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峻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治疗三叉神经...
  • 2篇入路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痛
  • 2篇手术
  • 2篇球囊
  • 2篇卵圆孔
  • 2篇经皮球囊
  • 2篇经痛
  • 2篇机器人
  • 2篇机器人辅助
  • 2篇减压术
  • 2篇减压术治疗
  • 2篇病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科
  • 1篇血管外科手术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中颅窝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马峻
  • 4篇岳树源
  • 4篇苏少波
  • 4篇李勇刚
  • 2篇雪亮
  • 1篇王永利
  • 1篇肖福顺
  • 1篇陈心
  • 1篇赵岩
  • 1篇赵子龙
  • 1篇张川
  • 1篇江荣才
  • 1篇陈晓晨
  • 1篇于福超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异常肌反应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对判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改善预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34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结果患者均于麻醉前诱导刺激面神经颧支,并于面神经颏支记录到异常肌反应。与术前相比,术后异常肌反应潜伏期延长[(16.12±3.17)ms对(14.75±3.32)ms,P=0.015]、波幅降低[(0.11±0.03)m V对(0.13±0.03)m V,P=0.027]。32例(94.12%)分离责任血管后异常肌反应消失;1例(2.94%)切开硬脑膜后短暂性消失,至分离责任血管后完全消失;1例(2.94%)分离责任血管后仍存在。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30例,88.24%)、小脑后下动脉(3例,8.82%)和基底动脉(1例,2.94%),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22例(64.71%)、远端8例(23.53%)、同时压迫根部和远端4例(11.76%)。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均消失,至随访结束时,治愈31例、明显缓解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结论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更彻底地完成面神经减压、改善预后、减少迟发性愈合,同时可以提高术者信心,减少手术时间。
陈晓晨苏少波马峻于福超李勇刚岳树源
关键词:面部肌肉痉挛血管外科手术肌电描记术
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计划系统(简称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
马峻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机器人卵圆孔
颞下岩前入路在中、后颅窝病变的手术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颞下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后颅窝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颞下岩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后颅窝肿瘤,其中包括三叉神经鞘瘤、听神经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等。结果颞下岩前入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根据病变情况调整骨质磨除的范...
马峻
关键词:中颅窝后颅窝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一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 男性,60岁。主因突发言语不清、吐字含糊1月余,于2013年2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不清,伴全身乏力、站立不稳、轻微头痛、嗜睡、反应迟钝、左侧口角歪斜,持续约20min后症状自行缓解,次日至当地医院就医,诊断为“缺血性卒中”,予营养神经、抗凝等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仍反复发作。既往缺血性卒中病史1月余,经营养神经、抗凝治疗后恢复尚可。
马峻肖福顺王永利
关键词:神经梅毒病例报告
经筛蝶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9例TON患者。通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对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9例患者均实施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总体有效率为53.1%。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术前视力有无光反应、创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与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密切相关(P=0.011、0.016)。而患者年龄、意识状态、视神经管骨折程度、不同手术入路及是否伴有脑脊液漏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ON患者通过经筛蝶入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可改善伤后患者视力,并且对于术前有光感和创伤后尽早手术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李勇刚马峻雪亮苏少波张川曹艺耀赵子龙江荣才岳树源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管减压术
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计划系统(简称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利用机器人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载人术前计划和实施经皮球囊压迫术。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在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的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三叉神经痛均即刻得到缓解,VAS评分的中位数由10分(9~10分)均降至0分。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损伤、复视、溃疡性角膜炎、感染并发症,但患者术后均出现手术同侧面部麻木症状。1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面部麻木症状有所减轻;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手术侧咀嚼无力症状,6个月随访时其症状有所减轻。末次随访显示,13例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仍为0分,均无疼痛复发现象。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依托于导航机械臂引导可精准穿刺卵圆孔,准确置入球囊,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马峻李勇刚陈心雪亮苏少波岳树源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机器人卵圆孔
弥散张量成像的脑神经示踪重建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进行脑神经(CNs)纤维束示踪、可视化重建的可行性,并尝试将其应用于颅底肿瘤术前规划。方法利用3.0T磁共振对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扫描,3DSlicer软件完成脑神经纤维示踪、重建,病变患者重建肿瘤三维影像,通过手术观察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确认脑神经的位置。结果CN Ⅱ、Ⅲ、Ⅴ、Ⅵ、Ⅶ一Ⅷ、X、Ⅻ成像良好,肿瘤、水肿与相关脑神经的三维空间关系通过纤维示踪与三维重建得以呈现,经过手术验证准确无误。结论联合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及3DSlicer软件是正常及病理状态下脑神经可视化重建切实可行的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马峻苏少波赵岩李勇刚岳树源
关键词:脑神经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成像颅底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