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昌海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软骨
  • 3篇软骨缺损
  • 3篇缺损
  • 3篇微骨折
  • 3篇骨缺损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3篇关节软骨
  • 3篇关节软骨缺损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微骨折术
  • 2篇纤维蛋白胶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结合
  • 1篇对掌功能
  • 1篇修复软骨缺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5篇潍坊医学院
  • 4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魏昌海
  • 5篇郝清海
  • 4篇初涛
  • 3篇李汉秀
  • 2篇陈青
  • 2篇赵杰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微骨折术治疗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微骨折术治疗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疗效。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制作膝关节股骨滑车软骨缺损模型,A组:微骨折+胶原海棉吸附VEGF100μg充填,B组:胶原海绵吸附VEGF100μg充填,C组:微骨折+胶原海棉充填,D组:胶原海棉充填。术后16周取标本,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对16周标本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生长情况。结果:按Wakitani法评分标准对修复软骨进行评分,所得数据以D组为对照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Dunnettt-tests),A、B、C三组与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间两两比较(LSD法),结果显示A组与B组、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外源性VEGF和微骨折术均可以促进机体对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2.外源性VEGF结合微骨折术能有效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的全层缺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初涛陈青郝清海魏昌海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折软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微骨折术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结合微骨折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16膝),均造成股骨髁间窝3.5mm全层软骨缺损并在缺损区造成微骨折。实验组软骨缺损区注入20μg BMP-2和0.1m l纤维蛋白胶。对照组软骨缺损区注入0.1 ml纤维蛋白胶。术后8、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每次每组4只(8膝),大体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组织与周边组织的结合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组织的形态。根据Wakitani评分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标本光镜组织学评分。结果术后8、12周大体观察与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对软骨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魏昌海李汉秀郝清海初涛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关节软骨缺损微骨折术
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观察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缺失将严重影响拇指的对掌功能,在临床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能够取得良好疗效。目的:探讨小指展肌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由于正中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由于创伤性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指对掌功能障碍的重建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与临床实验观察,2005-10/2007-10于潍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完成。材料:新鲜上肢尸体标本5具,防腐上肢尸体标本10具;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对掌功能障碍进行小指展肌移位的患者16例。方法:对10具防腐固定,5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手标本进行小指展肌结构及毗邻的解剖测量,其中2例标本模拟重建修复,对16例创伤性大鱼际肌缺损患者进行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主要观察指标:观察5具新鲜手标本小指展肌的形态,测量其长度、肌宽、肌厚,观察肌动脉的来源、走行,测量可游离血管神经蒂的长度及外径,观察16例患者重建修复后移植区的外形,测量拇指主动由内收位上垂直对掌角度。结果:解剖学显示小指展肌有其独立的血管神经束,支配小指展肌的血管蒂为尺动脉的掌深支,蒂长(1.10±0.50)cm。支配小指展肌的神经为尺神经深支的小指展肌支,蒂长(1.16±0.35)cm,血管神经蒂于肌近端入肌。临床设计将小指展肌远端止点切断,转位缝合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桡侧缘,恢复拇指外展对掌功能,1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大鱼际处饱满,拇指对掌功能良好,均能触及第4掌骨头掌面,垂直对掌角度均大于60°,完成与第2~5指对指功能及手的持、捏、握、抓及大部分拇指对掌功能。结论:临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指对掌术式操作简单,功能疗效满意;经转移后不需重建滑车,同时又能保持大鱼际肌处外形饱满;小指展肌作为一血管神经功能区,为理想的肌皮�
初涛陈青郝清海魏昌海赵杰
关键词:小指展肌皮瓣拇对掌功能肌腱移位
透明质酸钠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凝胶对自体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早期,腱-骨连接处是整个移植物-骨隧道复合体的薄弱环节,所以腱-骨愈合的情况是关系韧带移植重建成败的关键。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凝胶对自体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06在潍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制成混悬凝胶注射剂。48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48膝。方法:实验组随机选取一侧于胫骨隧道入口处注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另一侧仅做重建后骨道不予处理(未处理亚组);对照组随机选取一侧于胫骨骨道入口处仅注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另一侧仅注入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亚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12周大体观察肌腱移植物生长情况及在胫骨隧道内的愈合情况,生物力学拉伸试验测定其生物力学的性能。结果: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在术后2周隧道内见稀疏软骨样组织,4~8周时隧道内见沿骨隧道排列的软骨样组织,双股肌腱之间形成稳定组织连接。l2周时出现部分骨样组织包裹肌腱。其他亚组术后2周时隧道内仅为瘢痕组织,到术后12周隧道内肌腱与骨道壁之间仍充满瘢痕组织,未见稳定组织连接形成。4,8和12周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肌腱移植物部分断裂和完全断裂平均载荷高于未处理亚组与透明质酸钠亚组(P<0.05),同时,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高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P<0.05)。结论:注入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肌腱移植物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能促进肌腱移�
郝清海李汉秀初涛魏昌海赵杰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骨形态发生蛋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腱-骨愈合
微骨折结合bFGF纤维蛋白胶复合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微骨折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与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C对照组、D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12膝),所有兔子均造成股骨髁间窝直径4 mm全层软骨缺损。A实验组:软骨缺损区造成微骨折并注入1μg bFGF和0.1 ml纤维蛋白胶的混合物;B组:软骨缺损区造成微骨折并注入0.1 ml纤维蛋白胶;C组:软骨缺损区注入1μg bFGF和0.1 ml纤维蛋白胶的混合物;D组:软骨缺损区注入0.1 ml纤维蛋白胶;术后8、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每次每组3只(6膝),大体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组织与周边组织的结合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组织的形态。根据Wakitani评分标准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标本光镜组织学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8、12周大体观察与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折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都有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对软骨再生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魏昌海李汉秀郝清海
关键词:关节软骨软骨缺损微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