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慧强

作品数:227 被引量:1,26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0篇淋巴
  • 159篇淋巴瘤
  • 108篇细胞
  • 65篇霍奇金
  • 58篇非霍奇金
  • 55篇金淋巴瘤
  • 55篇霍奇金淋巴瘤
  • 50篇细胞淋巴瘤
  • 50篇非霍奇金淋巴...
  • 46篇肿瘤
  • 43篇预后
  • 41篇化疗
  • 26篇疗法
  • 22篇外周
  • 22篇复发
  • 21篇疗效
  • 20篇造血
  • 18篇联合化疗
  • 17篇造血干
  • 17篇造血干细胞

机构

  • 181篇中山大学
  • 1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0篇中山医科大学
  • 9篇复旦大学附属...
  • 9篇厦门大学
  • 9篇哈尔滨血液病...
  • 8篇山西省肿瘤医...
  • 6篇福建省肿瘤医...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江苏省肿瘤医...
  • 5篇北京肿瘤医院
  • 4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南省肿瘤医...
  • 4篇浙江省肿瘤医...

作者

  • 223篇黄慧强
  • 72篇管忠震
  • 65篇姜文奇
  • 59篇夏忠军
  • 55篇蔡清清
  • 52篇林旭滨
  • 49篇林桐榆
  • 43篇何友兼
  • 37篇孙晓非
  • 35篇李宇红
  • 33篇高岩
  • 27篇徐瑞华
  • 25篇刘冬耕
  • 24篇潘战和
  • 22篇王潇潇
  • 22篇周中梅
  • 21篇卜庆
  • 16篇张力
  • 15篇徐光川
  • 15篇彭玉龙

