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伟

作品数:96 被引量:467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建筑科学
  • 19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城市
  • 16篇城市人
  • 8篇城市规划
  • 6篇主体功能区
  • 6篇功能区
  • 6篇公共服务
  • 6篇公共服务设施
  • 5篇人居
  • 5篇土地利用
  • 5篇文化
  • 5篇满意度
  • 4篇以人为本
  • 4篇人为本
  • 4篇经济带
  • 4篇边缘区
  • 4篇长江
  • 4篇长江经济
  • 4篇长江经济带
  • 4篇城市边缘
  • 4篇城市边缘区

机构

  • 90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江苏省住房和...
  • 1篇武汉市土地整...
  • 1篇湖北省国土资...

作者

  • 90篇魏伟
  • 17篇周婕
  • 11篇牛强
  • 9篇谢波
  • 3篇但梦薇
  • 3篇焦永利
  • 2篇万卉
  • 2篇胡国民
  • 2篇刘宇
  • 2篇蒲向军
  • 2篇孙德彬
  • 2篇胡励
  • 2篇王飞
  • 2篇王小丹
  • 2篇欧胜兰
  • 2篇申洁
  • 2篇陈玮
  • 1篇许峰
  • 1篇郭炎
  • 1篇陈婷婷

传媒

  • 11篇规划师
  • 7篇现代城市研究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华中建筑
  • 3篇经济地理
  • 3篇城市建筑
  • 2篇人文地理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城市规划
  • 2篇上海城市规划
  • 2篇中华建设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城市与区域规...
  • 2篇2012全国...
  • 1篇长江建设
  • 1篇中外建筑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建筑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人”视角下国土空间“三线”管制方法探索
2020年
“三线”管制作为“一张蓝图”的核心内容,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城市人”理论,以Q市(地级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国土空间管制为例,剖析用途决策与多规协同、“三线”刚性与弹性尺度等核心矛盾的内在原因,探索“三线”管制中矛盾治理的技术路线,提出“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用途决策方法和“三线”落地的管理机制,以期推进地级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制更权威有效地落地实施。
魏伟刘畅
关键词:城市人
西藏边境城镇历史演变与当代发展的思考
分析西藏的边境城镇在吐蕃王朝统一西藏前的朝圣之所时期、吐蕃王朝成立后至清朝前期的自由市场时期、清朝前期至近代鸦片战争西方入侵前的边境军事要塞时期、强行开埠后到西藏和平解放前的通商口岸时期、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国家经济开放门户...
彭滔魏伟李一叶
关键词:吐蕃王朝历史建筑保护
文献传递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总体安全格局量化评价和管控方法探索——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的幸福,是后疫情时代国土空间语境下的规划重要议题。从“风险识别、量化综合、空间统筹”3个维度形成城市“生态、生产、生活”3类安全基本控制线的分析框架,构建系统性空间量化指标体系。以泉州市泉港区为研究案例,总结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安全量化评价与差异化、精细化管控的方式方法。研究一是统筹分析了城市总体安全,并以空间量化实现要素落子;二是据此制定精细化、差异化的管控策略。
牛强张浩伍磊朱玉蓉魏伟
三江源地区“三区空间”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分析(1992-2020年)被引量:2
2022年
三江源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科学认知三江源地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入手,分析1992―2020年的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土地分类和量化评价辨识出农牧空间,进而界定出“三区空间”并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变化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三江源地区城镇空间增幅达774.56%;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以2005年和2015年为转折点,分别呈“U”字型和倒“U”字型变化趋势;②研究区仅发生了4种交叉转换:生态空间转农业空间规模为1154.1 km^②,多发生在气候变化主导区,转化量大但速度在逐步放缓;农业空间转生态空间规模为1140.8 km^②,多分布在气候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区,转化速度呈明显变快趋势;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转为城镇空间的总量分别为41.0 km^②和12.3 km^②,多分布在县(市)驻地镇附近,转化速度在三个阶段表现为“缓慢增长―变快―减缓”的态势;③地理基础条件是“三区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和前提,制约着交叉转换的位置和方向;社会经济因素是演化的关键驱动力,对交叉转换规模和速度均具有显著影响;生态保护政策在2005年之后驱动作用显著,尤其在“生态―农业”空间的相互置换过程中发挥着稳定作用。本研究可为牧业地区主体功能降尺度传导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新思路,可应用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张轲魏伟周婕尹力夏俊楠
关键词:土地利用
