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国光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戏曲
  • 2篇青阳腔
  • 2篇文化
  • 2篇客家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地域文化
  • 1篇演剧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成就
  • 1篇游园惊梦
  • 1篇院本
  • 1篇杂剧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 1篇中国戏剧
  • 1篇中国戏剧史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儒家

机构

  • 11篇江西省社会科...
  • 2篇江西省政府
  • 1篇江西省人民政...

作者

  • 11篇龚国光

传媒

  • 4篇黄河科技大学...
  • 2篇文史知识
  • 2篇创作评谭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影剧新作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2
  • 1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牡丹亭》的人文精神与现代诠释被引量:1
2016年
在中国明代剧坛上,汤显祖像一颗璀璨明亮的星辰划破晚明社会的天空,《临川四梦》的问世,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开了人们的心扉,透进阵阵清新的空气,给人以激荡、遐想、沉思与启迪。尤其是《牡丹亭还魂记》,因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睿智、胆识与才略而尤显五光十色、异彩纷呈,让人们感到新奇、惊叹与无限感慨。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历时性。
龚国光
关键词:《牡丹亭》人文精神还魂记临川四梦《游园惊梦》中国戏剧史
佛教禅宗在江西的繁衍及民族文化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思维定式、生活信仰、民风民俗及诸多审美意识。佛教肇始东汉洛阳,最初几乎成为皇室上层社会的"专利",随着北佛南移,从而开启了中国佛教由贵族向民间下移的进程。禅宗的出现以及最终成型于江西,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全成熟和儒释道的高度融合。从普世文化角度看,禅宗具有一种鲜明的民间性与草根性,它自觉和深刻地体现了一种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龚国光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异同被引量:1
2017年
20世纪30年代,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与莎氏同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这是首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他们同时活跃在东西方的剧坛上,各自创造出辉煌的艺术成就,又都在同一年逝世,正如青木氏所说“亦一奇也”。
龚国光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汤显祖青木正儿艺术成就戏曲史
儒家思想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
"人类中心论"是西方工业革命进程中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在这种顽疾驱使下,天地万物被看成技术生产的"不竭源泉",人类任意向自然索取,由此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不少西方哲学家开始转移视线,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道德"这一命题上。儒家思想正是强调了道德在生态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自然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人的精神层面的匮乏更是如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回归"原初纽带",在儒家思想的启示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龚国光
关键词:儒家思想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
江西采茶戏的当代品格与演剧重构被引量:17
2002年
在中国戏曲历史发展长河中,江西采茶戏充其量是个年青资浅的地方小戏剧种。但它隶属于茶文化范畴,形成于原始的“采茶劳作”和古朴的“茶灯歌舞”,从而使其具有深厚而邈远的文化底蕴。它和客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受着苏区文化的锤炼与薰陶。这一特殊的历史经历,造就了江西采茶戏与时俱进的当代品格,并促使其演剧结构发生质的新变。
龚国光
关键词:茶文化客家文化
宋杂剧与江西
2008年
宋杂剧在两宋时期较为发达。南渡以后,北方叫“金院本”,南方仍称“宋杂剧”。所谓“宋杂剧”,是各种滑稽表演、大曲歌舞、散乐杂戏的统称,其表现形态非常丰富、鲜活,也很驳杂。滑稽表演渊源于秦汉的俳优,唐代发展为一种表演形式,由参军、苍鹘两个脚色做滑稽的对话或动作,
龚国光
关键词:宋杂剧表演形式两宋时期滑稽院本
江西弋阳腔的产生与流变
1998年
据明代祝允明《猥淡》记载,大约形成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6)的南戏,发展到明初,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衍变而出现了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等四大声腔。在江西,则产生了弋阳腔。清王正样《新定十二律京腔谱·凡例》云:"弋阳之名本何乎?盖因起自江西弋阳县,故存此名。"
龚国光
关键词:弋阳腔青阳腔戏曲龙虎山川剧高腔祝允明
鄱文化与赣文化辨析
2010年
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多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地望作为界定某一地域文化的依据,或以该地域建立国家与否来决定“文化圈”的形成与否。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过程的。因为作为一种文化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凝固僵死的东西,而是一种“自然的人化”,是人对自然及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的一种难以穷尽的动态进程;正是这一生生不息的生成过程,
龚国光
关键词:赣文化地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
赣地春节传统民俗内涵与民族文化意识被引量:1
2012年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是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春节就是在以"时"度物思想基础上,长期积淀而诞生并衍化的。地域的不同,所反映的民俗文化事象也不同。由于江西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使然,其春节特有的民情风俗集中体现在"农闲不忘备耕,欢乐惦记来年生产"这个命题上。元旦祭祖年歌、乡傩驱鬼逐疫、元宵灯彩舞蹈等,构成了赣地春节民俗文化的全部内涵。我国春节传统节日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
龚国光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意识
河洛农耕文明与赣地客家农耕文明
2008年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龚国光
关键词:农耕文明客家稻作农业江西农业旧石器晚期河洛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