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必强

作品数:114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专利
  • 24篇会议论文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化学工程
  • 17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理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9篇催化
  • 32篇固定化
  • 27篇脂肪酶
  • 22篇固定化脂肪
  • 19篇固定化脂肪酶
  • 17篇酶催化
  • 16篇催化剂
  • 11篇催化合成
  • 10篇无溶剂
  • 9篇酶法合成
  • 9篇酵母
  • 8篇异辛酯
  • 8篇无溶剂体系
  • 8篇辛酯
  • 7篇脂肪
  • 7篇溶剂
  • 7篇突变体蛋白
  • 6篇生物催化
  • 6篇棕榈酸异辛酯
  • 6篇甾醇

机构

  • 106篇北京化工大学
  • 9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微量化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天...
  • 1篇国投生物科技...

作者

  • 114篇陈必强
  • 86篇谭天伟
  • 11篇崔彩霞
  • 10篇王萌
  • 8篇陶一峰
  • 8篇曹竹安
  • 7篇陈长京
  • 6篇杨光
  • 6篇管楠
  • 5篇聂开立
  • 5篇张维
  • 5篇程媛媛
  • 5篇张胜琴
  • 5篇邓利
  • 4篇张栩
  • 4篇钱轶欢
  • 4篇方云明
  • 4篇孟达
  • 3篇王芳
  • 3篇于明锐

传媒

  • 5篇北京化工大学...
  • 5篇中国化工学会...
  • 3篇第六届全国化...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化工进展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精细与专用化...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精细化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磁流体发电情...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生物产业技术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农学学报
  • 1篇合成生物学
  • 1篇2008年促...
  • 1篇第一届全国化...

年份

  • 9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酵法生产脂肪酶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正> 脂肪酶(Lipase)催化有机合成具有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和环境友好的优点。用于有机相合成的具有转酯化或酯化功能的脂肪酶的工业化生产对于酶催化合成精细化学品和手性化合物有重要意义。目前有机合成用脂肪酶主要被国外公司...
谭天伟王芳何耀强陈必强
文献传递
天然多糖类物质作为吸水剂的用途
发明公开了天然多糖类物质作为吸水剂的应用,所述的多糖类物质选自木耳和/或海带。本发明的吸水剂具有卓越的吸水性能以及保存水分的能力,具有价格低、来源广泛、再生容易以及绿色可降解等优点。
谭天伟淳于媛陈必强崔彩霞陶一峰沈华清
文献传递
新一代生物工艺研发与制造技术及高通量微小型生物反应器被引量:3
2016年
近些年,人们认识到快速反应时间对应对烈性传染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工艺和技术无法有效应对。以美国卫生部为代表的机构提出并开始践行新一代工艺研发与生物制造的技术平台,其目的是要极大缩短生物工艺研发和生产的周期,从而快速应对。精准医学的发展对医药研发与生产也提出了产品研发制备周期短、种类增加、数量减少的新要求,需要新一代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实现快速研发的核心设备是微小型生物反应器,新一代技术核心包括高通量筛选、高通量工艺研发,一次性技术,模块化及柔性化生产。新一代工艺研发与生物制造技术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其作用及影响将辐射到整个生物加工制造领域,社会与经济价值巨大。
焦鹏陈必强
关键词:烈性传染病高通量技术
加快推进绿色生物制造助力实现“碳中和”被引量:29
2021年
首先分别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我国化工制造模式变革、实现“碳中和”、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角度,阐述了绿色生物制造的涵义与意义;其次,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战略需求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物发酵、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形成了一定基础,但是核心层仍然存在短板,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储备不足、核心装备研发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最后,文章对未来生物制造发展的重点方向与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包括推进原料体系多元化战略、建立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体系。文章指出加快从基因组到工业合成技术、装备突破,支撑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重大产品的绿色生产,以生物制造推动“农业工业化、工业绿色化、产业国际化”,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财富绿色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谭天伟陈必强张会丽崔子恒
关键词:生物制造
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法生产葡萄糖酸(盐)
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时固定化生产葡萄糖酸(盐),利用过氧化氢酶分解在反应中生成的过氧化氢。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凭借着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磁性性能,在磁性生物分离和检测、固...
陈文陈必强谭天伟
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磁性纳米颗粒
脂肪酶粉催化酯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酯被引量:2
2011年
以辛酸、癸酸和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反应底物,利用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粉催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酶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的影响,并在实验中找到一种可以提高酶粉稳定性的添加剂β-环糊精。结果表明,加入0.01 mol三羟甲基丙烷(TMP)(1.34 g),n三羟甲基丙烷/n(癸酸+辛酸)=1∶4,其中n癸酸∶n辛酸=1∶1,添加水的质量分数为0.05%(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脂肪酶粉的质量分数为12%(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β-环糊精的质量为酶粉质量的1.5倍,40℃下在恒温摇床中,振荡反应130 h,转速130 r/min。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物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达到80%左右,酸与酯分离后收率可达96%;连续使用6批添加了β-环糊精的脂肪酶粉,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保持在60%以上,与固定化酶的使用寿命相当。
王娟陈必强谭天伟
关键词:Β-环糊精无溶剂体系酯化
高效固定化脂肪酶的构建及应用
由于缺乏耐用的固定化酶,许多工业催化过程只好在非最优条件下运转,这就严重限制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推广和应用。在固定化酶的制备过程中,固定化载体受到载体类型、理化性质、表面电荷和亲疏水性质等的影响,酶的性质和固定化方式也是...
崔彩霞陈必强谭天伟
关键词:脂肪酶微环境固定化聚乙烯亚胺
文献传递
一种绿色改性植物基衍生油制备低倾点生物润滑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改性植物基衍生油制备低倾点生物润滑油的方法,在无溶剂体系中,在脂肪酶催化下不饱和脂肪酸与异辛醇生成酯,接着连续注入过氧化氢对酶促环氧脂肪酸酯进行催化,这抑制了副反应,降低了脂肪酶活性的损失。在此基础上...
张栩马小天张维吴金泉余森申聂开立陈必强谭天伟
文献传递
电-酶偶联催化转化CO_(2) 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实现对CO_(2)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生物催化转化CO_(2)是利用活细胞或酶作为催化剂,以CO_(2)为原料合成复杂有机分子的过程。生物酶催化剂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条件绿色温和以及易实现碳碳偶联等优点,有助于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CO_(2)的高化学惰性,使得CO_(2)的活化和C O断键成为一个难题。受天然光合作用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电酶偶联催化转化CO_(2)策略,即利用电化学体系,结合非固定化或固定化酶,利用电能驱动酶催化C O断键,并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本文从NAD(P)H非依赖型和NAD(P)H依赖型氧化还原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出发,重点阐述了酶与电极间的相互作用、电极的修饰方法和新型电酶耦合体系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电酶偶联用于CO_(2)催化转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
吕永琴苏海佳秦培勇陈必强谭天伟
关键词:电催化酶催化
一种甾醇及其酯类衍生物的定量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甾醇及其酯类衍生物的定量测定方法,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式检测器对待测样品中的甾醇及其酯类衍生物的含量进行测定;该定量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条件使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甲酸为流动相,流...
陈必强李悦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