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宾宾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寒地
  • 8篇粳稻
  • 8篇寒地粳稻
  • 6篇水稻
  • 5篇氮肥
  • 5篇灌溉
  • 5篇灌溉方式
  • 4篇氮肥用量
  • 3篇干物质
  • 2篇选育
  • 2篇水氮互作
  • 2篇灌浆
  • 2篇不同灌溉
  • 2篇不同灌溉方式
  • 2篇不同种植方式
  • 1篇氮肥施用
  • 1篇氮肥施用量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第三积温带

机构

  • 8篇黑龙江省农垦...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陈宾宾
  • 7篇杜金岭
  • 6篇赵宏伟
  • 6篇邹德堂
  • 6篇孙伟
  • 6篇臧家祥
  • 5篇刘忠良
  • 4篇王丽萍
  • 3篇赵振东
  • 1篇孙健
  • 1篇刘博文
  • 1篇顾春梅
  • 1篇那永光
  • 1篇郑洪亮
  • 1篇张皓政
  • 1篇解保胜
  • 1篇吕志超

传媒

  • 4篇北方水稻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
2017年
以垦稻12和垦稻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应用Richards方程对旱直播(A1)、水稻垄畦栽培(A2)和常规栽培(A3)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强弱势籽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绘制不同种植方式下,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曲线。结果表明,相对于CK,垄畦栽培方式起始生长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_G)明显高于CK,强势籽粒活跃灌浆期(D)和达灌浆峰值的天数(Tmax·_G)均明显短于CK。旱直播和水稻垄畦栽培方式下,籽粒灌浆速率曲线上升部分的斜率明显高于CK,且最高点所对应的Tmax·_G早于CK。垦稻31的灌浆速率的启动时间早于垦稻12,灌浆速率峰值低于垦稻12。
陈宾宾孙伟臧家祥杜金岭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浆动态
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以寒地粳稻东农42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东农425分蘖动态、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达显著水平。灌溉方式对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速率和产量的影响占主导作用。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适量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抽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累积速率和产量。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结合150~225kg/hm^2的氮肥用量为试验条件下最佳水、氮互作方式。
赵宏伟陈宾宾邹德堂刘忠良赵振东
关键词:水稻灌溉方式氮肥用量
利用F_(2:3)和BC_2F_2群体定位水稻粒型和粒重QTL被引量:7
2014年
以两个粳稻品种东农425和长白10为亲本,建立分别含有180、190个株系的F2:3和BC2F2群体,构建两张含有137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对水稻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和千粒重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分布于水稻1、2、3、5、7、8、10、11和12号染色体上,粒长15个、粒宽8个、粒厚6个、长宽比11个、千粒重10个,共50个QTL位点。其中6个QTL qGL10、qGW3-2、qGT3-2、qL/W1-2、qTGW5和qTGW8-3的贡献率较大,为控制各性状的主效QTL。两群体定位结果相互比较,在RM1235、RM1352和RM1285标记处为粒型和粒重QTL分布的热点区域。
邹德堂刘忠良赵宏伟孙健郑洪亮陈宾宾刘博文
关键词:水稻粒型粒重QTL定位
水稻新品种垦稻31的选育
2016年
垦稻31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以垦06-1193为母本,以垦06-93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主茎11叶,2015年10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垦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全生育期127d,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该品种秧苗健壮,分蘖力强,兼具耐冷性与抗稻瘟病特性,食味品质好。
孙伟臧家祥陈宾宾王丽萍杜金岭
关键词:耐冷性食味品质分蘖力第三积温带活动积温系谱法选育
水、氮互作对水稻碳水化合物形成、运转和累积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了水、氮互作对寒地粳稻籽粒灌浆期碳水化合物形成、转运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氮肥用量和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功能叶蔗糖、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籽粒淀粉;施氮条件下,轻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提高NSC输出率、运转率。而中、重干湿交替方式下,过量供应氮肥反而不利于提高功能叶蔗糖、NSC输出率、运转率及籽粒淀粉。灌溉方式对碳水化合物形成、累积的影响程度高于氮肥用量。氮肥用量150~225kg/hm2和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对籽粒灌浆期功能叶片蔗糖、茎鞘NSC输出及转运及籽粒淀粉存在显著正互作效应,为最优水、氮互作方式。
陈宾宾邹德堂赵宏伟刘忠良
关键词:水氮互作碳水化合物寒地粳稻
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子粒灌浆形成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东农42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2个因素,以灌溉方式为主区,设4个处理:常规灌溉方式、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中干湿交替灌溉方式、重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氮肥用量为副区,设5个水平:0、75、150、225、300kg/hm^2。应用Richards方程对东农425强弱势子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子粒灌浆形成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终极生长量与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子粒灌浆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且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方式较其他灌浆方式利于提高起始生长势、强弱势子粒最大灌浆速率、适当缩短强弱势子粒到达灌浆速率峰值的时间。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弱势子粒灌浆参数的影响程度高于强势子粒。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控水效应、供氮效应及互作效应的分析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为150~225kg/hm^2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互作方式,中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氮肥用量可适当降至75—150kg/hm^2;同时,终极生长量与灌浆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可依子粒起始生长势大小,判断终板生长量的高低趋势。
陈宾宾邹德堂张晧正赵宏伟赵振东刘忠良
关键词:寒地粳稻水氮互作子粒灌浆
水稻新品种垦稻3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2
2017年
由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垦稻30,2015年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34 d,需≥10℃活动积温2 450℃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种植。该品种秧苗健壮,分蘖力强,兼具耐冷性与抗稻瘟病特性,食味品质好。总结介绍了垦稻30的选育情况、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孙伟臧家祥陈宾宾王丽萍杜金岭
关键词:水稻选育栽培技术
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对寒地粳稻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和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以轻干湿交替灌溉下最高,中干湿交替灌溉次之,重干湿交替灌溉最低。产量均表现为轻干湿交替灌溉>常规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东农425产量显著高于松粳6号。与其他组合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施用量225kg/hm2的组合显著提高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且产量最高,为灌溉方式与氮肥施用量的最佳组合。
张皓政赵宏伟陈宾宾赵振东邹德堂吕志超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氮肥施用量抗氧化酶
寒地粳稻耐冷害育种概述
2016年
冷害是寒地粳稻生产极其重要的限制因素。培养耐冷害品种,是防御低温冷害的根本手段。从耐冷水稻资源的挖掘、水稻耐冷性基因定位、相关基因的转基因工程及耐冷性遗传等方面综述耐冷害育种的相关进展,为耐冷害育种奠定基础。
孙伟臧家祥陈宾宾杜金岭
关键词:寒地粳稻
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累积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抽穗期、抽穗期后、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且互作效应显著。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结合适量的氮肥用量可显著提高抽穗期、抽穗期后、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中、重干湿交替方式下,增加氮肥用量虽可提高干物质累积量,但不利于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累积和茎鞘物质的转运。减少氮肥用量可减缓水分胁迫对干物质累积及转运控水效应和互作效应的负效应。本试验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结合150-225 kg·hm^-2的氮肥用量的方式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的水、氮互作方式;而中、重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氮肥用量应减为75-150 kg·hm^-2,以缓解控水效应和互作效应的负效应。
陈宾宾邹德堂赵宏伟刘忠良
关键词:灌溉方式氮肥用量互作效应干物质寒地粳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