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起伟

作品数:43 被引量:352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农业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石漠化
  • 15篇岩溶
  • 9篇水土
  • 8篇岩溶区
  • 8篇水土流失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喀斯特石漠化
  • 4篇岩溶地区
  • 4篇遥感
  • 3篇遥感监测
  • 3篇遥感监测研究
  • 3篇示范区
  • 3篇喀斯特地区
  • 2篇地貌
  • 2篇遗产
  • 2篇生态
  • 2篇石漠化治理
  • 2篇世界遗产
  • 2篇提名
  • 2篇土地利用结构

机构

  • 3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8篇贵州师范学院
  • 5篇贵州教育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凯里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省植物园
  • 1篇开鲁县委组织...
  • 1篇科技厅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3篇陈起伟
  • 22篇熊康宁
  • 12篇兰安军
  • 4篇盈斌
  • 4篇罗娅
  • 3篇肖时珍
  • 2篇程安云
  • 2篇王世杰
  • 2篇卢绍香
  • 2篇白晓永
  • 1篇王俊
  • 1篇贺祥
  • 1篇龙成昌
  • 1篇罗光杰
  • 1篇蓝安军
  • 1篇刘芬良
  • 1篇桑宏波
  • 1篇林振山
  • 1篇魏鹏
  • 1篇胡学彬

传媒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安顺学院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贵州教育学院...
  • 2篇铜仁学院学报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园林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顺市旱地岩溶石漠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论文采用2015年的2.5m分辨率的ZY-3遥感影像,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安顺市旱地的石漠化特征。结果表明:安顺市旱地总面积为2199.02km^2,其中有78.13%分布于岩溶区;发生石漠化的旱地面积为412.95km^2,坡度大于35°的石漠化旱地面积最大(119.19km^2)且石漠化发生率最高(45.88%),0°~5°的石漠化旱地次之(95.41km^2),但石漠化发生率较低,为13.31%。石漠化旱地密集分布在安顺市中部,呈现由北至南的条带状;石漠化旱地面积随石漠化等级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坡度增加,中度、强度石漠化旱地比例增大,轻度、中度和强度石漠化旱地间比例差距越来越小。
赵榕熊康宁陈起伟
关键词:旱地石漠化坡度
梵净山世界遗产提名地环境问题空间分布及整治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以2017年中国政府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唯一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计划的梵净山为研究区,通过专家评议确定研究区环境问题类型,再以773处环境问题分布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问题分类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空间分布特征为集聚型,空间密度呈现"外疏内密"格局,空间集聚程度形成3个等级;3)生物多样性价值受到的影响强度最大,违规人类活动类问题是最突出的环境问题;4)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进一步提出相应整治策略,为我国世界遗产提名地环境整治提供借鉴。
曹杰熊康宁陈丽莎肖时珍陈起伟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价值环境问题环境整治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贵州石漠化综合治理被引量:4
2019年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分别解译出石漠化和土地利用现状,叠置分析贵州省发生石漠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发现,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为27 956. 63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 9%,旱地、灌木林地、草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是贵州发生石漠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而高达76. 1%的石漠化面积分布在旱地、灌木林地和草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据贵州石漠化区土地利用结构,贵州石漠化治理应以封山育林、经济林和草地建设为主,辅以防护林建设,配套相应的农田水利工程及畜牧业工程,实现对石漠化的综合治理。
陈起伟熊康宁熊康宁
关键词:岩溶石漠化土地利用结构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分布特征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鸭池示范区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选择具有温凉春干夏湿岩溶高原山地生态环境的毕节市鸭池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5 m分辨率的Spot 5遥感影像、1∶1万地形图、土地利用图等基础图件,对示范区进行了石漠化遥感解译,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其它林地、低覆盖度草地、陡坡耕地和裸岩石砾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性是导致石漠化发生程度差异的因素之一,石漠化治理不仅要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还要结合示范区人口社会经济情况,提高土地的生产力,采取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工程措施、以经济林种植为主的生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盈斌熊康宁陈起伟肖时珍
关键词:石漠化土地利用
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相关性研究——以贵州安顺市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ASTER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参照《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安顺市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非水土流失区及水土流失等级较低的区域石漠化发生率和石漠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水土流失区及高等级水土流失区。非岩溶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岩溶区16.9个百分点,非石漠化区与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发生率分别为39.4%和36.8%,低等级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高等级水土流失区27.4个百分点,安顺市非岩溶区、非石漠化区及石漠化等级较弱的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率更高,等级也更强。
陈起伟卢绍香
关键词:岩溶区石漠化水土流失
基于遥感光谱特征的喀斯特石漠化信息提取被引量:32
2003年
不同的地物特征具有不同的光谱值,不同的石漠化强度级别由于影响因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利用遥感光谱分析方法,对各种石漠化强度样区进行光谱采样,分析其在各波段的谱值关系,建立石漠化的提取模型,提取出石漠化的空间格局和强度信息图,作为研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重建的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基于光谱特征的石漠化信息提取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陈起伟兰安军熊康宁肖时珍王俊熊娟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信息提取遥感光谱特征生态重建
安顺市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典型喀斯特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解译出研究区石漠化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研究安顺市石漠化区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发现:安顺市石漠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明显,石漠化只发生在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等六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安顺发生石漠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林地、未利用地和草地,其石漠化面积占整个安顺市石漠化面积比例近65.6%,其强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9.9%。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充分考虑石漠化发生的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布设防护林、经济林和草地建设工程。
卢绍香吴奕鹏吴乾敏陈起伟
关键词:石漠化土地利用
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与精准扶贫协同机制及模式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指出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贫困之因,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
陈起伟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环境整治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环境整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以及价值呈现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明确第二轮定期报告中的世界遗产威胁因素;确定需要实地考察的世界自然遗产提...
曹杰熊康宁王琦陈起伟盈斌陈丽莎
文献传递
石漠化治理区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花江石漠化治理区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研究石漠化治理区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将有助于深入分析和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驱动力及资源环境效应。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石漠化治理区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2005~2012年,研究区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由2 824.23 hm2减少到2 777.60 hm2,减少了46.63 hm2,占2005年石漠化面积的1.65%;石漠化程度呈现从重变轻的趋势,无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增加12.68%和3.08%,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分别减少5.11%、2.07%和5.24%。其中,稳定型石漠化区域面积最大,占喀斯特面积的95.40%;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为1.15%,土地利用较为稳定。恢复型石漠化区域面积占喀斯特面积的3.95%;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为40.64%,土地利用变化剧烈。退化型石漠化区域面积最小,仅占喀斯特面积的0.65%;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为22.21%,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2)土地利用变化以园地减少为主要特征,其变化主要由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劳动力比重变化、本地务工收入变化和外出务工收入变化等4个因子驱动产生。其中,园地变化与本地务工收入变化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691;与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指数、劳动力比重变化指数和外出务工收入变化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472、-9.735和-0.443。劳动力比重变化指数是引起园地发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3)国家因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而施行退耕还林(草)政策和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农户因脱贫致富需要而提高文化素质和调整从业行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石漠化治理区的劳动力转移和产业转型,进而共同驱动了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
彭睿文罗娅陈起伟李永垚
关键词:石漠化LUCC小尺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