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武

作品数:70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鱼类
  • 10篇特异
  • 10篇特异性
  • 10篇组织特异性
  • 9篇养殖
  • 9篇苹果酸脱氢酶
  • 9篇氢酶
  • 9篇脱氢酶
  • 8篇水产
  • 7篇乳酸脱氢酶
  • 7篇色谱
  • 7篇水产品
  • 7篇饲料
  • 7篇相色谱
  • 7篇肝胆综合症
  • 6篇电泳
  • 6篇液相
  • 6篇液相色谱
  • 6篇同工酶
  • 5篇蛋白

机构

  • 6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武汉大学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作者

  • 70篇陈建武
  • 38篇何力
  • 29篇甘金华
  • 21篇龙华
  • 20篇彭婕
  • 16篇张涛
  • 12篇张燕
  • 10篇余其兴
  • 10篇汪登强
  • 8篇周剑光
  • 8篇周殿芳
  • 6篇吕磊
  • 6篇喻亚丽
  • 6篇刘江东
  • 5篇赵刚
  • 5篇李忠
  • 5篇杨德国
  • 5篇赵建华
  • 4篇冯宪斌
  • 4篇朱永久

传媒

  • 12篇中国渔业质量...
  • 6篇淡水渔业
  • 6篇水利渔业
  • 5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色谱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匙吻鲟(Polydon spath ula)混养塘的氮磷收支研究
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从美国引入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具食浮游生物、适温性广、生长快、易捕捞、可共生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市场需求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等明显经济优势,适合在大多...
陈建武
关键词:氮磷收支养殖水质浮游生物
文献传递
一种适用于淡水虾蟹室内仿生态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生物养殖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淡水虾蟹室内仿生态养殖装置,包括蓄水桶以及置于蓄水桶内部的可自如取放的透水层格。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态的淡水虾蟹室内养殖装置,可以为淡水虾蟹提供水/陆二维的生存环境以及相...
甘金华谢俊璞水雅惠吕磊陈建武彭婕周殿芳喻亚丽何力
文献传递
白缘鱼央的循环水养殖与鱼病检验被引量:4
2005年
引种长江上游水系的白缘鱼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主设计制作的“双控循环养殖系统”进行驯养,通过对水流和温度的控制,解决了冷水鱼的水温、水质和饲料问题。对病鱼组织刮片和镜检,基本鉴别和确定了对白缘鱼央危害较大的水霉病病原体以及两种寄生虫病病原体和两种出血病病原体,并对白缘鱼央的气泡病和弯体病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白缘鱼央“双控”“双低”养殖水体的必要性。
龙华刘薇陈建武周运涛张艳汪登强余其兴
关键词:养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养殖鱼病病原体长江上游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阐述了近些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因子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姚延丹龙华陈建武付元帅陶玲李谷
关键词:鱼类性别决定研究方法
匙吻鲟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李茜杨德国
关键词:池塘混养浮游生物
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一些指标的周年均值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和对照混养塘之间的水质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及水体总固体悬浮物增加。试验发现,搭配放养适量低密度的匙吻鲟可提高混养塘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初步探索出在混养塘中匙吻鲟的合理搭配密度为270尾/hm2。
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杨德国
关键词:水质
一种适用于小龙虾室内实验养殖的格箱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生物养殖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小龙虾室内实验养殖的格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顶部的箱盖;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壁气流通孔;箱盖上设置有顶部气流通孔;箱体包括底板、面板以及隔板;底板的外边缘设置有面板;底板...
甘金华彭婕吕磊陈建武周殿芳喻亚丽何力
文献传递
山楂酸作为改变鱼类肝脏脂质脂肪酸构成的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山楂酸作为改变鱼类肝脏脂质的脂肪酸构成的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具体应用时,将山楂酸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添加量为0.01%‑0.30%,直接将山楂酸与鱼类饲料拌合。山楂酸应用于鱼类饲料时,...
甘金华李忠刘婷曾宸陈建武彭婕何力
文献传递
长江铜鱼种群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6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微卫星引物对长江重庆、沙市、湖口和常熟4个江段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PCR分析结果表明:6对引物均能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并具有一定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0~3.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在0.4844~0.630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4695~0.5622,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1638~0.7392。有部分微卫星座位在一些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沙市群体与常熟群体遗传距离最远,而重庆群体与湖口群体遗传距离最近。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来自群体间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0.59%,固定系数(FST)为0.0059,这表明长江水系铜鱼群体分化极小,可看作为一个群体。
陈建武汪登强张燕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关键词:微卫星铜鱼长江
10种鱼和2种蛙表皮的显微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红鲫(Carassius auratus)、斑马鱼(Danio rerio)、稀有(?)鲫(Gobiocyprisrarus Ye et Fu)、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 Heckel)、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条纹拟鲿(Pseudobagrustaeniatus G(u|¨)nther)、白缘(?)(Liobagrus marginatus G(u|¨)nther)、拟缘(?)(Liobagrus marginatoides)、黑尾(?)(Liobagrus nigricauda Regan)、虎纹蛙(Rana tigrina)以及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等4个目5个科的动物表皮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0种鱼类表皮大多具有比较相似的以紧密排列的条纹结构为基础的立体结构,(?)属鱼表皮有五边形或六边形结构,黑斑蛙表皮结构比较接近鱼类。这些"隆起"和"沟壑"拥有与外界更多的接触面,很可能就是上皮细胞的分泌点或呼吸点。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认为红鲫较鲫鱼进化,无鳞鱼较有鳞鱼进化,两栖类较鱼类进化,虎纹蛙较黑斑蛙进化。
龙华赵刚陈建武陈戟刘江东余其兴
关键词:表皮显微结构进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