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新彦

作品数:41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子宫
  • 16篇宫内
  • 15篇子宫内膜
  • 15篇内膜
  • 15篇宫内膜
  • 12篇子宫内膜癌
  • 12篇内膜癌
  • 12篇宫内膜癌
  • 8篇宫颈
  • 7篇蛋白
  • 6篇妊娠
  • 5篇血管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血管生成
  • 4篇血管生成拟态
  • 4篇表达及意义
  • 3篇异位症
  • 3篇预后

机构

  • 41篇邯郸市中心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作者

  • 41篇韩新彦
  • 17篇李美艳
  • 14篇宋春丽
  • 13篇王菊荣
  • 12篇呼君瑜
  • 8篇张彤艳
  • 8篇田芬
  • 6篇刘平
  • 6篇卢静
  • 5篇牛广旭
  • 4篇张桂东
  • 3篇马利辉
  • 3篇焦茹
  • 2篇魏红芳
  • 2篇尹桂然
  • 2篇赵志军
  • 2篇陈永学
  • 2篇聂尚燕
  • 2篇秦杰
  • 2篇刘福生

传媒

  • 6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河北医药
  • 3篇肿瘤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理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妇科炎症的临床观察研究
杨晓明韩新彦宋春丽
近年来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在临床上患者数目持续增多,且致病菌也在发生复杂性改变,难治性妇科炎症常伴尿路感染、下腹坠痛等;可有头晕、疲乏、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课题采用微波治疗仪对11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微波...
关键词:
关键词:妇科炎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
宫颈病变中错配修复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及h MSH6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在宫颈肿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h MSH6在50例慢性宫颈炎~CINI组,50例CINII^CIN III组,50例宫颈癌组中的表达。结果 h MLH1蛋白的缺失表达率在慢性宫颈炎~CINI组、CINII^CINIII组、宫颈癌组分别为12%(6/50)、16%(8/50)、42%(21/50),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CINI组与CINII^CIN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II^CINIII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CINI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 MLH1蛋白在宫颈癌的缺失表达显著高于癌前病变。h MSH2蛋白的缺失表达率在慢性宫颈炎~CINI组、CINII^CINIII组、宫颈癌组分别为4%(2/50)、6%(3/50)、12%(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 MSH6蛋白的缺失表达率在慢性宫颈炎~CINI组、CINII^III组、宫颈癌组分别为2%(1/50)、4%(2/50)、1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h MLH1、h MSH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h MSH2、h MSH6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h MLH1、h MSH6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h MSH6的缺失发生可能在宫颈癌的早期,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宋春丽张桂东韩新彦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免疫组织化学
HE4蛋白与OPN蛋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组、癌前病变组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对EC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的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及癌组中HE4、OPN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来评价各因素与EC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并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和癌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HE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3.33%、32.00%、70.76%,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升高分别为10.00%、24.00%、63.74%,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蛋白及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C中HE4蛋白的表达与OP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7,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HE4阳性表达及OPN阳性表达5个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年龄、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与预后不相关(P>0.05)。COX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HE4阳性表达、OPN阳性表达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但组织学分级影响最不明显(P=0.049)。结论 HE4和OPN蛋白在EC中高表达且正相关,手术-病理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肌层浸润深、HE4表达阳性、OPN表达阳性者预后差,HE4和OPN有望成为评价EC预后的重要标记。
李美艳韩新彦马利辉呼君瑜宋春丽张易欣朱明明刘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预后COX回归模型
阿希米及爱保疗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阿希米(纳米银外用抗菌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组(90例)及爱保疗组(9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宫颈局部给予阿希米(1片/d,6天为1个疗程)及爱保疗治疗(于月经后3~7天开始,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78%、83.33%(爱保疗组)及27.78%、76.67%(阿希米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多数患者在使用阿希米及爱保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彤艳田芬韩新彦扬晓明
关键词:宫颈糜烂纳米银
子宫全切术不缝合盆腔腹膜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不缝合盆腔腹膜与缝合盆腔腹膜术后并发症有无差异。方法选择子宫全切术缝合盆腔腹膜41例(对照组),子宫全切术不缝合盆腔腹膜44例(观察组),分别观察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性生活感觉良好(P<005),对照组术后盆腔疼痛以及淋巴囊肿发生率较多(P<005),观察组淋巴囊肿发生率低。结论子宫全切术不缝合盆腔腹膜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建议子宫全切术取消缝合盆腔腹膜的习惯。
王菊荣韩新彦
关键词:盆腔腹膜子宫全切术不缝合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目的观
