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瑞萍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污泥
  • 2篇四环素
  • 2篇污泥产率
  • 2篇环素
  • 2篇活性污泥
  • 2篇好氧
  • 1篇动力学
  • 1篇毒性
  • 1篇多介质
  • 1篇多介质环境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溶胞
  • 1篇微氧
  • 1篇污泥减量
  • 1篇污泥减量化
  • 1篇污泥浓度
  • 1篇污泥停留时间
  • 1篇污泥吸附
  • 1篇吸附量
  • 1篇马尔柯夫链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环境...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陈瑞萍
  • 5篇刘东方
  • 5篇李克勋
  • 3篇张忠品
  • 3篇于洁
  • 3篇陶芸
  • 2篇刘宇星
  • 2篇张丽
  • 1篇戴树桂
  • 1篇唐云鹭
  • 1篇汪磊
  • 1篇韩磊
  • 1篇贾建辉
  • 1篇高康宁
  • 1篇孙红文
  • 1篇王进
  • 1篇冯文芳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四环素对缺氧污泥的毒性及其去除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从有机物降解及污泥产率2方面着手,考察了四环素(TC)对缺氧污泥的毒性作用,并研究了缺氧污泥对T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C对缺氧污泥的毒性随着TC初始含量的提高、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TC的质量浓度由0提高到20 mg/L时,系统对有机物降解的抑制率由0提高到51.1%,污泥表观产率(m(COD)/m(MLSS))由0.46 g/g降为0;缺氧污泥主要通过快速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TC,在T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 mg/L时,系统对水相中TC去除率分别为91.28%、90.09%、88.35%。随着TC含量的提高、反应周期的增加,缺氧污泥对TC的吸附平衡时间延长,吸附率降低。缺氧污泥对TC的吸附符合伪2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9)。
王进李克勋陈瑞萍高康宁曹会勇刘东方
关键词:四环素污泥产率动力学
季铵化合物对好氧活性污泥吸附Ni^(2+)的影响研究
2011年
以季铵化合物中最具潜在影响力、毒性较大的苄基季铵盐(BAC)为模型物,进行了BAC对好氧活性污泥吸附Ni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液初始pH≤3时,不同浓度的BAC对好氧活性污泥吸附Ni2+的影响较小,当初始pH在3~9时,不同浓度的BAC对Ni2+吸附的抑制影响顺序为100mg/L>20mg/L>0mg/L;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好氧活性污泥对Ni2+的吸附过程;无论反应液中是否存在BAC,Langmuir方程均能对Ni2+的吸附过程进行良好拟合,且无论反应液中是否存在BAC,好氧活性污泥均表现出对Ni2+的较强吸附亲和力;好氧活性污泥对Ni2+的吸附量随着反应液KCl摩尔浓度的增加(即离子强度增加)而减少,当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Ni2+的吸附量出现饱和,且BAC对污泥吸附Ni2+的抑制作用增强。
陶芸刘东方李克勋陈瑞萍韩磊
关键词:NI2+好氧活性污泥
旁路微氧池污泥停留时间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
2013年
研究了新型工艺——侧流式旁路微氧污泥减量工艺在不同微氧污泥停留时间下的污泥减量效果,监测了COD去除率、污泥产率和污泥性能的变化,并探索了微氧污泥回流后曝气池内兼性菌溶胞过程。结果表明,新工艺COD去除率高于传统工艺,但随停留时间延长而降低,微氧污泥停留3 d时高达93.59%,11 d时降至89.25%;新工艺表观污泥产率(MLSS/COD)低于传统工艺,其降幅随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大,停留时间由3 d延长到11 d,降幅由50.14%升到58.59%;回流后第4小时,曝气池内COD骤然上升,MLSS和MLVSS都大幅度增加,推断此时为曝气池内兼性菌大量溶胞时间点;新工艺SVI值低于传统工艺,MLVSS/MLSS值高于传统工艺,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提高了污泥活性。综合考虑COD去除率和污泥产率等方面后,确定新工艺微氧池的最佳污泥停留时间为3 d。
刘宇星刘东方张忠品唐云鹭于洁陈瑞萍李克勋
关键词:污泥减量微氧污泥产率溶胞
活性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浓度和四环素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污泥吸附量和污泥吸附率均有较大影响.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本吸附实验.在10、25℃条件下,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较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14、70.95 mg.g-1;在40℃下,符合Henry模型.应用D-R模型判定吸附类型,10℃(平均吸附能为9.13 kJ.mol-1)下,化学吸附占主导;40℃(平均吸附能为7.07 kJ.mol-1)下,物理吸附占主导.温度升高,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增大.离子交换是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吸附的一种机制.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5、10、20 mg.L-1,钠离子浓度由0 mol.L-1增加到0.1 mol.L-1时,吸附量分别下降15.32%、15.00%、20.12%.当pH在5~10之间时,pH为6的条件下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
陈瑞萍张丽于洁陶芸张忠品李克勋刘东方
关键词:四环素活性污泥吸附量
马尔柯夫链在多介质环境归趋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
以开放的环境系统为依托,阐述了马尔柯夫理论在多介质环境归趋研究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结合国家重点课题—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及承纳水平研究,研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onylphenol polyethoxylates—NPEOs)在黄河兰州段的环境归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可以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间的迁移时间、环境介质内的滞留时间、任意时刻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内的含量、给定时间内不同迁移转化过程的迁移量和降解量、环境系统达到稳定的时间、污染物在环境系统内的稳定分布、以及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或排放标准.
张丽汪磊孙红文戴树桂冯文芳陈瑞萍
关键词:马尔柯夫链多介质环境环境归趋
旁路微氧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2012年
通过对旁路微氧污泥减量技术中好氧污泥在微氧池中的减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污泥减量效果与微氧池的污泥浓度(MLSS)、好氧污泥与厌氧污泥的比例(α)、微氧池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微氧池的污泥停留时间有关。当微氧池的α=2∶8、MLSS为10 000 mg/L时,减量效果最佳;通过不同MLSS和不同α值两组试验,得出在最佳值时的减量率分别为19.15%和19.61%。低ORP值条件下微氧池污泥颗粒细碎,中位粒径为20.24μm,而好氧污泥的中位粒径为32.18μm。同时,混合液中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含量明显增加。该工艺使污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内源呼吸和EPS的离解释放,从而实现了污泥减量。
张忠品李克勋刘东方刘宇星于洁贾建辉陶芸陈瑞萍
关键词:污泥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