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祝君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电致变色
  • 4篇电致变色材料
  • 3篇电致变色性能
  • 3篇循环伏安
  • 2篇电致变色器件
  • 2篇电子墨水
  • 2篇循环伏安法
  • 2篇紫精
  • 2篇伏安法
  • 1篇电子纸
  • 1篇性能及应用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异丙基
  • 1篇异丙基丙烯酰...
  • 1篇酸酯
  • 1篇蒽醌
  • 1篇酰胺
  • 1篇烯烃
  • 1篇显示器
  • 1篇硝基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作者

  • 9篇陈祝君
  • 7篇傅相锴
  • 4篇蒋庆龙
  • 2篇孙炎
  • 2篇丁萍萍
  • 2篇涂茜
  • 1篇吴柳
  • 1篇李超
  • 1篇王刚
  • 1篇罗伟
  • 1篇陈蔚
  • 1篇涂小波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科教文汇

年份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反射型全固态纸载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纸张作为载体材料的反射型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极其制备方法。器件包括纸载电致变色层,用高分子固体或凝胶型聚电解质制作的离子导体层,有机或无机对电极层即离子存储层,导电电极层和透明玻璃基底层。电致变色器件以纸载...
傅相锴蒋庆龙罗伟陈祝君
文献传递
非对称紫精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新的非对称q含有不饱和双键的紫精化合物,运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具有稳定的电致变色性能,可用以制作实用的电致变色器件。
孙炎陈祝君王刚
关键词:紫精电致变色循环伏安法
烯烃取代的紫罗精合成及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被引量:6
2007年
合成了2种烯烃取代的紫罗精分子,通过核磁、红外和紫外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循环伏安表明,它们都有2个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并以PEO胶体聚电解质为离子导电层组装出了基于所合成化合物,低能耗、无辐射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总厚度约2.35mm,同溶液型电致变色器件相比较,全固态化可以提高器件在变色-褪色和开路延时记忆等方面的性能,且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经优化后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施加1.1~3V的电压可产生明显的蓝色或紫色,断电后开路延时记忆可以达到3d。实验测试出大多数器件响应时间小于50ms,循环次数在百万次以上,主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电子墨水的显示要求。
蒋庆龙傅相锴陈祝君
关键词:电子墨水
苯氧基蒽醌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用1-氯-蒽醌和2-氯-蒽醌与苯酚、邻甲氧基苯酚反应合成了1-苯氧基蒽醌、2-苯氧基蒽醌、1-(邻甲氧基)苯氧基蒽醌和2-(邻甲氧基)苯氧基蒽醌化合物。通过核磁、红外和紫外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循环伏安表明,它们都有两组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简易EC器件表明,合成的蒽醌衍生物在通电时可产生可逆电致变色效应。
陈祝君傅相锴丁萍萍蒋庆龙
关键词:循环伏安电致变色电致变色器件
对硝基苯氧基蒽醌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表征与电致变色性能
李超陈祝君傅相锴涂茜
非对称紫精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被引量:4
2008年
该文以4,4′-联吡啶分别与溴代正辛烷、氯化苄反应,再与对氯甲基苯乙烯反应合成了两个非对称含有不饱和双键的紫精化合物,二氯化1-苄基-1′-[4-(乙烯基)苄基]-4,4′-联吡啶盐和氯化溴化1-辛基-1′-[4-(乙烯基)苄基]-4,4′-联吡啶盐,收率超过80%。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其结构,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在0~-1V区间内,两个化合物在无色和紫红色间循环变化,具有稳定的电致变色性能,可望用以制作实用的电致变色器件。
孙炎傅相锴陈祝君陈蔚蒋庆龙
关键词:紫精电致变色循环伏安法功能材料
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温敏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质量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乙酯(MEA)或甲基丙烯酸丁酯(MBA)线型共聚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配比LCST可在18~32℃范围内调节。对聚合物水溶液进行UV测试发现,共聚物水溶液在LCST附近光透过率变化显著,共聚物水溶液在LCST温度之上为白浊状态而在该温度下为清澈透明状,在LCST以下,溶液的透光率受到浓度、单体投料比等因素影响。该变化过程呈现可逆性,且变化迅速,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在智能调光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丁萍萍傅相锴陈祝君涂小波
新型吩噻嗪衍生物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涂茜傅相锴陈祝君吴柳
蒽醌醚及重氮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电致变色应用研究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颜色会随着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相互转化而发生可逆改变的一种现象。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人们对能源的利用方式的新型功能材料。电致变色材料在大型显示器、灵巧窗及电子纸等方面都有广泛...
陈祝君
关键词:电致变色材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