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锐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思潮
  • 2篇大革命
  • 1篇电影
  • 1篇译本
  • 1篇异乡
  • 1篇影人
  • 1篇战后
  • 1篇侦探
  • 1篇侦探故事
  • 1篇如梦
  • 1篇三个维度
  • 1篇色诺芬
  • 1篇上帝
  • 1篇施特劳斯
  • 1篇内在化
  • 1篇平淡
  • 1篇启蒙
  • 1篇中译
  • 1篇中译本
  • 1篇主流传媒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黄锐杰
  • 2篇吴晓东
  • 1篇路杨
  • 1篇李琬
  • 1篇罗雅琳
  • 1篇唐伟
  • 1篇桂春雷

传媒

  • 4篇现代中文学刊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学术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特劳斯如何阅读色诺芬的《远征记》
2009年
色诺芬的《远征记》中译本已经出版20多年,而且不断重印,但我国读书界仍然很少提到这部名著。也许,这本书真要读起来的话,会觉得平淡寡味。我就多次试着读过,的确不大容易有耐心读下去,直到前不久我读到施特劳斯(Leo Strauss)的一篇长文《色诺芬的(远征记)》。通过这篇文章,我终于找到了读色诺芬《远征记》的感觉,或者说,读平淡无奇的经典的感觉。
黄锐杰
关键词:施特劳斯色诺芬中译本平淡
“土地”与革命 ——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1933-1935)为中心
中国的现代乡村研究始自“五四”时期。这种意义上的乡村研究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现代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概言之,在古今之变中,中国必须由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建设始终受到“内卷化”危机的钳制。中国共产...
黄锐杰
关键词:封建
文献传递
祭祀、立嗣权与乡土社会的伦理危机——重释祥林嫂之死被引量:7
2016年
妇女解放是近代中国家庭变革的重要一环,这一问题的浮现与彼时中国乡土社会面临的伦理危机密切相关。通过考察《祝福》中的祭祀与《故乡》中的祭祀关联,借助"立嗣权"概念,此文意图呈现《祝福》中这场危机的复杂面貌。在祥林嫂由"人"变成"鬼"的过程中,古代寡妇用于保障自身权益的立嗣权不再发挥作用。面对乡土社会的人口危机,礼教并未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在痛苦的转变过程中,鲁迅似乎只能揭开乡土社会的黑暗面,而不能提供出路。不过,正是这种贴近中国社会底层的"现实感"在召唤着大变革的到来。
黄锐杰
关键词:《故乡》祭祀
异乡如梦:张爱玲《异乡记》中的多重“风景”被引量:2
2019年
一、从文体说起:小说还是散文?吴晓东:张爱玲这本首度公开的《异乡记》,我读罢多少有些惊艳之感,觉得这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张爱玲,而《异乡记》也有着可以期待的新的阐释空间,所以我对于今天这次讨论也是有所期待的。下面首先请李想导读。李想:《异乡记》是在2010年重新挖掘出的一部残稿。阅读这部作品,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个是《异乡记》的文体问题。
吴晓东李想黄锐杰路杨桂春雷赵雅娇孙尧天张平丁程辉秦雅萌李琬罗雅琳崔源俊唐小林谢雨新李超宇唐伟
关键词:如梦文体
启蒙及其限度——《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万的三重面相被引量:2
2014年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复调式的侦探小说。其中,伊万这一人物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以侦探小说在现代的生成为线索,通过解读"罪犯",本文试图勾勒出伊万作为一名由启蒙内在传统而来的现代哲人的面目。这涉及到伊万的申辩。伊万的申辩具有三重面相,每一重面相都与形形色色的同面人相关。正是这些面相打开了死亡之上不朽的神圣空间。
黄锐杰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犯上帝
乱世中的“日常”上海——张爱玲《桂花蒸 阿小悲秋》中空间政治的三个维度
2014年
张爱玲在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出土',由彼时起,新时期的张爱玲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2008年,在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张爱玲研究时,陈子善先生不无自豪地说道:'窃以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具体落实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而言,一个重大的收获,就是重新‘发现’了张爱玲。
黄锐杰
关键词:悲秋维度自豪
未竟的事业——探寻《创业史》的“前史”
2015年
柳青的《创业史》以史诗的笔触记录50年代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理解这一运动,必须回到中国50年代特殊的历史语境中。这里面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为何在1955年农村合作化运动会骤然加速。以《创业史》的引语和"题叙"为线索,通过梳理合作化运动的"前史",此文意图理解"创业"的三重涵义。其中第三重涵义"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与合作化运动密切相关。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背后,是"集体劳动"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一形式与"家"这一旧形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锐杰
关键词:创业史合作化运动家庭
回眸“花街”:上海“流亡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被引量:14
2011年
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香港与上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香港电影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抗日战争之后,大批上海影人背上了"附逆影人"的罪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流亡香港,对重建战后香港电影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张善琨是佼佼者。通过梳理其在香港建立影视帝国的经历,本文试图理解这一沪港纽带在塑造20世纪中国流行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通过分析张善琨监制的《花街》,本文探讨,上海"流亡影人"在探讨战争与占领方面给出了另外一种叙事:一种可以称为反向大众的另类历史叙事。
傅葆石黄锐杰
道路通往城市——英国19世纪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启示
2015年
就英国而言,由宫廷发起,贵族组织的世博会意图借“节日”的形式与全英国人民“分享”工业革命的成果,让参观的民众在形式上获得“参与感”。这当然是一种麻痹,同时也是一种调和。就效果而言,这一世博会成功了:“19世纪40年代那种紧张不安、爆炸性的气氛正在让位于50年代比较平静的气氛,到60年代,这种平静又变为绝对的自信。”为什么在英国这一原发工业国始终没有爆发如法国大革命这般激进的革命?英国的阶级矛盾往往以城乡对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根源何在?
黄锐杰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法国大革命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关于《白日焰火》的讨论
2015年
吴晓东:《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以及随后在国内的公映所引起的反响,构成了一个具有"现象级"意义的事件。主流传媒、学界和艺术界以及普通观影人都参与了对这部电影的众说纷纭的评说,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主导性的"声音"。如何评价这部电影以及如何判断这些"声音",进而如何从中透视中国电影的现状和问题,是我们这次讨论《白日焰火》的初衷。我们先请锐杰做一个主题发言,然后大家畅所欲言。
吴晓东黄锐杰
关键词:类型片侦探故事主流传媒内在化文艺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