者未做评估。截至调查日,69.4%(1356例)的患者已启动肠内营养(EN),36.4%(711例)的患者已启动肠外营养(PN)。调查日有营养摄入的患者1720例(88.1%)。1953例患者中明确有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次数≥3次/d且量≥500 ml/d)等胃肠道不耐受表现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8%(93例)、5.4%(105例)、0.9%(17例)、8.7%(170例)、27.5%(538例)和4.3%(84例)。在1270例使用EN的病例中,明确存在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耐受症状的分别占3.2%(40例)、4.3%(54例)、0.8%(10例)、4.4%(56例)、26.9%(341例)和5.4%(69例)。入ICU后24 h内开始EN治疗的患者占22.4%(437/1953),48 h内开始的占38.6%(754/1953),72 h内开始的占46.6%(911/1953)。患者入ICU后3 d总热卡(EN+PN非蛋白热卡)达标率为12.9%(78/607),7 d总热卡达标率为18.7%(189/1010),14 d总热卡的达标率为23.0%(305/1325)。入ICU后3、7、14 dEN达标率分别为9.9%(60/607)、15.0%(151/1010)和18.6%(246/1325)。结论目前
邢娟章仲恒柯路周晶秦秉玉梁宏开陈晓梅刘文明刘忠民艾宇航王迪芬王秋卉周青山张福森钱克俭蒋东坡臧彬黎毅敏黄晓波曲彦谢颖光许东琳邹志强郑祥德刘建波郭丰梁亚风孙强高红梅刘阳常平程爱斌杨荣利么改琦孙昀王晓蓉张怡熊旭明于健孙荣青李志伟袁世荧宋云林高培阳刘海燕张朝辉吴允孚马标郭强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恙虫病诊治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体宿主为恙螨幼虫和大鼠,也会感染人类,通过长草丛或地板上的肮脏泥土中的恙螨传播。感染特征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和肌痛,持续约1周。在某些情况下,病情可进展至重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即使使用多西环素正确治疗,其病死率依然不容小觑。其多器官功能障碍可累及各大系统,最常见的为呼吸衰竭,若疾病发展至此重症阶段,急需呼吸机等支持治疗并加强监护以降低病死率。目前已有大量关于非重症恙虫病的研究,但重症恙虫病的诊治仍是临床上一大棘手问题,东南亚及印度各地均有关于重症病例的诊疗报道,其预后均不理想。及早发现病情进展并给予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现就该病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戴威王瑞丽戴元荣龚裕强
关键词:重症病例恙虫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立克次体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情进展
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清B型尿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 AMI合并急性左心衰Killips分级Ⅲ-Ⅳ级患者46例,随机分BiPAP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吸氧、卧床、抗血小板、硝酸酯类、利尿剂、抗凝、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治疗。BiPAP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记录人院即刻和24h生命体征,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人院即刻、24h、48h和72h血清BNP和cTnI水平;采用床旁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即刻和72h LVEF的变化。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4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BiPAP治疗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频率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提高。BiPAP治疗组血清BNP和cTnI水平显著降低(P<0.05),72h后降低更明显(P<0.01);BiPAP治疗组LVEF于72h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使用BiPAP通气治疗安全有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孔万权徐强魏大臻胡公义孙来芳龚裕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B型尿钠肽超声心动图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 56例.对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BMI、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方式、头部是否抬高30 ~45°、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血压、BMI、气管插管方式及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VAT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糖、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头部抬高、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7个指标与VAT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VAT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OR =4.072,95%CI:2.036 ~8.146)、GCS评分[2.198(1.155 ~4.184)]、年龄[2.128(1.119 ~4.046)]、APACHEⅡ评分[2.109(1.084~4.104)]、头部是否抬高30 ~45°[0.488(0.243~0.979)].
陈如杰林孟相王本极庄荣龚裕强
原发性创伤弧菌败血症的护理21例被引量:1
2005年
吴碎秋练红龚裕强应斌宇
关键词:护理败血症患者霍乱弧菌革兰阴性蜂窝织炎病情进展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