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贺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霍英东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飞虱
  • 2篇水稻
  • 2篇种群
  • 2篇白背飞虱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野外
  • 1篇诱虫
  • 1篇配电盘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迁飞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种群发生
  • 1篇纵卷叶螟
  • 1篇蜗轮
  • 1篇卷叶
  • 1篇卷叶螟
  • 1篇抗虫
  • 1篇抗虫水稻
  • 1篇昆虫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隋贺
  • 4篇陈法军
  • 3篇李志毅
  • 3篇徐艳博
  • 2篇韩兰芝
  • 1篇解春兰
  • 1篇万贵钧
  • 1篇党志浩
  • 1篇韩超
  • 1篇潘卫东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转Cry1Ab和Cry1Ac融合基因型抗虫水稻对田间二化螟和大螟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以Bt水稻华恢1号(Cry1Ac和CryAb融合基因;简称HH1)及其对照亲本明恢63(简称MH63)稻田靶标害虫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和次靶标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大田螟虫发生规律及其靶标和次靶标害虫致害力差异。结果表明,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上二化螟或大螟的卵块数量差异不显著,同时,对照亲本上二化螟与大螟的落卵量差异不显著,但Bt水稻上二化螟的落卵量显著大于大螟。与对照亲本相比,Bt水稻上二化螟幼虫发生量显著降低,降幅高达84.9%—100%,但大螟发生量差异不显著;此外,对照亲本上二化螟幼虫发生量显著高于大螟,但Bt水稻上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Bt水稻上二化螟导致的枯心/白穗率和受害丛率都显著低于其在对照亲本上的致害程度,降幅分别为30.8%—98.3%和11.4%—96.6%,而大螟差异不显著。可见,Bt水稻对靶标害虫二化螟具有较高抗性,而对次靶标害虫大螟的抗性不明显。另一方面,Bt水稻和对照亲本上二化螟导致的枯心/白穗率和受害从率都显著高于大螟。可见,二化螟仍是当前非转基因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而Bt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发生的显著抑制作用以及对大螟幼虫发生的不显著影响,使得其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下靶标害虫二化螟和次靶标害虫大螟间的竞争替代成为可能。
李志毅隋贺徐艳博韩兰芝陈法军
关键词:BT水稻二化螟大螟种群发生
褐飞虱成虫体内磁性物质检测被引量:7
2011年
地磁定向是昆虫远距离迁飞定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MPMS-7型号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磁场范围为±4.8mA/m,温度范围为1.9~400K)检测虫体内的磁性物质,明确其体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褐飞虱长翅型雄成虫整个虫体的温度退磁曲线在T=220K处无明显拐点,磁滞回线无明显闭合现象;长翅型雌成虫及短翅型雌、雄成虫整体磁性物质检测结果与长翅型雄成虫类似,说明利用成虫整体进行磁性物质检测效果不明显。分体段检测时,褐飞虱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腹部温度退磁曲线在T=220K处有明显拐点,且磁滞回线明显闭合,说明该部位有磁滞(即矫顽力)存在,也即存在着磁性物质;而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头胸部的磁滞回线无闭合现象,说明该部位无磁性物质存在。褐飞虱虫体内磁性物质的存在为其远距离迁飞过程中实现地磁定向提供了物质基础。
解春兰李志毅隋贺潘卫东陈法军
关键词:褐飞虱翅型迁飞磁性物质
气候变化下转Bt水稻对三种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水稻因为农业害虫造成的减产重大,转Bt水稻的推广和应用被认为可从根本上减轻其靶标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但相应的也会导致其非靶标害虫(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
隋贺
关键词:气候变化白背飞虱灰飞虱种群动态非靶标害虫
一种自动收样诱虫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虫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收样诱虫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供电与驱动系统、昆虫诱集系统,供电与驱动系统位于支架中部,包括外壳、配电盘、步进电机、轴承座、减速蜗杆、蜗轮与传动轴;昆虫诱集系统位于支架顶部,包...
陈法军隋贺万贵钧党志浩徐艳博
文献传递
广西兴安转Bt水稻大田两迁害虫发生动态被引量:10
2011年
以转Bt水稻华恢1号(Cry1Ac/CryAb融合基因型,简称HH1)及其对照亲本明恢63(简称MH63)稻田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转基因抗虫水稻种植下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致害力差异.结果表明:转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上稻纵卷叶螟的落卵量和幼虫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转Bt水稻的卷叶株率和卷叶率都显著低于对照亲本.表明转Bt水稻对靶标害虫稻纵卷叶螟具有较高抗性.转Bt水稻及对照亲本上白背飞虱若虫、成虫及整个种群的发生动态差异不显著,且转Bt水稻对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的种群发生影响也不显著.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转Bt水稻上若虫及短翅型成虫发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亲本;相反,转Bt水稻上长翅型成虫发生量明显低于对照亲本,且水稻生育后期长翅型成虫雌性比明显低于对照亲本.转Bt水稻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下其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的发生危害变得更为复杂.
隋贺李志毅徐艳博韩超韩兰芝陈法军
关键词:BT水稻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