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品越
- 作品数:174 被引量:1,02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与旧劳动价值论根本对立的理论——兼论马恩为何是旧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被引量:6
- 2016年
- 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甚至将其当作后者的一个别支,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各种曲解的产生原因之一。实际上,二者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完全不同的理论。旧劳动价值论仅仅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劳动是交换价值的来源,其中有的从生产成本角度,认为一切成本归根到底是劳动成本;有的从先天的道义角度,认为劳动理所当然地必须得到交换价值的回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它不再把劳动仅仅看成个人的活动,而是看成创造历史的作为总体的"社会劳动",个人劳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着人与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作为社会集体生命的结晶的价值实体,通过使用价值载体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活生生的物质化的社会关系。于是通过社会总劳动所生产的全社会的产品体系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物化的社会关系体系。
- 鲁品越
-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理解西方思想进程的座标系
- 1988年
- 纵观西方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历史与现实,各种流派纵横交错,各种观点纷然杂陈,有关思想史的书籍往往流为一大堆史实的罗列,历史上思想成果的博览会。本文认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是改变这种状况,使旨在理解宇宙和人生的科学与哲学的历史发展本身,也得到理解的思想框架或座标系。
- 鲁品越
- 关键词:哲学思想思想史
- 资本无道德属性,企业有道德责任
- <正>黑心矿主不顾工人死活,导致矿难频频发生;33家在华跨国公司利欲熏心,被环保部门列入了水污染黑名单;资本操纵股市房市汇市,攫取大众血汗;一家外国公司对中国西北轴承集团"合资劫",抢走了中国公司的全部生产要素与市场;苏...
- 鲁品越
- 文献传递
- 资本手段与人的道德责任被引量:5
- 2008年
- 资本本身并不是具有道德属性的社会实体,而只是被人们用来实现其目的的经济工具。资本的掌管者在处理资本增值对他人与社会的影响时所具有的道德属性,赋予资本运行过程之中,从而使资本被承载了道德属性。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行为与结果既可能符合道德,也可能危害道德,这种道德上的结果取决于支配资本的人们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否一致。谁对资本运行方式的支配权力越大,能够支配的社会资源越多,对社会上他人发挥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所负的道德责任也就越大,谁就越应当受到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制约。这是一条处理资本与道德关系的基本准则。
- 鲁品越
- 关键词:道德责任社会法制
- 《资本论》中的系统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被引量:3
- 1984年
- 《资本论》中的系统思想是很丰富的。作者力图发掘其中尚未被现代系统论明确论及的系统思想。文中指出,《资本论》首先分析系统元素的二重性及由此导致的元素间的相互过渡,这二者是系统内各元素相互联系的根源和本质。由此构筑起来的系统,在横向上呈现出深层一表层结构,在纵向上展现为系统结构的形成和变更,这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一切都统一于系统的历史运动中。文中还将马克思的系统思想与现代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等相比较,指出马克思系统思想的一部分巳被现代科学所包括、吸收和发展,然而,尚有很重要的部分未被吸收,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发掘的任务。
- 鲁品越
- 关键词:现代系统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劳动二重性
- 论资本逻辑的基本内涵被引量:67
- 2013年
- 资本逻辑乃是物化的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律。物化劳动是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而资本权力通过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支配是资本逻辑的基础,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转化为两种力量,从而构成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生产力系统不断扩张与发展的社会关系动力,二是由资本扩张悖论所产生的阻力,由此构成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资本逻辑具有资本的三大层次上的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资本逻辑的本质形态——物质生产层次的资本逻辑的物化形态;二是市场交换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货币形态;三是资产证券化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虚拟形态。
- 鲁品越王珊
- 关键词:资本逻辑
-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与价值关系的物化被引量:2
- 2015年
- 与物对人的功用性价值不同,哲学上的价值是描述人与人关系的概念。人在社会化物质实践的同时将自身所持有的社会关系赋予客体,在实践—赋值中生成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价值离不开物,需要以被赋予关系意义的"物"为载体,从而形成以特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物品符号体系,即物化了的价值观。客观的物品符号不仅是表达价值观念的载体,且能够起到价值强化的作用,与价值理念共同形成一套与社会基本制度相契合、行之有效的价值体系。以这种价值的观念看待我国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仅限于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还应包括物化价值观的符号建设,使以物为价值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王珊鲁品越
- 关键词:社会关系
- 伯林两种自由观与当代民主形态被引量:3
- 2012年
- 自由与权力的矛盾贯穿于社会运行过程中。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概念对此既有理论贡献,又因其立足于抽象人性论而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从本质上说,这两种自由乃是人类在争取自由的实践中"能动性"与"受动性"矛盾所趋向的目标状态。资本网络支配的"竞争性委托-代理选举制"使这两种自由不能得到实质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监督制"是在不对称的社会结构中实现"实质自由"的理性方式,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公民的"积极自由"的建设性作用,并由此形成法治系统维护每个人的"消极自由"。
- 鲁品越
- 关键词:消极自由竞争性民主
- 唯物史观·资本逻辑·金融风暴
- 贯穿唯物史观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将世界历史理解为"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而金融风暴则根源于资本逻辑的历史发展。市场中的社会劳动在生产财富的同时创造作为社会关系的劳动价值,其转变和展示为各种形态的市场权力。各种产权通...
- 鲁品越
- 文献传递
- 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产值悖论”及其解决途径被引量:2
- 2009年
- 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 鲁品越
-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