VM、Leptin、VEGF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瘦素(Lep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检测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临床诊断评价。方法选取63例正常子宫内膜、8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和197例EC患者,检测各组织中VM、Leptin和VEGF的表达情况。CD34-PAS双重染色法检测VM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eptin、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的相关关系及其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单项检测、两两配对检测及其联合检测EC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约登指数,比较三者的诊断效力。结果正常对照组、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VM、Leptin、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其阳性表达率VM分别为1.59%,4.71%,39.59%;Leptin为9.52%,32.94%,78.68%;VEGF为4.76%,21.18%,68.02%,不同组间相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M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86,P=0.001);Lept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49,P=0.000);VM与Leptin呈正相关(r=0.435,P=0.000),三者具有明显的正协同效应。VM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39.59%和64.06%,Leptin为78.68%和77.97%,VEGF为68.02%和75.65%;两两联合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VM+Leptin为80.71%和78.84%,VM+VEGF为75.63%和79.13%,Leptin+VEGF为81.73%和79.13%;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为84.77%和80.58%。结论联合检测VM、Leptin和VEGF蛋白三者比单独和两两配对检测对EC有更好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可作为EC诊断和评估的指标之一。
李美艳韩新彦陈永学牛广旭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拟态瘦素VEGF蛋白
CK7、P16、SCC-Ag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7(CK7)、抑癌基因P16和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诊断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妇一科收治的2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其中宫颈活检炎症病例(对照组)77例、LSIL组92例、HSIL组9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CK7、P16蛋白的表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SCC-Ag的表达,用列联系数对CK7、SCC-Ag、P16三者在各组中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单项检测、两两配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SIL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约登指数,比较三者的诊断效力。结果CK7、P16、SCC-Ag的单项、两两配对及三者联合检测阳性表达率对照组、LSIL组和HSIL组中均逐渐升高,且HSIL组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与SCC-Ag呈正相关(r=0.204,P=0.001),CK7与P16表达呈正相关(r=0.437,P<0.001),SCC-Ag与P16表达呈正相关(r=0.350,P<0.001),三者具有明显的正向协同效应;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98.95%;99.00%)。结论CK7、SCC-Ag和P16三指标联合检测比单独和两两配对检测对SIL具有更好的诊断效力,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SIL诊断的价值指标之一。
曹庆营李美艳牛广旭韩新彦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7鳞状细胞癌抗原P16蛋白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1例报道被引量:4
2017年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在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及卵巢癌的治疗中已有较多应用,NACT能改善手术预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治疗中则鲜有报道。现报道临床应用NACT成功治疗晚期EC患者1例。
李美艳韩新彦张彤艳刘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病例报告
Ⅰ型子宫内膜癌中uPA蛋白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检测u PA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进而探讨u P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50例(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0例(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30例(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u PA蛋白和E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u 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0.00%、54.00%,而ER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100%、72.00%、56.00%,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 PA蛋白及ER的表达率在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u PA的表达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3,P<0.05)。结论 u PA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的调控,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
李美艳聂尚燕呼君瑜陈辉马利辉焦茹赵红韩新彦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ER免疫组织化学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CF_6含量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线粒体偶联因子6(m itochondrial coup ing factor 6,CF6)含量的变化,以探讨CF6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F6的含量(pg/m l)。结果:正常孕晚期血浆CF6含量与正常非孕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与正常孕晚期血浆CF6含量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CF6含量随着平均动脉血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CF6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因子之一。
王菊荣闫华韩新彦尹桂然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线粒体偶联因子6前列环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