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剂量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
- 2022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包括急进型后部ROP (AP-ROP)、阈值期ROP及阈值前Ⅰ型ROP,诊断均符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指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小剂量组42例,对照组使用0.25 mg/0.025 mL康柏西普治疗,小剂量组使用0.15 mg/0.015 mL剂量康柏西普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屈光不正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眼压;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屈光不正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眼压高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蒋瑜孙先桃卢跃兵孙爽黄云云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压屈光
- 特殊情况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随访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特殊情况下视网膜母细胞瘤(RB)复查患儿的肿瘤新发及复发情况。方法2020年1月25日至3月15日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复诊的RB患儿30例4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单眼18例,双眼12例。平均年龄(37.07±18.15)个月;平均初次诊断年龄(20.23±13.77)个月。有家族史2例(6.67%)。42只眼中,B、C、D、E期分别为7、8、20、7只眼。治疗结束、治疗中分别各为21只眼。患儿均行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B型超声、眼眶MRI检查。观察不同治疗阶段患儿肿瘤有无新发或复发等情况。结果B期7只眼,治疗结束或治疗中患眼均无肿瘤复发或新发。C期8只眼,治疗结束患眼病情稳定;治疗中患眼新发肿瘤1只眼,肿瘤仍有活性1只眼。D期20只眼,治疗结束患眼肿瘤复发1只眼;治疗中患眼新发肿瘤3只眼,肿瘤仍有活性7只眼。E期7只眼,眼球摘除5只眼,肿瘤无复发,病情稳定;治疗中2只眼,肿瘤复发、仍有活性分别各为1只眼。单眼18只眼中,治疗中11只眼,新发肿瘤2只眼,肿瘤复发1只眼,肿瘤仍有活性3只眼;双眼24只眼中,治疗中10只眼,新发肿瘤3只眼,肿瘤仍有活性6只眼。治疗结束21只眼,平均要求复诊时间为(3.71±0.31)个月,平均延迟复诊时间为(6.43±1.66)周;肿瘤复发1只眼,发生率为4.76%。治疗中21只眼,要求复诊时间均为3周,平均延迟复诊时间为(6.00±1.89)周;新发肿瘤5只眼,发生率为21.74%;肿瘤仍有活性9只眼。结论RB患儿肿瘤分期风险越高,肿瘤复发和新发越多;治疗中患儿肿瘤复发或新发高于治疗结束患儿;治疗中双眼患儿肿瘤复发或新发高于单眼患儿。
- 孙先桃孙爽徐利辉卢跃兵蒋瑜黄云云史丽英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复发随访研究
- 外伤性兔眼内炎对细胞因子表达和血眼屏障的影响
- 外伤性眼内炎的起病急剧,发展迅速,预后不良,是眼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一般认为,细菌感染是引起外伤后眼内炎的重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常见病原菌,其致盲率极高。已有研究证明,细...
- 黄云云
- 关键词:外伤性眼内炎白细胞介素-1Β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眼屏障
- 文献传递
- 左旋多巴+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取多媒体训练系统+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3例(2017-10~2018-11),按治疗方案分组,参照组61例采取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试验组62例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左旋多巴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P100波幅、潜伏期及视觉敏感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77%较参照组81.97%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P100波幅较参照组大,潜伏期较参照组短(P<0.05);治疗后试验组100%对比度、75%对比度、50%对比度、25%对比度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施以多媒体训练系统+左旋多巴治疗,能提高视觉敏感度,改善屈光不正,提升整体临床效果。
- 黄云云
- 关键词:左旋多巴屈光不正性弱视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母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母体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出生的早产儿320例,其中271例未发生视网膜病变,49例发生视网膜病变,将49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儿转至眼科收治,分析49例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与母体因素(胎盘异常、宫内感染)具有相关性。结果49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中,宫内感染10例,宫内感染率20.41%;胎盘异常22例,异常率44.90%;母体妊娠期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6例,基础疾病率12.24%;羊水异常2例,异常率4.08%;与未发生视网膜病变早产儿情况相比,宫内感染11例,宫内感染率4.06%;胎盘异常90例,异常率33.21%,母体妊娠期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32例,基础疾病率11.81%;羊水异常3例,异常率4.43%;研究结果对比,宫内感染、胎盘异常比较差异显著(P<0.05);羊水异常与基础疾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OP与母体因素宫内感染和胎盘异常具有正相关,宫内感染与胎盘异常更容易引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而妊娠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羊水异常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无相关性。
- 卢跃兵孙爽黄云云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探究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研究组采用CFS悬吊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对矫正效果满意度、手术3个月后瘢痕评分、上睑上提量、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5.92%)高于常规组(79.59%)(P<0.05);研究组手术后3个月瘢痕评分低于常规组,上睑上提量、MRD1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8%)与常规组(10.2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矫正效果满意度(93.88%)高于常规组(75.51%)(P<0.05);研究组复发率(2,08%)与常规组(4.3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上睑提肌缩短术对比,采用CFS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进一步减轻瘢痕程度,提高患儿家属对矫正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更适用于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
