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雅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手术
  • 3篇房颤
  • 2篇心脏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胸外科手术
  • 2篇学习记忆
  • 2篇异氟烷
  • 2篇普胸手术
  • 2篇椎旁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小鼠
  • 2篇惊厥
  • 2篇老年
  • 2篇肺癌
  • 2篇肺癌根治术
  • 2篇氟烷
  • 1篇大样本

机构

  • 4篇徐州医学院
  • 4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马静雅
  • 5篇徐美英
  • 5篇吴镜湘
  • 5篇吴德华
  • 4篇徐益萍
  • 4篇曹晖
  • 4篇吴蔚宇
  • 3篇闫肃
  • 3篇高鹏飞
  • 3篇王易君
  • 3篇张虎
  • 2篇徐文渊
  • 2篇花玲玲
  • 1篇朱宏伟
  • 1篇孙凯
  • 1篇刘鑫
  • 1篇刘迪
  • 1篇黄枚娇
  • 1篇曹蓉伟
  • 1篇王招弟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肺癌根治术中新发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和脑钠肽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浆IL-6、IL-8、IL-10和脑钠肽(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4年3月1日起连续20例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新发房颤(房颤持续时间>5min)的患者(房颤组),另选取同期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一致的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未发生房颤的患者2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8、IL-10和BNP水平;术后1d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s)、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每搏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并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和瓣膜异常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患者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总用量,以及使用升压药和降压药的患者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手术结束时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d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和对照组术后1d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手术结束时(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d的LAD、LVEDd、LVEDs、RAD、RVD、IVST、LVPWT、PASP、LVEF、LVEDV、SV,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的患者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的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新发房颤可能与术中较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6、IL-8、
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心脏超声炎性细胞因子脑钠肽肺癌根治术
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的比较:大样本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采用大样本临床研究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的发生.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病人1 380例,性别不限,年龄60~ 80岁,体重指数16~33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3组(n=460):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组(GP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GP组在麻醉诱导后,局部注射0.375%罗哌卡因8 ml行术侧T4-7椎旁阻滞.3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 mmHg;麻醉维持:3组均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5 ~ 4.0 μg/ml,G组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总量不超过1.0μg/kg;GP组必要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GE组每1.5 h硬膜外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维持BIS值40~ 60,3组酌情静脉注射罗库溴铵.记录术中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GP组和GE组术中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1%、3.7%和2.2%,与G组比较,GE组术中房颤发生率降低(P<0.05),GP组术中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降低,更适合该类病人;而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下术中房颤发生无明显改善.
吴德华马静雅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胸外科手术
异氟烷对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及惊厥后旷场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观察异氟烷对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及惊厥后旷场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平行进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2个实验.每个实验中小鼠又随机分为2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异氟烷组(Iso组).各组小鼠先腹腔注射95%致惊厥剂量的布比卡因(48 mg·kg-1)、利多卡因(80 mg·kg-1),出现惊厥后,立即腹腔注射NS(0.8 ml·kg-1)或 Iso(0.8 ml·kg-1),观察小鼠惊厥持续时间及24 h后在旷场实验(open filed test,OFT)、避暗实验(passive avoidance test,PAT)中的行为改变.结果 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的惊厥实验中,Iso组与NS组相比惊厥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P〈0.05);在OFT中,2个实验中2组小鼠中央格停留时间、穿格次数、修饰次数、粪便粒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T中,2个实验中2组小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异氟烷能够减轻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所致的惊厥,但对惊厥后小鼠短期的旷场行为和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
马静雅王易君张虎高鹏飞花玲玲徐文渊闫肃
关键词: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惊厥旷场行为学习记忆
ATP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与阿片受体关系初探
2011年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与阿片受体关系.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组(n=8):生理盐水(30 ml·kg-1)组(NS组)、150 mg·kg-1ATP组(ATP1组)、200 mg·kg-1ATP组(ATP2组)、纳洛酮(4 mg·kg-1)组(NL组)、150 mg·kg-1ATP+纳洛酮(4 mg·kg-1)组(ATP1+NL组)、200 mg·kg-1ATP+纳洛酮(4 mg·kg-1)组(ATP2+NL组).用甩尾法测定各组小鼠用药前后的甩尾潜伏期.结果 ATP1组或ATP2组甩尾潜伏期较NS组明显升高;ATP1+NL组甩尾潜伏期较ATP1组降低;ATP2+NL组甩尾潜伏期较ATP2组降低(P<0.05或P<0.01). 结论腹腔注射ATP对小鼠有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有关.
