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平

作品数:155 被引量:2,655H指数:30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6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运动员
  • 21篇体育
  • 21篇竞技
  • 14篇奥运
  • 11篇竞技体育
  • 10篇越野滑雪
  • 10篇滑雪
  • 9篇赛艇
  • 9篇深蹲
  • 8篇生理
  • 8篇肌电
  • 8篇比赛
  • 7篇运动员训练
  • 7篇速滑
  • 7篇跳水
  • 7篇竞技运动
  • 7篇滑冰
  • 7篇奥运会
  • 7篇备战
  • 6篇速度滑冰

机构

  • 80篇清华大学
  • 62篇宁波大学
  • 42篇国家体育总局...
  • 2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5篇北京体育大学
  • 9篇国家体育总局
  • 8篇莱比锡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河南大学
  • 5篇重庆第二师范...
  • 4篇暨南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黑龙江省体育...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54篇陈小平
  • 24篇黎涌明
  • 22篇季林红
  • 16篇王子羲
  • 15篇曹春梅
  • 10篇资薇
  • 7篇刘瑞东
  • 6篇毛丽娟
  • 5篇曹辉
  • 5篇陈辉
  • 5篇洪扬
  • 4篇严力
  • 4篇于芬
  • 4篇郭立云
  • 4篇王子曦
  • 4篇冯连世
  • 4篇高伟
  • 4篇李海鹏
  • 4篇何卫
  • 3篇周迎松

传媒

  • 36篇体育科学
  • 28篇中国体育科技
  • 7篇体育科研
  • 5篇中国体育教练...
  • 4篇北京体育大学...
  • 4篇山东体育科技
  • 4篇武汉体育学院...
  • 4篇首都体育学院...
  • 3篇上海体育学院...
  • 3篇天津体育学院...
  • 3篇浙江体育科学
  • 3篇体育学研究
  • 3篇2015第十...
  • 2篇成都体育学院...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冰雪运动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年份