- 黄云云卢跃兵孙先桃
- 关键词:上睑提肌缩短术
- 注射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对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研究注射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对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变控制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90眼)Ⅱ区RO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5例,46眼)和联合组(25例,44眼)。对照组采用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联合组采用注射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病变控制率,治疗后6个月视网膜发育功能指标[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明、暗适应的b波的振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联合组病变控制率(93.18%)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荧光素渗漏减少率、新生血管消退率及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FERG明、暗适应b波振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促进Ⅱ区ROP患儿FFA表现及视网膜发育功能改善,抑制VEGF表达,提高病变控制率。
- 徐利辉孙爽卢跃兵黄云云蒋瑜史丽英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更昔洛韦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更昔洛韦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的患儿8例(1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更昔洛韦玻璃体内注射及全身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记录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的次数,观察治疗后眼底照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血巨细胞病毒(CMV)-IgG、血CMV-DNA、尿CMV-DNA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肝肾功能等全身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结果患儿初诊时房水CMV-IgG、血CMV-IgG、血CMV-DNA、尿CMV-DNA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所有患儿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次数为1~6次。治疗前眼底检查:3例可见沿血管分布的黄白色渗出病灶,周边视网膜可见无血管区。1例可见黄白色渗出病灶,部分血管呈白线状改变。4例可见大片出血,血管呈白线状。治疗后,3例眼底黄白色渗出病灶较前明显减少。1例血管白线较前好转。4例出血较前吸收,血管白线较前好转。FFA检查:治疗前,3例造影晚期可见荧光渗漏着染,可见大片状无灌注区。1例造影显示血管充盈延迟,可见大片无灌注区。4例造影显示大片荧光遮蔽,血管充盈延迟,可见大片无灌注区。治疗后,3例晚期血管荧光渗漏明显减少,但是仍可见无灌注区。1例血管充盈延迟较前好转。4例荧光遮蔽减少,血管充盈延迟明显好转。治疗后8例血CMV-IgG、血CMV-DNA、尿CMV-DNA均恢复正常水平,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中性粒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及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是新生儿CMVR的有效治疗方式,术后视网膜病灶能够明显改善,且并发症较少。
- 卢跃兵孙爽徐利辉蒋瑜黄云云史丽英孙先桃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更昔洛韦玻璃体内注射
- 1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眼部临床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MMA患儿13例纳入研究。患儿均于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检查9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3例;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6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6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3例。结果13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7例。首次就诊眼科平均年龄为45个月。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伴癫痫、婴儿痉挛症分别为9、2例;发育迟缓11例;生长发育期伴反复肺部感染13例;脑积水4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1例。8例患儿有基因检测结果记录,均发现MMACHC:c.609G>A:p.W203*突变位点。角膜溃疡1例;眼球震颤10例;黄斑病变4例;伴远视、内斜视3例。行BCVA检查的9例,BCVA为光感~0.6;行OCT检查的3例中,黄斑区视网膜变薄、光感受器细胞层萎缩2例。行FFA检查的3例中,黄斑区可见类圆形透见荧光2例。行FVEP检查的6例中,不同程度P100波峰时延迟及振幅降低5例;行FERG检查的6例中,a、b波各反应振幅降低4例。结论MMA患儿眼部临床表型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多伴有眼球震颤,眼底病变以黄斑区病变常见;出现黄斑病变者视力损害较重。
- 史丽英孙先桃卢跃兵孙爽黄云云徐利辉余继锋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黄斑病变眼球震颤
-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与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unilateral分析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与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unilateral recess-resect,R&R)在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98例,依照手术方选取我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BLR组(n=49)、RR组(n=49),BLR组采用BLR-rec,RR组采用R&R。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RR组组手术过矫4.08%、正矫85.71%、欠矫10.20%情况与BLR组10.20%、83.67%、6.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组立体视功能提高69.39%、不变18.37%、降低12.24%情况与BLR组73.47%、16.33%、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RR组视近、视远斜视度高于BLR组(P<0.05);RR组复发率2.50%低于BLR组20.51%(P<0.05)。结论BLR-rec与R&R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均具有良好疗效,R&R受内直肌功能状态影响远期疗效稳定BLR-rec受内直肌功能状态影响远期疗效稳定性较BLR-rec差,但R&R复发率低于BLR-rec,因此,临床可根据患儿内直肌功能状态选择适宜术式。
- 黄云云
- 关键词:立体视功能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