刘迪马静雅张婷王招弟黄枚娇孙凯曹蓉伟刘鑫王丹
关键词:ATP腺苷受体阿片受体镇痛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以下简称普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60-80岁,体重45-85kg。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人3组: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普通组,456例);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静脉镇痛组(椎旁组,401例),于麻醉诱导后行椎旁阻滞;全身麻醉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镇痛组(硬膜外组,400例),于麻醉诱导前放置硬脊膜外腔导管。3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普通组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椎旁组术中必要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术后镇痛方案同普通组;硬膜外组于硬脊膜外腔导管间断注射0.25%罗哌卡因5mL,术后采用硬脊膜外腔镇痛。记录各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其他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48h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组、椎旁组、硬膜外组术后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8.2%(174/465)、37.7%(151/401)、38.3%(153/400),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术后房颤发生率、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所有房颤患者出院前均恢复窦性心律。3组间室性过早搏动(以下简称早搏)、房性早搏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普通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普通组和硬膜外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值均〈0.01)。硬膜外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普通组和椎
吴德华马静雅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老年普胸手术心房颤动全身麻醉椎旁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
优化麻醉管理策略预防普胸手术中病人心跳骤停发生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本院自2012年1月1日起对所有普胸手术病人采用优化麻醉管理方案:常规心电图联合有创动脉压监测、建立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发生严重心动过缓(HR〈40次/min)时立即干预并及时心脏按压。查询2006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优化麻醉管理前)15 212例病人的麻醉记录,查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5日(优化麻醉管理后)17 078例病人的麻醉记录,收集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病人一般资料、心跳骤停发生的时间段、原因、抢救时间、抢救措施、复苏成功和预后的数据。优化麻醉管理前28例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184%,25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9%,其中3例因大出血诱发心跳骤停复苏失败;优化麻醉管理后17例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109%,无一例病人因大出血诱发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为100%;复苏成功的病人术后均预后良好。与优化麻醉管理前比较,优化麻醉管理后心跳骤停发生率降低(P=0.05),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麻醉管理后心跳骤停发生率降低程度为45%。综上所述,优化麻醉管理策略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普胸手术中病人心跳骤停发生。
吴德华马静雅朱宏伟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心脏停搏手术中并发症
罗通定片对小鼠氯胺酮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通定片对氯胺酮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入氯胺酮与生理盐水组(KS组),氯胺酮与罗通定片组即KL1组、KL2组、KL3组(罗通定片剂量分别为2.5 mg/kg,5 mg/kg,10 mg/kg),每组8只。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试验。结果:剂量为15 mg/kg的氯胺酮可以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P<0.01);测试前分别给予2.5 mg/kg和5 mg/kg的罗通定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氯胺酮诱导的CPP的表达(P<0.01,P<0.05)。结论:罗通定片对已形成的氯胺酮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其有可能减轻氯胺酮的精神依赖。
王易君马静雅张虎高鹏飞闫肃
关键词:氯胺酮条件性位置偏爱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白介素-6(IL-6)、IL-8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标准肺癌根治术的老年(60-80岁)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组(GP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GE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病灶切除后(T1)、拔除气管导管后(T2)及术后24h(T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中IL-6、IL-8和IL-10水平,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3组在T1-T3时间点血浆IL-6、IL-8、IL-10浓度进行性升高(P〈0.01)。与G组相比,T1-T3时间点GP组和GE组血浆IL-6浓度降低(P〈0.05),T2-T3时间点GE组血浆IL-8浓度降低(P〈0.05)。G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60%)高于GP组(30%)和GE组(25%,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部分抑制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利于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肺癌根治术
异氟烷对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及惊厥后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异氟烷对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及惊厥后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平行进入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2个实验。每个实验又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异氟烷组(Iso组)(n=10)。各组小鼠先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95%致惊厥剂量的罗哌卡因(86 mg/kg)、氯普鲁卡因(250 mg/kg),出现惊厥后立即ip NS(0.8 ml/kg)或Iso(0.8 ml/kg),观察小鼠惊厥持续时间及惊厥后在旷场实验(open filed test,OFT)、避暗实验(passive avoidancetest,PAT)中的行为改变。结果:在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实验中,Iso组与NS组相比:惊厥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死亡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OFT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穿格次数、修饰次数、粪便粒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T中,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异氟烷能够减轻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所致的惊厥,但对惊厥后小鼠短期的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
王易君马静雅高鹏飞张虎徐文渊花玲玲闫肃
关键词:异氟烷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惊厥情感行为学习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