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两个维度切入,研究2000—2020年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东北地区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的同时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中小城镇“人口-土地”失衡问题显著;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规模有所减少;(2)农业空间是城镇扩张的主要来源,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中农业空间流失严重;“生态-农业”空间的相互交叉转换现象明显,集中发生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3)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内景观破碎化、异质化趋势明显,农产品主产区中农业空间作为优势类型的地位下降,重点生态功能区景观格局变化不明显;(4)国土开发政策是东北“三区空间”演化的关键驱动力;地理基础条件是基本动力,对形态变化的驱动作用更强;社会经济条件是重要驱动力,对交叉转换规模的作用尤为显著。
魏伟尹力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基于“城市人”理论的泉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方法探索被引量:2
2021年
文章从“城市人”理论的理性视角出发,分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存在的“非理性”之处,总结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即“三线”冲突区域的判定和“三区”总量的确定;基于“城市人”理论的矛盾协调路径,即自存—共存、优化—平衡模式,构建理性解决两大核心问题的新方法体系;并以泉州市为例,探索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的关键技术方法,为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规避现有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魏伟张睿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认知研究--《中外名城赏析》课程跨学科建设
武汉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中外名城赏析》课程跨学科建设是将学生置于文学作品的特定情境,建构起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结构关联,并和城市场景调研相结合,探索强化学生城市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陈婷婷魏伟
关键词:文学作品
“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25
2020年
基于"城市人"理论,以"获取距离可达均等、承载压力合理均衡、服务品质优质均享"为评估导向,以区域全覆盖与就近、匹配均衡、区域流通为评估原则,构建了以"确定评估对象与获取基础数据、服务区初构与预评估、面向社区的服务区构建与公共服务设施评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等级划分、典型社区选取与评估"为框架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对小学、幼儿园、基础医疗设施、图书馆、养老设施、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评估,划分各类设施的模范社区、基准社区、覆盖不足社区、压力承载社区、待发展社区,并提取典型社区进行分析评估。本研究推进了"城市人"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系统性地构建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逻辑架构。
魏伟洪梦谣周婕周婕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新疆地区“三区空间”演化解析
2023年
科学认知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与国土空间演化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是助力主体功能区战略传导、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的关键。以主体功能区为空间参照,运用空间转换矩阵、Dagum空间基尼系数、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及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从“测度主体功能区内特征—对比主体功能区间差异—挖掘演化形成机制”3个方面,研究1990—2020年新疆地区“三区空间(即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近30年新疆地区城镇空间持续扩张,西北沿边地区“由牧转耕”“三山”及“两盆”边缘地区“由黄变绿”显著,主体功能区划具有显著区分效果,重点开发区内功能定位与空间演化最为吻合,但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所错位。②全疆“三区空间”演化的主体功能区“内/间”差异显著,不同空间转换类型的差异来源分解各有区别,但主导变化方向仍以主体功能区内部差异为主。③国土开发政策、自然地理条件相较于新疆自身社会经济因素对整体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作用更显著,城镇扩张和道路交通建设对地区生态空间扩张具有正向作用,退耕还林、沙化土地治理、边境政策相较于主体功能区有更强的空间塑造动能。
尹力魏伟薄立明夏俊楠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战略
滨江大城市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武汉市为例
2004年
以武汉市为例,总结了武汉三镇从三国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直至解放后50年近2000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格局特点.并结合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城市规划、机场搬迁、水域环境等因素,重点对解放后城市扩张的机制和城市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比较了解放后各个时期城市人口、面积、建设的特征.
魏伟周婕
关键词:滨江城市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水域环境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