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水蚀预报模型WEPP在水土保持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准确预测土壤侵蚀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决策部门及时制定水保措施,改善现有水保设施,建立重点保护区提供参考和指导。传统的经验模型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基于物理过程的水蚀预报模型(WEPP)能够预测整个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以及坡面或坡面上某点的侵蚀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模型的不足。介绍了WEPP模型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将WEPP模型用于不同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和侵蚀预测的进展,分析了WEPP模型在研究应用中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当前模型发展的新方向。
- 王京民马浩王蕊
- 关键词:土壤侵蚀WEPP水土保持
- 黄土高原土壤生物结皮对植物种子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为了解生物土壤结皮对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于2009年7~8月在陕西省吴起县进行野外调查,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研究生物结皮与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完整结皮、破碎结皮和覆土处理对这4种种子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结皮盖度和厚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和数量显著减少(P<0.01),植被种类有增加的趋势(P>0.05);植物种子类型和结皮类型显著影响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过程(P<0.01),但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出苗率影响较小(P>0.05),而对出苗过程影响显著(P<0.01);破碎结皮下的出苗率较完整结皮下的高,与覆土下的种子出苗率无显著差异,是否减慢出苗速率因植物种子类型而异;破碎结皮增加了植物的生物量,覆土条件下的植物根冠比最大,完整结皮是否影响植物的生物量和根冠比因植物种子类型而异。
- 王蕊朱清科赵磊磊常存马浩
-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种子出苗植被盖度黄土高原
- 川中丘陵紫色土区作物及灌草植被生长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作物及灌草植被覆盖对川中紫色土区土壤侵蚀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使用土壤侵蚀过程模型WEPP的作物生长模块对陈家湾小流域作物及植被生长进行模拟,与实测植被高度、盖度以及叶面积指数进行对比,评估WEPP的作物生长模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WEPP模型作物生长模块对作物高度模拟较高,能够预测植被盖度、叶面积变化趋势但有不同程度的高估现象。WEPP模型作物生长模块并不适用于模拟林地下层的灌草植被的盖度。
- 马浩张岩尹忠东高美荣
- 关键词:紫色土WEPP模型作物生长模型
- 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选取四川省盐亭县陈家湾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环刀法对紫色土土壤水分入渗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容重、坡度、坡向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随着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25~30min达到稳定入渗阶段,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用Horton公式较好描述。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入渗速率增加,不同坡向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表现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土壤容重与土壤入渗速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土壤入渗速率减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地的土壤稳渗速率大于林地。
- 马浩尹忠东许智超
- 关键词:紫色土土壤入渗
- 2000—2015年青海省植被EVI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基于2000—2015年青海省MODIS EVI数据,分析了青海省植被EVI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青海省整体植被EVI呈增加趋势(0.0180/10a),可分为快速增长期(2000—2004年)、波动增长期(2005—2012年)和略微下降期(2013—2015年);EVI呈明显增加的区域面积比例达51.58%,呈明显减少的区域占20.64%,27.78%区域的EVI没有显著变化或基本不变,其中海西州植被EVI增加速率和植被明显改善的面积比例最大。气温和降水与EVI均呈正相关关系,呈正相关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0.67%和69.50%,降水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略高于气温。载畜量减少和生态工程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发育,但是与气候变化相比具有局限性和初步性。
- 马浩
- 关键词:EVI植被变化
-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道提取时阈值范围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沟道是水文信息的基础要素,准确地提取流域中沟道信息,是水文模型的构建、流域的划分等的必要条件。目前提取沟道通常采用河网识别法,但在阈值的选择上,往往是根据不同的流域而确定,阈值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流域。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不同流域为例,分别选用不同分辨率的DEM,按不同阈值进行沟道提取,讨论了DEM的分辨率对沟道提取的影响,得到适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提取沟道的合理阈值范围,最后根据实际沟壑密度对得到的阈值范围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流域提取的沟道,其沟壑密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 陈涛朱金兆马浩张明芳
- 关键词:沟道阈值DEM分辨率
- 基于AMSR-E的黄河源区表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英文)被引量:1
- 2017年
-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和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该区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相对于其他环境和水文要素而言,大尺度长序列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不足。本文基于AMSR-E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首先采用引入Qp模型的双通道反演算法校正AMSR-E土壤水分数据,获得的土壤水分产品(SMD)精度高于官方提供的土壤水分产品(SMO),但其波动范围与实测数据有差异。之后采用逐月回归分析法对SMD进行二次校正,其土壤水分产品(SML)具有更高的精度且变化趋势与实测数据一致。基于SML土壤水分产品,对黄河源区及其5个自然分区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黄河源区年平均表层土壤水分为0.140~0.380 cm3/cm3,在2003—2010年间呈下降趋势,在东南部土壤水分较高的若尔盖丘状高原区、黄南山地区和果洛玉树高原宽谷区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其中若尔盖丘状高原区的下降速率最快,而在西北部土壤水分较低的黄河源宽谷湖盆区和柴达木东缘山区呈增加趋势;春季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夏季呈增加趋势,秋季的波动较大,冬季的变化的不大,其中9月土壤水分增加率和5月减少率最大。土壤水分受降水和植被指数的影响最大,气温表现为在年高温月份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在年低温月份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AMSR-E土壤水分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尺度土壤水分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对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意义。
- 王蕊朱清科马浩王瑜
- 关键词:AMSR-E表层土壤水分黄河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