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坚

作品数:101 被引量:27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理学
  • 7篇机械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声辐射
  • 13篇有限元
  • 12篇船舶
  • 11篇水线
  • 11篇小水线面
  • 10篇振动
  • 9篇船体
  • 8篇双层圆柱壳
  • 8篇减振
  • 7篇圆柱
  • 7篇双体
  • 7篇双体船
  • 7篇水下
  • 7篇小水线面船
  • 7篇环肋圆柱壳
  • 6篇圆柱壳
  • 6篇声振
  • 6篇双层壳
  • 6篇柱壳
  • 6篇波浪

机构

  • 7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8篇海军工程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南交通职业...
  • 2篇海军驻427...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卫星海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 1篇江南造船(集...

作者

  • 100篇陈志坚
  • 25篇夏齐强
  • 24篇艾海峰
  • 16篇唐宇航
  • 11篇袁建红
  • 9篇梅志远
  • 6篇李科技
  • 5篇罗忠
  • 3篇王珺
  • 3篇郭日修
  • 3篇陈炜然
  • 3篇林超友
  • 2篇孙谦
  • 2篇杨传武
  • 2篇赵耀
  • 2篇张黎明
  • 2篇王志国
  • 2篇张佳栋
  • 2篇任凤华
  • 2篇王路

