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婧 作品数:18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脂膜炎致间质性肺炎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一例 2007年 患者女,75岁,因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体温37.1~37.8℃)、咳嗽、咳痰伴胸闷2个月入院。60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输卵管结核。入院后体格检查:心率8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爆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WBC6.0×10^9/L,中性粒细胞81.7%,PLT 142×10^9/L,RBC 3.31×10^12/L,Hb62g/L,红细胞沉降率74mm/l h,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张燕燕 马婧关键词:^18F-FDG 符合线路显像 间质性肺炎 脂膜炎 结核菌素试验 输卵管结核 核医学显像对不明性质颈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核医学显像在诊断不明性质颈痛中的价值。方法70例不明性质颈痛患者,X线、CT或MRI结果提示骨质破坏或占位性病变,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拟手术治疗入院。为明确诊断,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像后1周内行手术或病灶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结果。10例骨显像多发骨转移瘤的患者进行了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FDG)肿瘤代谢显像。结果骨显像阳性62例。33例颈部单发病灶,其中原发恶性肿瘤4例,转移瘤6例,良性病变23例。29例为多发病灶,其中转移瘤24例。25例患者骨显像后改变了治疗方案。10例转移瘤患者中的7例18F-FDG肿瘤代谢显像找到了原发病灶。结论全身骨显像应作为诊断不明性质颈痛的重要辅助手段。18F-FDG肿瘤代谢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联合应用对于不明性质颈痛的明确诊断,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卫方 马婧 徐艳 张燕燕关键词:颈痛 骨质破坏 全身骨显像 脱氧葡萄糖 全身骨显像未确定诊断骨病性质(附140例分析)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提高全身骨显像对骨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确定诊断率。方法 每个病人用99Tcm MDP进行骨全身显像及局部放大显像。结果 14 0例不能确定诊断者经过手术、穿刺病理检查 ,或经复查显像 ,X线、CT、MRI证实 ,确定诊断为骨肿瘤 78例 ( 4 1% ) ,骨关节病 3 6例 ( 2 6% ) ,骨创伤 15例 ( 11% ) ,骨结核 7例 ( 5 % ) ,骨炎症 4例 ( 3 % )。结论 全身骨显像表现不典型者一个或两个病灶时仍以肿瘤可能最多 ,应做为第一考虑 ,骨关节病病灶多发生在颈、腰椎和膝关节处 ,有创伤史者考虑骨创伤可能 ,骨结核和炎症虽为少数也需与肿瘤鉴别。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提高全身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和确诊率。 陈曼 马婧 李欣欣关键词:全身骨显像 骨肿瘤 转移瘤 ^(18)F-FDG符合线路在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在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与经阴道B超、血清CA125的效能比较。方法对40例(62例次)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进行分析,采用视觉观察及半定量(T/N比值)分析并与病人近期血清CA125、经阴道B超对比。结果①40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31%、71.43%、85.00%。②35例血清CA125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66.67%、85.71%、74.29%;90.48%、71.43%、82.86%。③另35例经阴道B超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36%、53.85%、74.29%;90.91%、76.92%、85.71%。结论18F-FDG符合线路诊断复发性卵巢肿瘤的价值高于血清CA125及经阴道B超,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18F-FDG符合线路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 李欣欣 张燕燕 张卫方 徐艳 马婧 毛远关键词:卵巢肿瘤 复发 氟脱氧葡萄糖F18 符合线路^(18)F-FDG显像诊断头颈部肿物 2005年 目的 探讨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头颈部肿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头颈部肿物患者的符合线路显像结果,观察各种病变对于18F FDG的摄取情况,并计算其T/N值。结果 38例患者,恶性淋巴瘤13例, 10例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癌8例,全部显像阳性;10例原发肿瘤中1 例未显影;7例良性病变患者中6例呈阳性,即真阳性27 例,真阴性4 例,假阳性6 例,假阴性1 例。敏感性96.4%(27/28),特异性40.0%(4/10),准确性81.6%(31/38)。结论 18F FDG 符合显像诊断头颈部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多床位显像有助于肿瘤的分期。紧密结合临床,认真分析病灶的显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张卫方 马婧 徐艳 李欣欣 黄俊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 肿瘤 建立综合病例影像库促进以病例为中心的医学影像教学 被引量:6 2012年 传统医学影像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比较影像学的发展对以往的影像诊断思维方式和医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病例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CBL)需要真实的病例和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习主动性。建立包含了临床资料和典型病例图像的综合病例影像库,克服传统影像库的不足,与CBL充分整合,进一步推动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多元化影像的比较诊断模式的建立,从而推动整体医学影像诊断及教学水平的进步。 张卫方 张燕燕 李欣欣 马婧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比较影像学 核素显像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2009年 目的核素显像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于心肌修复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非随机法(患者意愿)分为两组。细胞移植组(BM-MNCs组)10例,经冠状动脉骨髓细胞注射+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14人,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移植术前、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心肌灌注静息显像及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结果术后12个月BM-MNCs组心肌血流灌注评分明显改善(46.67±3.44 vs 29.00±4.50,P= 0.0015),对照组较术前无明显改变(46.33±2.80 vs 47.00±4.12,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00±4.50 vs 47.00±4.12,P=0.0157)。BM-MNCs组心肌梗死区面积明显减少[(38.00±3.86)%vs(29.44±4.73)%,P=0.0009],对照组术后无显著变化[(32.70±5.02)%vs(30.30±4.92)%],两组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门控心血池显像结果示:移植组术后12个月LVEF值可见轻度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超声心动图一致。结论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BM-MNCs移植后的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域血流灌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心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张卫方 张燕燕 徐艳 马婧 李欣欣 王荣福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双核素显像对直接经皮冠脉治疗后再灌注心肌的评价 被引量:5 2005年 张卫方 张燕燕 徐艳 马婧关键词:双核素心肌显像 再灌注 心肌灌注显像对心梗恢复期骨髓细胞移植效果估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应用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猪急性心梗恢复期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创建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分两组 ,分别于结扎后 2周经前降支注入自身骨髓干细胞和磷酸缓冲液 (PBS)。结扎后 2周及第 5周 ,同时对两组动物行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骨髓细胞移植组 ,移植后 3周心肌灌注显像血流灌注较PBS组明显改善 ,两组显像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 42 .4± 5 .0 )和 ( 2 9.8± 9.5 ) (P <0 .0 5 ) ]。并与冠造及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后 ,心梗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细胞活性的较好方法。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血运供应及心肌活力。 张卫方 张少衡 张燕燕 马婧 徐艳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塞 心肌灌注显像 核素显像对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梗后心衰效果的评价 张卫方 张燕燕 徐艳 马婧 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