  • 10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建设——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被引量:4
2011年
生物学和教育学知识是训练理论的两个重要基础,它们分别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对训练理论形成支撑,是制定训练目标和任务、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控制训练过程和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依据。生物学是对人体自身和项目特征深入认识的基础和工具;教育学是教练员执教和运动员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和媒介,文章分析了我国训练理论缺乏生物学和教育学基础的主要原因,为重塑训练理论的生物学和教育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陈小平
关键词:生物学教育学
球类项目惯性动作分析及运动员负荷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三维轴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微动作捕捉设备,能够对球类项目运动员的加速、减速、弹跳以及碰撞等身体运动进行测试和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反映该类项目的比赛特征,为教练员的训练,尤其是体能和技、战术训练提供依据。惯性动作分析(IMA)是目前相对广泛应用的"GPS"设备的延伸技术,它可以测试到约占球类项目运动员总体负荷15%的加速和减速的次数、强度以及距离,并能够快速计算和反馈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个体数据,弥补了原有设备的不足,突出了球类项目多次反复的冲刺、急停和变向这一比赛中最经常出现的关键技术环节,为揭示复杂球类项目的负荷特征、探寻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以及预防运动损伤均具有重要意义。
冯锐陈小平蔡旭旦周年生
关键词:球类运动
基于伦敦奥运会的当前赛艇世界格局及发展动向被引量:20
2013年
通过对伦敦奥运会赛艇比赛奖牌榜和积分榜以及决赛艇的比赛过程和运动员特点进行剖析,结合赛艇的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生理特点,给出了伦敦奥运会赛艇比赛的世界格局特点,以及世界赛艇呈现出桨频高、冲刺早、冲刺距离长,战术多采用两头快战术,运动员具有大龄化趋势的发展动向特点;根据我国参赛艇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以及前述世界赛艇发展动向特点,为我国赛艇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资薇陈小平
关键词:奥运会赛艇
“核心力量”和力量训练刍议
<正>研究目的:"核心力量"自北京奥运周期出现以来,在国内竞技体育领域受到了"膜拜"式的欢迎。近两年来,训练实践领域关于"核心力量"的方法广泛采用,学术研究领域关于"核心力量"的论文大量发表,体育产业领域关于"核心力量"...
黎涌明陈小平
文献传递
竞技运动的专项能力和专项能力的训练与监控
<正>竞技运动的"专项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的允许下,以获得最大的运动效率为目标,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上表现出的最大运动能力。从定义上看,专项能力是运动员进行专项运动的直接动力,是区别不同运动专项和运动水平的显著标志。...
陈小平
训练分期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被引量:10
2019年
训练分期理论是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几乎所有体育项目在训练实践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作为继马特维也夫之后对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图德·邦帕以其六版著作《训练分期: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认可。2018年11月,邦帕教授受邀来华,并在上海与国内学者和教练展开了一次精彩对话。本文一方面再现了与邦帕教授对话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在对话的基础上由五位学者分别围绕训练分期理论的理论特征(熊焰)、训练分期理论的实践应用(资薇)、传统分期理论与板块分期理论(于洪军)、现代科技对训练分期理论的推动作用(黎涌明)和训练分期理论的未来发展(陈小平)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作者一致认为,训练分期理论在得以广泛应用的同时,需要更大程度借鉴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大范围运用现代科技的设备和方法,更快速度实现训练经验向训练科学的迈进。
资薇熊焰于洪军黎涌明陈小平
稳定与多级非稳定条件下徒手与负重深蹲的肌电特征研究及其对当前力量训练的启示被引量:15
2015年
运用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的方法,研究在稳定与多级非稳定条件下徒手和30%最大力量(30%RM)负重深蹲时,躯干与下肢肌肉的募集及其相关关系的变化。选择14名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大学生男子足球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8块位于躯干和下肢的深蹲主要肌肉进行了肌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稳定条件相比,在非稳定条件下徒手深蹲时所有肌肉的RMS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不同级别(A、B和C)非稳定条件下徒手或30%RM负重深蹲时肌肉的RMS值亦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与徒手相比,在30%RM负重条件下深蹲时大部分肌肉(7块)的RMS值出现显著增长(P<0.05),表明负重因素对于肌肉发力的影响明显大于非稳定因素;在非稳定条件下,30%RM负重时能够显著提高大部分参与运动肌肉的力量(P<0.05),而根据以往的研究,肌肉最大力量在不稳定条件下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在训练中应注意区别"非稳定"与"负重"这两种不同的刺激条件,不能将"非稳定"条件简单地视为单向的提高或降低肌肉力量的训练手段;随着不稳定程度提高,位于髋关节附近的臀大肌RMS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踝关节附近的胫骨前肌RMS则出现下降,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维持人体平衡的"踝策略"和"髋策略"。
刘瑞东洪扬陈小平
关键词:非稳定深蹲肌电
青年速度滑冰运动员500m、1000m和1500m模拟比赛的能量供应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能量供应特征是项目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速度滑冰冰上模拟比赛的能量供应特征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青年速度滑冰运动员500 m、1000 m和1500 m模拟比赛的能量供应特征。方法:某省速度滑冰青年队运动员分别参加了500 m、1000 m和1500 m冰上模拟比赛。受试者佩戴便携式气体代谢仪采集测试全程的气体代谢和心率数据。采集热身前、测试前和测试后的耳垂血进行血乳酸分析。运用摄氧量动力学的快速部分、运动中累积血乳酸和累积摄氧量的方法对模拟比赛的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供能进行计算。结果:模拟比赛的平均耗时在运动员上赛季最好成绩的90.58%±1.94%~92.40%±1.64%。500 m、1000 m和1500 m模拟比赛的平均峰值心率(174.96±6.26bpm~179.25±10.98 bpm)、峰值摄氧量(37.02±3.35 ml/min/kg~42.74±6.55 ml/min/kg)和峰值血乳酸(12.29±1.65 mM~13.34±2.61 mM)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距离的磷酸原(31.32±8.23 kJ~36.65±5.46 kJ)和糖酵解(37.99±12.97 kJ~45.71±11.92 kJ)供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更长距离对应的有氧供能更大(26.27±6.10 kJ<55.87±7.18 kJ<105.73±23.68 kJ,P<0.05)。能量供应比例方面,更长距离对应的磷酸原(32.91%±5.70%<27.39%±4.39%<18.84%±2.67%)和糖酵解供能比例(39.23%±5.82%<30.99%±6.34%<24.40%±2.88%)更低,对应的有氧供能比例(27.86%±4.65%<41.63%±5.02%<56.76%±2.14%)更高,但是只有500 m与1500 m对应的糖酵解与有氧供能比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更长距离的速度滑冰模拟比赛对应的有氧供能比例更高,建议我国青年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有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来提高比赛成绩。
李博李博杨威尚磊付乐陈小平陈小平
关键词:速度滑冰生理学
有氧与无氧耐力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当前我国耐力训练的启示被引量:26
2010年
有氧和无氧耐力是耐力项目训练的重点,也是当前运动训练界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并极具争议的问题。专项耐力对有氧和无氧能力具有不同的需求,它们二者之间的比例是专项耐力形成的重要依据。同时,有氧和无氧能力在横向和纵向还呈现出相互支撑和制约的动态变化关系,该关系对耐力训练,尤其是专项耐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陈小平
关键词:无氧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特征探索及其对训练的启示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和训练负荷分析,结合比赛成绩、生理测试结果和国内外教练员的问卷调查,从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3个角度探索皮划艇激流回旋的项目特征,搭建皮划艇激流回旋的专项能力结构,并挖掘各专项特征对训练的启示。研究结论表明:皮划艇激流回旋是一个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于一体的复杂项目;体能训练应以有氧耐力、力量多样性和核心力量为主,技术训练应以提高有效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心理训练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黎涌明李欣资薇陈小平
关键词:皮划艇激流回旋心理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