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波
-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源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单纯颅脑损伤患者8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迟发性血肿分为观察组(迟发性血肿组)27例和对照组(无血肿)56例,对其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组,对所有入选对象的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情况及其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FDP、D-D、P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浆 Fg 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的 FDP、D-D、APTT、PT 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其 Fg、PLT 水平则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存在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其中通过对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头颅 CT 检查结果,可有效对迟发性颅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
- 黄春波杨瑞生李庆安
- 关键词: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出血
- 向颈胸段脊髓引流的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男,57岁。因“双下肢无力伴麻木3个月,症状逐渐加重,活动后胸闷、气急1个月,排便困难,尿失禁,”于2010年1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患者意识清楚,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健反射亢近,双侧Babinski征阳性。MRI显示,
- 黄春波张鸿祺支兴龙谌燕飞
- 关键词:动静脉瘘硬膜动静脉畸形
-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比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aSAH(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SAH患者,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5例患者采纳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35例患者采纳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预后良好率71.43%明显高于B组45.7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B组2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李同宽闫瑾靳晓亮黄春波杨瑞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临床疗效
- 小骨窗及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骨窗及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 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随机分成小骨窗组(A组,n=35)和大骨瓣组(B组,n=32)两组。比对其手术资料,术后30 d死亡率及术后24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创口直径及手术耗时均短于B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7.14%,B组为2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57.14%,B组为31.25%,即A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伟丰杨瑞生李庆安靳晓亮黄春波霍宇飞
- 关键词:小骨窗大骨瓣高血压性脑出血
-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8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量(CBF)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阻断颅内动脉瘤时及术后观察组CBF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阻断颅内动脉瘤时、术后CBF均较术前有所变化,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影响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黄春波杨瑞生黄亚楠李庆安王伟丰靳晓亮
- 关键词:并发症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入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治疗,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记录脑脊液红细胞计数低于100×10~6/L的时间,观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为(12.52±1.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时间为(7.24±1.53)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内癫痫、脑积水、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0.0%、5.71%、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22.86%、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率为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1.43%,死亡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能够缩短引流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 王伟丰杨瑞生黄春波
- 关键词: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有颅内动脉瘤后,于出血8~72 h内立即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判断是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还是需要球囊辅助技术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术后均常规停用止血药,应用尼莫地平及"3H"疗法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对照。结果介入栓塞组成功栓塞27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7例,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3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狭窄迂曲,导致导管不能到位,栓塞失败,改行开颅夹闭术。随访3~6个月,介入栓塞成功的27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1例,存活率为96.3%;保守治疗组存活20例,死亡10例,存活率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成功27例患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7%(1例)7,.4%(2例),3.7%(1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23.3%(7例),23.3%(7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由动脉瘤引起后应尽早介入栓塞。
- 杨瑞生靳晓亮黄春波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摄影术介入性栓塞
- Notch1信号通路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以及增殖指标Ki-67及PCNA的mRNA表达。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Notch1的活化片段NICD的表达。结果 Notch1 mRNA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可表达,但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也随之升高,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升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差异显著(P<0.01);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同样升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Notch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Hes1作用于胶质瘤细胞,促进细胞的增殖,进而参与到肿瘤的形成及恶化。
- 黄春波张豪杰杨瑞生李庆安王伟丰靳晓亮李同宽霍宇飞马燕然胡金江
-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
-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GOS评分5分11例,4分10例,3分7例,2分2例;对照组GOS评分5分10例,4分12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脑积水2例(6.7%)、动脉瘤残留1例(3.3%)、再出血1例(3.3%)、脑血管痉挛9例(30.0%);对照组术后发生脑积水8例(26.7%)、动脉瘤残留8例(26.7%)、再出血2例(6.7%)、脑血管痉挛1例(3.3%)。观察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残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瘤复发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P<0.05)。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能减轻机体损伤,而开颅瘤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风险较低,因此临床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 黄春波杨瑞生李庆安王伟丰靳晓亮李同宽霍宇飞马燕然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开颅夹闭术疗效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降低脑血管痉挛症状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夹闭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总发生率6.25%优于对照组18.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出现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 王伟丰杨瑞生黄春波马嫣然
-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