传媒

  • 10篇海军工程大学...
  • 9篇中国舰船研究
  • 8篇噪声与振动控...
  • 7篇舰船科学技术
  • 5篇振动与冲击
  • 5篇船舶力学
  • 4篇船舶工程
  • 4篇中国造船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船海工程
  • 2篇爆炸与冲击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声学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电焊机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肋轴对称壳非线性分析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将 Sanders-Koiter几何非线性壳体理论与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结合 ,建立了加肋轴对称壳体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 ,并对加肋锥 -环 -柱组合壳的弹塑性力学现象进行了观测 ,发现加肋锥 -环 -柱组合壳在失稳破坏时 ,环壳屈服厚度占壳体厚度的 4 4%。
陈志坚郭日修
关键词:弹塑性非线性有限元潜艇计算方法
有限幅波理论下小水线面双体船非线性波激振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海浪是海洋环境中最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其时空概率分布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随着船舶制造吨位、尺度的加大,以及船型的复杂化,船体总振动频率不断降低,以致与波浪激励力频率逐步靠近,进而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波激振动问题。目前,主要从线性和非线性的角度对波激振动进行研究,已有的线性理论往往难以解释低频激励诱发的船舶高频波激振动现象。从引起波激振动激励的源头出发,指出有限幅波理论中含有高阶分量,在独立于船型情况下能有效地解释船舶在波浪中产生高阶振动的激励力来源;推导了受航速、航向、波高、波频等因素影响下的波浪激励力表达式,同时指出了评估波浪参数的决定方法。利用虚拟质量法完成了双体船流固耦合波激振动响应计算,对比了该船在不同波频参与激励下,船体振动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有限幅波中高阶成分可对船舶产生高频激励,微幅波理论在研究船舶高频振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唐宇航陈志坚
关键词:非线性波激振动高频小水线面双体船
小水线面双体船单点硬搁浅数值仿真分析
2008年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对某SWATH典型实船单点硬搁浅过程进行研究,得出小水线面船搁浅过程中的搁浅载荷、能量吸收、结构损伤特性和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小水线面搁浅过程中X方向的搁浅载荷是主要载荷,结构的损伤变形只波及触底区域附近结构,搁浅部位支柱的应力不高,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搁浅损伤路径略向船体内侧倾斜,SWATH的潜体壳板和潜体纵骨发挥了重要的吸能作用,经历搁浅第一阶段后小水线面船的剩余动能大部分转换为X向平动动能,少部分转化为Z向平动动能及绕X轴和Z轴的旋转动能。
袁建红陈志坚
关键词:船舶搁浅数值仿真
小水线面船载荷分析及整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被引量:7
2001年
文章提出了一种小水线面船的载荷计算方法 。
陈志坚
关键词:小水线面船计算法载荷分析
C-S模型参数及对非接触爆炸仿真分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依靠SHPB技术,建立了高强度船用钢的C-S模型。对承受冲击因子3.7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的结构,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利用6种C-S模型,分别建立动态有限元模型进行非接触爆炸数值仿真,研究了C-S模型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研究指出:无论是通过冲击压缩试验还是冲击拉伸试验获得的C-S模型参数,均可获得满意的仿真分析精度;C-S模型参数正确与否,将严重影响结构抗爆性能评估结论的正确性。
陈志坚袁建红赵耀谭万俊
关键词:水下结构非接触爆炸数值仿真
金属-橡胶层叠阻尼肋板对双层壳振声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降低双层圆柱壳的辐射噪声,基于阻尼减振原理,从抑制声桥振动能量传递入手,通过结构增阻技术在壳间声桥中设计了金属-橡胶层叠复合阻尼肋板;考虑粘弹性材料的频变特性,数值计算了肋板型式改进前后双层壳振声性能,分析了层叠阻尼肋板参数变化对双层壳振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壳间声桥采用金属-橡胶层叠复合阻尼钢板能有效衰减振动能量的传递,降低双层壳辐射噪声;减小阻尼层储能模量有更好的减振降噪效果;随着频率的增大,提高材料的阻尼对降低中高频线谱峰值更有效;阻尼层的厚度选择既要保证结构的总体刚度,又要尽量增大阻尼层以提高能量耗散能力.
夏齐强陈志坚
关键词:双层圆柱壳减振降噪
大范围变速运动时变冲击面载荷作用下板架结构冲击响应分析
2010年
针对板架结构上的大范围变速运动时变载荷冲击作用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微小时段内冲量等效的原理,推导出将大范围变速运动时变载荷转化成若干个"载荷经过小区域"上的非移动载荷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载荷等效的误差估计与控制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板架结构进行冲击响应分析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基于该方法,计算了一个冲击载荷在1.6s内移动32m的板架结构冲击响应问题。发现:受"大范围变速运动载荷"作用结构的响应,在时间域上可分为3区域:载荷到达前的响应、载荷经过时响应、载荷经过后响应。3时段响应中,以载荷经过时响应为最大,但历时最短。
陈志坚艾海峰
关键词:有限元离散板架结构冲击响应
开孔结构流激腔振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水下结构空腔振动的形成原因及振动特性,从单孔声腔动力学模型入手,采用赫姆霍兹共鸣器理论结合数值计算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克服传统解析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实际复杂结构的数值预报;探究了有限元法与流固耦合方法的差异性,对不同开孔型式、开孔数量下的腔体内声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完成了空腔结构的腔内声压及辐射声压计算;通过在腔内覆盖吸声层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案减振降噪效果的差异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腔开口处的声压作用会引起腔内的共振,且在空腔内壁覆盖吸声层对于空腔的减振降噪具有一定的效果。
于滨陈志坚唐宇航
关键词:减振降噪有限元流固耦合吸声材料
小水线面船搁浅仿真研究
小水线面船吃水较深,极易与海底擦碰而搁浅,从而带来搁浅强度问题。小水线面船搁浅时,潜体和连接桥结构受载的严酷程度以单点搁浅最为严重且单点搁浅模式(即单点搁浅模式)发生的概率最大。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应用商用大型有限元软...
袁建红陈志坚龙国民
关键词:小水线面船有限元仿真
非均质系统中主导振动子系统的阻尼辨识法
2017年
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在船舶制造领域应用愈加广泛,钢-复合材料非均质组合系统作为典型的工程结构形式,有着异于单一均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由于实际结构一般较为复杂,试验测试时难以直接确定组合系统中各阶主要参与振动或噪声辐射的子系统组成.为了直观快速地获取复合结构主导参与振动的子系统,从非均质组合系统的主从振动模式和阻尼耗散机理分析入手,结合统计能量分析原理中关于损耗因子的分类描述,对组合系统振动时所表征的阻尼规律进行分析.计算并对比了钢-复合材料组合系统各阶模态内损耗因子,以及分析了其主导振动子系统的能量占比.结果表明:排除声辐射和边界损耗影响后,非均质组合系统的内损耗因子在数值上接近于其主导振动子系统的材料损耗因子,并介于各子系统材料损耗因子极值之间.完成了某典型组合系统的模态识别,验证了运用损耗因子组成规律辨识主导振动子系统的可行性,弥补了试验测试中对复杂非均质组合结构在模态识别方面的不足.
唐宇航梅志远陈志坚
关键词:非均质损耗因子复合材料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