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克庆

作品数:87 被引量:82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32篇社会学
  • 25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社会
  • 15篇救助
  • 15篇福利
  • 14篇社会保障
  • 12篇社会救助
  • 10篇低保
  • 10篇保险
  • 8篇中国社会
  • 8篇社会分层
  • 8篇市场经济
  • 8篇农民
  • 7篇社会保障制度
  • 7篇农民工
  • 7篇民工
  • 7篇扶贫
  • 6篇养老
  • 6篇社会保险
  • 6篇市民
  • 6篇最低生活保障
  • 5篇养老保险

机构

  • 68篇中国人民大学
  • 9篇南开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作者

  • 83篇韩克庆
  • 2篇郭瑜
  • 2篇刘宝臣
  • 2篇韩锋
  • 2篇杨俊
  • 2篇唐钧
  • 1篇吴忠民
  • 1篇李莹
  • 1篇侯钧生
  • 1篇孙建丽
  • 1篇张岳红
  • 1篇汪东方
  • 1篇李瑾
  • 1篇付媛媛
  • 1篇王滨
  • 1篇赵卫华
  • 1篇赵晰
  • 1篇武文青
  • 1篇胡雅梅

传媒

  • 4篇广东社会科学
  • 4篇东岳论丛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教学与研究
  • 3篇学海
  • 3篇社会科学
  • 3篇中共珠海市委...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学术界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时事报告
  • 2篇社会学家茶座
  • 2篇社会保障研究
  • 2篇社会建设
  • 2篇社会福利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持人语 就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
2017年
福利领取与促进就业的关系,不仅是社会建设非常重要的政策议题,也是学界倍加关注的研究主题。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福利机构开始通过“从福利到工作(welfare-to-work)”项目来鼓励福利领取者去就业。强制性的“从福利到工作”项目在1996年的福利改革以后逐步扩张,很多“从福利到工作”项目以“工作福利(workfare)”的形式,要求公共救助的接受者去工作而不是领取福利津贴。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或者工作福利政策,成为绝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重要而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
韩克庆
关键词:救助主持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福利机构劳动力市场政策议题
就业救助的对象界定与路径选择:工作福利的视角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的调研,认为当前的就业救助中政策对象模糊、政策目标偏离、政策效果不足,造成政策定位与实践效果的错位。就业救助的目标人群为就业困难群体,包括城市贫困群体中的失无业者和非正规的灵活就业者,以及非贫困群体中的低就业质量者。借鉴工作福利的理念和路径,就业救助应注重积极救助。本文认为,应针对不同程度就业困难的失无业群体提供相应强度的就业救助。在实践路径中,就业困难群体依据就业困难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有就业意愿且技能较高、有就业意愿但技能较低、缺乏就业意愿三类,其中贫困者构成二三类群体之间的夹层。三类就业困难群体分别对应长期促进模式、快速就业模式、工作体验模式三类工作福利实施路径。就业救助的相关主体包括: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社会组织为主的服务提供主体、以企业及专业机构为主的服务支持主体,主体间宜采取"混合—合作"式的管理模式。
韩克庆赵晰
关键词:就业困难群体工作福利社会救助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新发展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梳理了我国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制度的发展脉络,认为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强制性收容遣送,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愿性救助管理,是对人身自由的一种解放,也是对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理念的改造和发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流浪乞讨纳入临时救助制度中,标志着我国城市流浪乞讨救助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此,需要突出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理念,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具体来讲,一是公安部门的治安责任,二是民政部门的救助责任,三是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责任,四是家庭保护责任。借鉴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实践,仍是我国城市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发展的重要环节。
韩克庆
关键词:流浪乞讨收容遣送救助管理社会治理
社会质量理论:一个研究综述被引量:11
2010年
一、社会质量的概念社会质量理论是近年来在欧洲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理论。在社会质量理论的开创者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 Beck)等人看来,社会质量指的是公民在那些能够提升他们的福利状况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其社区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的程度。
韩克庆
关键词:社会理论社会质量经济生活开创者
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的分裂与整合
2016年
首先,两类政策的目标人群不同。这两类政策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动因,社会救助制度是为了应对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贫困现象,低保制度最初设计的目标人群是城市中的贫困人群,后来才扩展到农村居民;而扶贫开发工作则是为应对农村中的大规模贫困现象,其最初设计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农村的贫困县和贫困户,且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对象。
刘宝臣韩克庆
关键词:社会救助制度扶贫开发工作贫困现象经济改革
儿童收养困局怎样打破被引量:2
2013年
在孤残儿童救助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政府责任不明确、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救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该通过建立多方合作型家庭收养的方式来改善其不足和缺陷。
韩克庆付媛媛
关键词:儿童救助收养政府责任公共财政救助体系合作型
市民社会与中国社会福利体制的构建被引量:26
2008年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市民社会在中国总体上是缺位的。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发育与中国社会福利体制改革近乎是同步进行的。在市民社会发育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从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看,社会化过度而国家化不足;二是从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看,社会化(市场化)不足而国家化过度。
韩克庆
关键词:市民社会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社会化
贫困概念的界定及评估的思路被引量:18
2018年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尤其在我们要追溯贫困的原因时。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各种贫困定义,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终将贫困归为四大类:经济视角下的"匮乏说"、发展视角下的"能力说"、社会视角下的"剥夺说"和阶层视角下的"地位说"。然后将以上四种不同视角下的"贫困"整合为一个"多维贫困"的模型。接下来利用"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研究课题的调查数据对多维贫困进行了定量评估,最后以"雷达图"对多维贫困的四个维度进行了描述,并比较出其中的长板和短板。
"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课题组韩克庆唐钧
关键词:贫困概念能力说多维贫困
现代性:全球化与中国化——对吉登斯现代性观点的一种社会学解读被引量:5
2002年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大约从17世纪的欧洲起源的一种社会生活(social life)或组织(organization)的模式,之后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全球。它有四个维度,分别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监督和军事力量。以全球化为突出标准的高度现代性又称晚近现代性,它是现代性的当前阶段,是现代性的极端化。现代性在西方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后现代性可以看作现代性的一个新的阶段。现代性对于西方与对于中国具有不同的意义。现代性在本质上具有“共相”,但是在不同的时空范围、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现代性必定呈现出不同的“具相”。
韩克庆张岳红
关键词:吉登斯
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可持续
2016年
社保是民生之基。“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蓝图。“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改革创新到定型完善的重要时间窗口。为此,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涵盖“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等三大领域,包括诸如“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等多项具体举措。
韩克庆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