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 作品数:48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与随访策略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规律的研究,探讨术后随访复查策略。方法选取2002年9月至2016年9月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的312例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60.7岁,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肿瘤均为原发、单发、直径<3 cm,术后病理均为TaG1(乳头状低级别),均不伴发有原位癌(CIS),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随访包括术后3个月、12个月的膀胱镜检查,之后每年一次,持续3~5年,以后改为无限期行年度经腹超声检查。根据肿瘤大小不同将低危NMIBC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结果254例(81.4%)得到完整随访资料,中位随访年限为9.5年,其中有81例(31.9%)出现肿瘤复发。101例(39.8%)患者肿瘤大小≤1 cm,这些患者比肿瘤大小1.1~3.0 cm的患者年轻(63.4岁vs.67.5岁,P=0.027),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增高(90%vs.68%,P<0.001)。肿瘤大小≤1 cm的患者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5.6年,而肿瘤大小1.1~3.0 cm的患者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2.4年(P=0.028)。38.1%的小肿瘤在5年以内复发,而大小1.1~3.0 cm肿瘤患者有73.3%在5年以内复发。结论低危NMIBC患者群体是非均质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根据肿瘤大小可以进一步分层,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更低、复发发生的时间更晚。可以把这类病人归为“极低危”组群体,为提高患者随访复查的依从性,对这一群体的随访可以在术后3个月的首次膀胱镜检查后适当减少膀胱镜检查频率。对于低危NMIBC患者,根据肿瘤大小进行膀胱镜检查频率的差异化随访,提高了患者随访复查的依从性。
- 张申平刘承浩魏伟刘建光姜兴金杨进益
- 关键词:膀胱癌复发随访
- 米拉贝隆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研究米拉贝隆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TURP术后出现膀胱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肌肉锻炼,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米拉贝隆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置管期排尿情况(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时间、排尿次数)、自主排尿期排尿情况(尿量、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6.4±1.2)次/周、排尿次数(7.1±1.2)次/d少于对照组的(14.1±3.6)次/周、(9.5±2.6)次/d,膀胱痉挛时间(9.9±3.1)min/次短于对照组的(22.1±7.2)min/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期的尿量(241.2±26.2)ml/次大于对照组的(172.5±18.6)ml/次,急迫性尿失禁次数(0.6±0.4)次/d、尿急次数(1.4±0.7)次/d均少于对照组的(1.2±0.6)、(2.9±1.2)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拉贝隆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杨明州万刚姜兴金魏伟王海波刘建光杨进益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膀胱痉挛
- 逼尿肌过度活动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8年
- 逼尿肌过度活动(DO)是膀胱出口梗阻(BOO)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我们检测40例BPH致DO患者逼尿肌E-钙黏蛋白(E-cadher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复合体的表达,发现其变化与DO密切相关。
- 魏伟杨明州宗华风王海波姜兴金杨进益
- 关键词:逼尿肌过度活动Β-连环蛋白E-钙黏蛋白病理生理改变膀胱出口梗阻BPH
-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硬镜门诊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输尿管硬镜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α受体阻滞剂(哈乐)在输尿管镜手术中作用。研究对象本组病例48例(各种原因双"J"滞留输尿管中,输尿管下段病变需明确诊断)。男26例,女22例。年龄30~70岁,平均47.5岁。分...
- 刘建光杨进益魏伟
- 文献传递
- 双极电凝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 杨进益魏伟姜兴金
- 一期双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结石
- 目的:研讨一期双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鹿角状结石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经皮肾穿刺超声或/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48例,其中一期双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结石6...
- 杨进益刘建光姜兴金沈燕丽魏伟
- 文献传递
- 膀胱水扩张后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疗效。方法IC患者2l例。在联合阻滞或静脉麻醉下,以100 cm H2O(1cm H2O=0.098 kPa)压力下灌注膀胱,扩张膀胱10 min,经尿管向膀胱注入肝素5万u+5%碳酸氢钠10 mL+2%利多卡因10 mL+0.9%氯化钠溶液10 mL的混合液,保留1 h后放出。每周灌注1次,4~6次为1个疗程。结果麻醉下扩张前后对比膀胱容量明显增加。治疗后24 h拔除尿管后疼痛即明显减轻,最大排尿量有所增加。第2次灌注前l d,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O'Leary-SantIC评分和QOL均有明显下降,至第3次灌注时症状继续改善。至第5周第6次灌注时效果达到最佳,至第6个月时症状有所反弹,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下膀胱水扩张联合肝素、碱化利多卡因是治疗IC有效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尿频和疼痛症状,改善效果与治疗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 王海波刘建光魏伟姜兴金杨进益
-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水扩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微血管类型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的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内不同类型微血管与膀胱癌组织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6例,对照组正常膀胱粘膜组织16例。采用单克隆抗体CD31、CD34、CD105及血管平滑肌动蛋白抗体,
- 杨进益王勐魏伟
- 文献传递
- 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晚期前列腺癌并发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35例单纯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骨痛缓解率及骨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变,治疗组血AL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88.64%(39/44)与62.86%(22/35),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可较好的缓解疼痛并减低骨代谢水平.
- 魏伟张刚杨明州王霞姜兴金杨进益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转移苦参碱
- 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维持膀胱灌注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即刻膀胱灌注与维持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60例低危NMI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即刻灌注,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维持灌注。随访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术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FGF、sICAM-1水平分别为(32.23±4.12)ng/ml、(14.68±1.34)pg/L、(97.12±8.35)ng/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1.11±5.42)ng/ml、(13.67±2.46)pg/L、(95.33±12.42)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为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危NMIBC术后即刻膀胱灌注的肿瘤标注物水平、肿瘤复发率与维持膀胱灌注无显著差异,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减少患者治疗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明州万刚姜兴金魏伟王海波刘建光杨进益
- 关键词:吡柔比星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