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出血热
  • 2篇病毒
  • 1篇中和抗体
  • 1篇生态学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学
  • 1篇抗体
  • 1篇急性
  • 1篇急性发热
  • 1篇发热
  • 1篇病毒分离
  • 1篇病毒学
  • 1篇病人
  • 1篇病原学
  • 1篇出血
  • 1篇出血热病毒

机构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3篇柴君杰
  • 3篇韩砚义
  • 3篇冯崇慧
  • 3篇李华国
  • 2篇张玉珲
  • 2篇刘远恒
  • 1篇肖成恩

传媒

  • 3篇地方病通报

年份

  • 3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966年新疆巴楚县出血热病研究报告 Ⅲ.新疆巴楚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1965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发生出血热患者11例,死亡10例。1966年同一地区发病8例,死亡6例。两年中共发生病人19例,死亡16例,病死率84.2%。1966年4~6月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对1966年经临床观察和病原学或血清学确诊的5例患者和1965年有较完整病历或流行病学调查记录的6例,共11例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出现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50天时间内,具有明显的春夏季节性。除1例患者为乡村兽医外,其余都是牧羊人。7例患者发病前的活动范围为阿克沙克马拉勒以北,东西约70km的荒漠牧场中。病人之间没有联系,呈高度散发状态,其中3例有近期蜱咬史。另4例患者属于同一个家庭,首发病例是居住在牧场中放牧的家庭主妇,患病期间在前来参加护理和帮助家务的子女和儿媳中有3人相继被感染发病,是一起家庭内的暴发流行。首发病例有近期蜱咬史。用补体结合试验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查农牧民728人,其中抗体阳性者71人,阳性率10.2%,在有放牧史的156人中血清学阳性者30人,阳性率19.25%;没有放牧史的572人中血清阳性者44人,阳性率7.7%,二者...
柴君杰肖成恩刘远恒张玉珲玉山.努尔韩砚义冯崇慧乔永寿李华国
关键词:流行病学生态学
1966年新疆巴楚县出血热病研究报告 Ⅱ.新疆巴楚出血热病原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1966年4~5月从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的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液和死亡病例的肝、脾、肾及淋巴结等脏器组织标本和牧场中采集的亚洲璃眼蜱成虫标本接种4日龄以内的新生小鼠(乳鼠),结果共分离出14株病毒。标本经脑内和腹腔联合接种乳鼠后6~10天之间出现典型症状,包括:惊跳、弓背、痉挛、继之出现迟纯、软弱、平衡失调、侧卧、拒乳、皮肤苍白而死亡。在乳鼠中连续传代3次后,潜伏期缩短为5天,发病规律,可稳定传代。乳鼠脑组织中的病毒滴度可达6.78logLD50/0.01mL。新生金地鼠在接种急性期病人血液标本后可出现症状和死亡。新生大白鼠用从病人分离的病毒进行脑内和腹腔接种后出现典型症状并死亡。豚鼠在腹腔接种病人急性期血液标本后出现轻度症状。取其心血接种乳鼠后可使乳鼠发病。在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豚鼠血清中均可测出较高滴度的补体结合抗体。1岁龄绵羊在皮下接种10%感染乳鼠脑悬液后仅出现轻度不适,但用此绵羊的血液接种乳鼠可使乳鼠发病死亡。绵羊的病毒血症至少可持续6天。通过绵羊的病毒在乳鼠中的潜伏期缩短为4天,滴度升高,10-6稀释度可使乳鼠全部死亡。病毒可通过蔡氏滤器EK滤板。可被低浓度甲醛灭活。1/10氯仿、20%乙醚在室...
冯崇慧柴君杰韩砚义李华国
关键词:出血热病毒病毒学免疫学
1966年新疆巴楚县出血热病研究报告 Ⅰ.5例出血热病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1966年4~5月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发生5例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入院后经抢救治疗,3例死亡,2例痊愈出院。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显著乏力、嗜睡、肢体疼痛、面颈部潮红、恶心、呕吐、继之出现皮肤及粘膜出血、鼻出血,可发展至消化道大量出血(呕血、便血)、血尿、低血压。早期即有蛋白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4例患者在发病第2,4,5和9天从血液标本中分离到病毒。从2例尸检的肝、脾、肾和淋巴结标本中也分离到病毒,3例患者血清对本身分离的病毒中和试验阳性,2例双份血清的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增长。
柴君杰韩砚义冯崇慧张玉珲玉山.努尔刘远恒张雁武乔永寿李华国
关键词:急性发热出血病毒分离中和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