传媒

  • 62篇癌症
  • 14篇白血病.淋巴...
  • 14篇中国肿瘤临床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中华肿瘤杂志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第四届中国肿...
  • 6篇2008北京...
  • 5篇循证医学
  • 5篇第十次全国淋...
  • 4篇中国神经肿瘤...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20篇2009
  • 17篇2008
  • 24篇2007
  • 32篇2006
  • 10篇2005
  • 20篇2004
2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BEAC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恶性淋巴瘤
目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移植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近年发展迅速,已成为提高化疗敏感恶性淋巴瘤治愈率最有效的手段。本文报告20例恶性淋巴瘤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化疗(BEAC)的初步经验并评价所用 PBPC 动员...
黄慧强管忠震何友兼姜文奇刘冬耕孙晓菲
文献传递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进展被引量:3
2001年
黄慧强管忠震
关键词: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AHSCT自体移植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92例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通过生存曲线及多因素分析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的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共92例 ,均经病理确诊 ,并进行了含ADM为主方案多程化疗和/或手术切除治疗 ,同时有良好的随访。结果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 ,2年的累积生存率为67 0 % ,5年的预计累积生存率为54 3 % ,平均生存期为54 8月 (95 %可信区间47 4~60 1月 ) ,5年无病生存率为63 1 %。按照AnArbor分期进行生存分析 ,5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Ⅰ期均为85 7 % ,Ⅱ期63 4 %和54 8 % ,Ⅲ期19 4 %和22 2 % ,Ⅳ期13 9 %和5 6 % ,Log rank分析生存曲线有显著差异 (P=0 0001)。5年预计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在PS状态、LDH酶、B症状、大肿物组病理类型这几个临床指标中均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5年预计总生存期与分期、病理类型、PS状态及LDH酶水平有关 ,无病生存期与分期及PS状态有关。结论 :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常用的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早期的胃肠道淋巴瘤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手术治疗是否是必须的 。
徐瑞华管忠震何友兼姜文奇夏忠军徐光川张力刘冬耕黄慧强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预后非霍奇金淋巴瘤
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的治疗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e lymphoma,LBL)和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 phoma)是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儿童青少年,常侵犯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进展快,死亡率高。CH...
孙晓非刘冬耕甄子俊夏奕向晓娟夏忠军黄慧强凌家瑜罗文标郑磊林慧姜文奇何友兼管忠震
文献传递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B症状与EBV-DNA及细胞因子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治疗前B症状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其机制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齐全的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16例,女性57例,中位年龄43岁(4~71岁)。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26例,Ⅲ-Ⅳ期47例。肿瘤原发部位包括鼻腔(100例)、非鼻腔上呼吸消化道(34例)和上呼吸消化道以外(39例)。治疗前有和无B症状者分别为91例和82例。按照血浆EBV-DNA拷贝数的高低分为阴性组36例、低载量(<104 copies/ml)组73例和高载量(≥104 copies/ml)组64例。检测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IL-4、IL-6、IL-10和TNF-α。相关性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B症状及发热的发生与血浆EBV-DNA拷贝水平的增加呈显著一致的趋势,发生B症状的患者其血清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均高于无B症状组(P均<0.001)。血清IFN-γ、IL-6和IL-10水平也均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B症状的发生与ENKTL患者的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包括晚期、原发肿瘤局部侵犯、区域淋巴结累及和治疗前LDH升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及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均为OS和P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然而,多因素分析并未显示B症状对生存的独立预后价值。结论ENKTL患者B症状的发生与EBV-DNA拷贝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增高有关,这些指标也是影响ENKT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张跃桐张玉晶王继金邵晗王汉渝戴淑琴黄慧强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血清细胞因子预后
利妥昔单抗联合高剂量治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在高剂量治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2个癌症研究中心共入组28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22例为新诊断患者,6例为复发患者。每例患者共接受4次利妥昔单抗静脉输注,即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化疗的前1天、动员化疗的第7天、干细胞回输的前1天和回输后的第8天各给予1次,每次375mg/m^2,共1500mg/m^2。结果高剂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中位随访37个月时,全组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0%和70.3%,新诊断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为72.7%。全组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多为1、2度。结论在高剂量治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加入利妥昔单抗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是可行的,并且可能使患者的生存获益。
石远凯杨晟韩晓红马军任汉云岑溪南周淑芸王椿姜文奇黄慧强王健民朱军陈虎韩明哲黄河沈晓梅刘鹏何小慧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利妥昔单抗
沙利度胺单药治疗三例耐药滤泡型淋巴瘤患者被引量:6
2006年
沙利度胺(Thalidomide)是现阶段治疗复发耐药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药物之一,单药有效率可达32%~49%,有效患者的缓解期达到4~14个月,不良反应容易处理。我们试用沙利度胺治疗反复复发耐药的惰性滤泡型淋巴瘤(FL)患者,目的是观察沙利度胺治疗FL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黄慧强卜庆黄欣周中梅
关键词:滤泡型淋巴瘤单药治疗沙利度胺耐药反复复发
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53例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是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本文对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各种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80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共53例,均在我院腹部外科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或化疗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0.0软件行生存分析并对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49.59%,10年预期总生存率为41.33%。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免疫表型(T/B)、有无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是否升高、临床分期(包括Musschoff和Rohitiner两种分期法)、PS状态、能否完全切除、肠病灶数等因素都与生存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治疗模式与总生存期无关。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病理免疫表型(T或B细胞型)与总生存期有关。结论: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免疫表型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T细胞性淋巴瘤其临床进程快、疗效及预后差。
向晓娟何友兼李宇红黄慧强夏忠军黄河
关键词:手术治疗免疫表型肠肿瘤
老年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恶性淋巴瘤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的肿瘤疾患之一.恶性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两大类.目前尚未有'老年'的统一定义,最宽...
黄慧强赵玮
关键词:淋巴瘤心肺功能姑息治疗药物治疗
氟达拉滨治疗恶性淋巴瘤29例报告被引量:10
2004年
背景与目的:氟达拉滨(fludarabine)是近年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新药,国外报道Fludarabine治疗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含Fludarabine方案治疗我国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从2001年4月到2003年12月期间,共收治经我院确诊的NHL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3岁(27~79岁);其中低度恶性组22例,中度恶性组7例。治疗方法均采用含Fludarabine的方案,其中采用FMD(fludarabine,mitoxantrone和dexamethasone)治疗19例,采用Rituximab(美罗华)-FMD治疗3例,其余7例分别采用FD(fludarabine,dexamethasone)、FC(fludarabine,CTX)黄慧强,等.氟达拉滨治或单药Fludarabine等治疗。中位疗程数为3(1~6)个。结果:29例NHL中可评价疗效的有25例,其中可评价疗效的低度恶性组21例中,有效率为86%(18/21),完全缓解(CR)率为38%(8/21);中度恶性组中4例可评价疗效者均为复治患者,Fludarabine方案治疗无效。全组共化疗74个疗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轻度胃肠道反应,其中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1%(Ⅲ+Ⅳ度8%),血小板下降发生率18%(Ⅲ+Ⅳ度4%),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26%,均为轻度,需G-CSF支持占5%疗程,均不需要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
黄慧强姜文奇彭玉龙夏忠军李宇红林旭滨林桐榆孙晓菲管忠震
关键词:氟达拉滨恶性淋巴瘤肿瘤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